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12/10,朗波尔商学院教学课件,#,#,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2024/11/11,交通照明,2,道路照明,道路照明工程的概念,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隧道照明,道路与交通照明,道路照明,道路照明工程的概念,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隧道照明,3,4,什么是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和城市居民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什么是道路?,在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行人或社会机动车辆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道路照明工程的概念,5,道路的分类,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小区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公共活动区,交通广场,道路照明工程的概念,公路,城际公路,城乡公路,乡镇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高速公路,6,什么是道路照明?,道路照明是指在夜间或其他光照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各种发光设备为道路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物体提供可视性的措施,照明是利用各种光源照亮工作和生活场所或个别物体,的措施,什么是照明?,道路照明工程的概念,7,什么是照明工程?,道路照明工程是指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把发出的光按照照明设计的要求投射到路面及附近一定区域内,提高路面及相关标识物的可视性能,为驾驶员或行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以便其,获得足够的视觉信息,照明工程是指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把发出的光按人们的预想分配方式投射到人们所需要的地方,以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什么是道路照明工程?,道路照明工程的概念,8,城市道路照明的目的与意义?,道路照明工程的概念,1,、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2,、保障交通安全,1,)保障车辆交通安全,2,)保障行人通行安全,3,、提高交通运输效率,4,、保证相关指示牌或标示物的识别,5,、方便人们的相关活动,6,、防止犯罪活动及美化城市环境,9,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一般机动车道照明的评价指标,一般人行步道照明的评价指标,交会区照明的评价指标,10,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均匀度,眩光限制,环境比,诱导性,机动车道照明的评价指标,11,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机动车道照明的评价指标,1,、路面平均亮度(,L,),av,为路面亮度总水平,系按,CIE,有关规定均匀布置的测点上测得的亮度平均值或计算点上计算得到的亮度平均值。它是影响能否看见障碍物的最高指标。,也可以用路面平均照度(,E ),作为该项的评价指标,av,12,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机动车道照明的评价指标,2,、路面亮度均匀度(,U,),衡量路面照明光分布均匀性的指标。,总均匀度,为路面上最小亮度和平均亮度之比,纵向均匀度,为通过驾驶员所在的位置平行于路轴的直线上最小亮度和最大亮度之比,13,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机动车道照明的评价指标,3,、眩光限制,眩光(,glare,)是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亮度分布,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失能眩光(生理眩光),-TI,从可见度损失的角度,造成视觉失察的眩光,度量:阈值增量,TI,不舒适眩光(心理眩光),-G,从降低视觉舒适感的角度,造成心理不适的眩光,14,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15,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机动车道照明的评价指标,4,、环境比(,SR,),环境比是车行道外与车行道边沿相邻的纵向路带上的平均照度除以车行道内与边沿相邻的纵向路带上的平均照度(路带的宽度相同,一般均以,5,米为计算宽度),环境比的功能是确保射向周边的光线足以暴露物体,对于已经提供了周边照明的情况,就没有必要再提出环境比的要求,16,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机动车道照明的评价指标,5,、诱导性,沿着道路恰当地安装灯杆、灯具,可以给驾驶员提供有关道路前方走向、线型、坡度等视觉信息,称其为照明设施的诱导性,1,)视觉诱导,2,)光学诱导,17,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级,别,道路类型,路面亮度,路面照度,眩光限制,阈值增量,T1(%),最大,初始值,环境比,SR,最小值,平均亮度,L,av,(cd/m,2,),总均匀度,U,o,最小值,纵向 均匀度,U,L,最小值,平均 照度,E,av,(lx),维持值,均匀度,U,E,最小值,快速路、主干路,1.5/2.0,0.4,0.7,20/30,0.4,10,0.5,次干路,0.75/1.0,0.4,0.5,10/15,0.35,10,0.5,支路,0.5/0.75,0.4,8/10,0.3,15,城市机动车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节选自,CJJ 45-2006,18,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人行道照明的评价指标,路面平均照度,路面最小照度,路面垂直照度,19,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城市人行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节选自,CJJ 45-2006,夜间行人流量,区域,路名平均照度,/,维持值,Eav,(,Lux,),路名最小照度,/,维持值,Emin,(,Lux,),路名最小照度,/,维持值,Evmin,(,Lux,),流量大的道路,商业区,20,7.5,4,居住区,10,3,2,流量中的道路,商业区,15,5,3,居住区,7.5,1.5,1.5,流量小的道路,商业区,10,3,2,居住区,5,1,1,20,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交会区照明的评价指标,路面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交会区是指道路的出入口、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区域。