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第二章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01 (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51913294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4 第二章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01 (2)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04 第二章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01 (2)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04 第二章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01 (2)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第二章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第一节 随机误差,第二节 系统误差,第三节 粗大误差,第四节 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实例,2,第一节 随机误差,一,、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二、随机误差的分布及其特性,三、算术平均值,四、测量的标准差,五、测量的极限误差,六、不等精度测量,七、随机误差的其他分布,3,任何测量均存在误差,研究误差性质 找出解决方法 提高测量精度,一,.,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误差的出现没有确定的规律,1.,测量装置的因素,2.,环境的因素,3.,人为因素,第一节 随机误差,零部件变形及其不稳定性,信号处理电路的随机噪声等。,温度、湿度、气压的变化,光照强度、电磁场变化等。,瞄准、读数不稳定,人为操作不当等。,4,1.,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次数相等。,2.,单峰性,: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多。,3.,有界性,: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界限。,4.,抵偿性,: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向于零。,多数随机误差均服从正态分布。,设被测量的真值为 ,一系列测量值为 ,则测量值序列,中的随机误差 为:,正态分布的,分布密度,为:,随机误差的几个主要特征:,二,.,正态分布,5,分布函数,:,式中:,标准差(或均方根误差)。,它的,数学期望,为:,它的,方差,为:,其,平均误差,为:,此外由定义:,或然误差,:,正态分布,分布密度,6,值为曲线上拐点,A,的横坐标,值为曲线右半部面积重心,B,的横坐标,值的纵坐标线则平分曲线右半部面积,正态分布,7,三,.,算术平均值,设 为,n,次测量所得的值,则算术平均值 为:,若测量中,不包含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则算术平均值 必然趋近于真值 。,8,当 时,有 ,所以,一般情况下,未知,故不能按上式求的随机误差,这时常,用算术平均值代替被测量的真值进行计算,则有:,式中:,第 个测得值,,1,,,2,,,,,n;,的,残余误差,(简称残差)。,随机误差:,算术平均值的计算校核,9,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分布密度,标准差 不是测量列中任何一个具体测得值的随机误差,的大小只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等精度测量列随机误差的概率分布情况。,在等精度测量列中,单次测量的标准误差按下式计算:,1.,单次测量的标准差,式中:,测量次数;,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四,.,测量的标准差,标准偏差均方根误差,10,当被测量的真值为未知时,不能用上式求得标准差,。实际上,在有限次测量情况下,可用残余误差 代替误差,而得到标准差的估计值。,由 可得:,定义:,称为算术平均值的误差,11,两边平方后再求和得:,由于,当 取适当大时,趋于零,可得:,12,由,代入上式可得:,(,Bessel,公式),与 相比较,?,13,根据,Bessel,公式可由残余误差求得单次测量的标准差的估计值。,或然误差:,平均误差:,标准偏差:,14,2.,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量值作多组重复的系列测量,每一系列测量都有一个算术平均值,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各个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也不相同。,算术平均值:,15,取方差:,因为:,定义:,16,结论:在,n,次测量的等精度测量列中,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为,单次测量标准差的 。,增加测量次数,可以提高测量精度。,3.,标准差的其他计算方法,(,1,),Peters,公式,(,2,)极差法,(,3,)最大误差法,17,五,.,测量的极限误差,测量结果的误差不超过极限误差的概率为,P,,而差值(,1,P,)可以忽略。,1.,单次测量的极限误差,前提:,(,1,)测量列的测量次数足够多;,(,2,)单次测量误差为正态分布,随机误差正态分布曲线下的全部面积相当于全部误差出现的概率,即:,18,而随机误差在 至 范围内的概率为:,作变量替换:,(概率积分),19,若某随机误差在 范围内出现的概率为 ,则超出的概,率为:。,20,单次测量的极限误差定义:,当,t,3,时,对应的概率,P,99.73,;,t,2,时,对应的概率,P,95.44,;,t,1,时,对应的概率,P,68.26,;,其中,,t,:置信系数;,P:,置信概率或置信水平。,极限误差可以人为选定,对应于不同的置信水平。,21,2.,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t,:置信系数;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当测量列的测量次数较多时,正态分布时,,t,3,;,当测量列的测量次数较少时,按学生分布计算极限误差:,式中:置信系数;,置信概率:,其中 为超出极限误差的概率;,自由度:,其中 为测量列中的测量次数;,为 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差。,是人为选定的,例如选 ,则意味着置信概率为,P,1,0.01,99,;选定 ,计算出自由度 ,可查表找出 ,,则可给出极限误差 。,22,例,2-9,对某量进行,6,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802.40,,,802.50,,,802.38,,,802.48,,,802.42,,,802.46,。求算术平均值及其极限误差。,解:算术平均值,标准差,23,n=6,,按,t,分布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自由度 ,取 ,则由附录表,3,查得:,,则有:,若按正态分布计算,取 ,相应的置信概率:,,由附录表,1,查得,t,2.60,,则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为:,24,六,.,不等精度测量,定义:在不同的测量条件下,,用不同的仪器,,不同的测量方法,,不同的测量次数,,不同的测量者,,进行测量与对比,不等精度测量。,两种常见的情况:,思考:如何求得最后的测量结果和精度?,第二种:用不同精度的仪器进行对比测量,。,第一种,:,用不同测量次数进行对比测量,。例如,用同一台仪器,测量某一参数,先后用 和 次进行测量,分别求得算术平均值,和 。因为 ,所以 和 的精度不一样。,25,1.,权的概念,等精度测量中,各个测量值可认为同样可靠,并取所有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最后结果。,不等精度测量中,各个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不一样,可靠程度大的测量结果在最后结果中占的比重大一些,可靠程度小的占比重小。,各个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可用一数值表示,该数值就称为该测量结果的权,记为 。,26,2.,权的确定方法,可以按测量条件的优劣,,测量仪器的精度高低,,测量方法的好坏,,重复测量次数的多少,,测量者水平的高低,,权?,最简单确定权的方法:按测量的次数确定权。,前提:测量条件和测量水平皆相同。,重复测量的次数愈多,其可靠程度就愈大,即:。,假定同一个被测量有,m,组不等精度的测量结果,单次测量精度相,同而测量次数不同。,因为单次测量精度均相同,其标准差均为,,,则各组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为:,,27,结论:每组测量结果的权与其相应的标准差平方成反比。,例,2-10,对一级钢卷尺的长度进行了三组不等精度测量,其结果为,各组的权,28,3.,加权算术平均值,若对同一被测量进行,m,组不等精度测量,得到,m,个测量结果,。设相应的测量次数为 ,即:,29,根据等精度测量算术平均值原理可得:,加权算术平均值,若各组的权相等,即 时,,30,4.,单位权概念,将权数不同的不等精度测量列转化为具有单位权的等精度测量列,单位权化,。,用等精度测量的计算公式来处理不等精度测量结果。,取方差:,证明:设,由于测得值的方差 的权数为,1,,故特称等于,1,的权为单位权。,若将不等精度测量的各组测量结果 皆乘以自身权数的平方根,,此时得到的新值 的权数就为,1,。,(当 时),31,因为:,用这种方法可将不等精度的各组测量结果皆进行单位权化,使该测量列转化为等精度测量列。,取方差:,32,全部,(,个,),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 的标准差为:,当各组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为未知时,必须由各测量结果的残余误差来计算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5.,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对同一被测量进行,m,组不等精度测量,得到,m,个测量结果,已知单位权测得值的标准差 ,则:,33,用 代替 代入等精度测量的公式得:,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等精度测量列的残余误差,等精度测量列的测量结果,已知各组测量结果的残余误差为:,,将各组 单位权化得:,加权单次测量的标准差:,34,作业:,2-5,、,2-7,9,月,18,日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