在这种区域,机动车之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及行人之间、车辆与固定物体之间的碰撞有增加的可能,21,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城市道路交会区照明设计标准,节选自,CJJ 45-2006,交会区类型,路面平均照度,/,维持值,Eav,(,Lux,),照度平均度,UE,眩光限制,主干路与主干路交会,30/50,0.4,在驾驶员观看灯具的方位角上,灯具在,80,和,90,高度角方向上的光强分别不得超过,30cd/1000lm,和,10cd/1000lm,主干路与次干路交会,主干路与支路交会,次干路与次干路交会,20/30,次干路与支路交会,支路与支路交会,15/20,返回上级,22,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道路照明工程设计的要素,确定道路及道路照明的类型,确定道路的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道路照明应用参数,制定合理的照明方式及设备布置方式,照明参数细化及设备安装位置的确定,道路照明设备及其供电方式的合理选用,工程的实施与工程结果的检验,23,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道路照明的分类,按照主要用途分类,功能性照明,装饰性照明,按照应用场所分类,主路照明,辅路照明,步道照明,道路交会区照明,隧道照明,路桥照明,园林道路照明,24,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道路的使用状况,道路类型,路宽、分车带设置情况,出入口、交会区,立体交通、单线弯道,车流量,标示物、障碍物,周边建筑情况,道路使用的其他特殊情况,25,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制定合理的道路照明应用参数,路面平均照(亮)度,路面最大照(亮)度,路面最小照(亮)度,照(亮)度均匀度,眩光限制,环境比,诱导性,需要特殊照明参数的路段,26,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道路照明中的常见照明方式,常规照明,高杆照明,半高杆照明,灯具安装在高度通常为,15m,以下,的灯杆上,按一定间距有规律地连续设置在道路的一侧、两侧或中间分车带上进行照明的一种方式,一组灯具安装在高度,等于或大于,20m,的灯杆上进行大面积照明的一种照明方式,一组灯具安装在高度为,15,20m,等灯杆上进行照明的一种照明方式,27,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常规照明中的灯具布置方式,(,1,),(,2,),(,4,),(,3,),(,5,),28,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高杆,/,半高杆照明的灯具布置方式,1,)平面对称,2,)径向对称,3,)非对称,29,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1,、一般道路照明应采用常规照明方式,2,、路面宽阔的快速路和主干路可采用高杆照明方式,3,、在行道树多、遮光严重的道路或楼群区难以安装灯杆的狭窄,街道,可选择横向悬索布置方式,4,、采用常规照明方式时,应根据道路横断面形式、宽度及照明,要求进行选择灯具布置方式,同时,灯具的悬挑长度不宜超,过安装高度的,1/4,,灯具的仰角不宜超过,15,5,、采用高杆照明方式时,灯杆不得设在危险地点或维护时严重,妨碍交通的地方;灯具的最大光强投射方向和垂线交角不宜,超过,65,;市区设置的高杆灯应在满足照明功能要求前提下,作到与环境协调。,一般道路照明的照明方式及灯具布置要求,30,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灯具配光类型,截光型,半截光型,非截光型,布灯方式,安装高度,H(m),间距,S(m),安装高度,H(m),间距,S(m),安装高度,H(m),间距,S(m),单侧布置,H1.0Weff,S3H,H1.2Weff,S3.5H,H1.4Weff,S4H,交错布置,H0.7Weff,S3H,H0.8Weff,S3.5H,H0.9Weff,S5H,对称布置,H0.5Weff,S3H,H0.6Weff,S3.5H,H0.7Weff,S6H,注:,Weff,为路面有效宽度,,m,。,常规照明灯具配光类型、布灯方式与安装高度、间距的关系,节选自,CJJ 45-2006,31,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1,、城镇市区一般道路路段照明设计要求,机动车道照明参数要求,非机动车道照明参数要求,人行道照明参数要求,照明参数细化及设备安装位置的确认,32,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2,、平面交叉路口照明设计要求,照明参数细化及设备安装位置的确认,1,),T,型交叉路口,2,)环岛路口,33,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3,、曲线路段照明设计要求,照明参数细化及设备安装位置的确认,急转弯的灯具配置方式,1,)错误,2,)正确,1,),2,),曲线路段的灯具配置方式,反向曲线路段的灯具配置方式,34,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4,、其他特殊路段照明设计要求,照明参数细化及设备安装位置的确认,坡道,上跨道路,下穿道路,立体交叉道路,城市桥梁道路,人行横道处,人行地道,人行天桥,与,铁路交叉路口,铁路、航道附近道路,机场附近道路,天文台附近道路,35,道路照明工程与设计,道路照明设备及其供电设备的选用,安全性,功能性照明参数,环境协调性能(外形),适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节能性,施用便捷性,供电方式,外部供电,自发电设备,36,隧道照明,隧道照明与普通道路照明的区别,1,)需要同时对路面及一定高度内的墙面进行照明,2,)一般为全天候不间断点亮,3,)安装方式一般采用吸附式安装吸附在隧道内壁,4,)应用环境属于半户外环境,隧道,是指在地层中开凿的,两端设有地表出口的水平通道,分为山体隧道、地下隧道(地下道)和水底隧道等,什么是隧道?,37,隧道照明,隧道照明的评价指标,道路空间平均亮度,亮度均匀度,眩光限制,环境比,诱导性,38,隧道照明,隧道照明中的特殊现象,1,、黑洞效应,当隧道入口处或隧道内的照明亮度太低,又没有足够的适应时间,驾驶员在室外高亮度下接近隧道时所看到的隧道犹如,“,黑洞,”,一样,称之为,“,黑洞效应,”,2,、闪烁效应,当隧道内的照明灯具间距布置或配光不当,引起隧道内亮度分布不均,造成路面或墙面周期性的明暗交替环境,在某种车速下行驶过该路段,产生环境闪烁的感觉,称之为,“,闪烁效应,”,隧道照明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法,1,、隧道分区以消除,“,黑洞效应,”,为解决,“,黑洞效应,将整段隧道从长度方向划分为多个不同区域,并对各区域单独进行亮度或照度值的设定,1,)入口区(引入段),2,)临界区(适应段),3,)过渡区(过渡段),4,)室内区(基本段),5,)出口区(出口段),隧道照明,39,2,、消除,“,闪烁效应,”,闪烁效应,是由照明环境亮度均匀度不够以及灯具排布间距不合理引起的。一般情况下,当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