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地震勘探仪器的原理与新技术,序列讲座,第,5,讲,地震记录仪及其新技术,5.1,我国地震仪的发展简史,第一代地震仪,(,光点地震仪,),第二代地震仪,(,磁带地震仪,),第三代地震仪,(,数字地震仪,),第四代地震仪,(,遥测地震仪,),第五代地震仪,(,网络地震仪,),30,50,年代,50,60,年代,60,80,年代,80,90,年代,1999,年至今,电子管电路,晶体管电路,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程序增益控制,IFP,增益控制,IFP,增益控制、,光点照相记录,模拟磁带记录,数字磁带记录,SEG-B,格式,数字磁带记录,SEG-D,格式,数字磁带记录,SEG-D,格式,-Channel capability of the recording systems,has constantly improved to answer the needs,Land channel count:,SN388(1993-2003):,average 945 Channels,408UL(2000-2005):,average 2,245 Ch.(x 2.4),todays max:,13,200 live channels,18,720 1 ms soon,For land,the growth has been exponential:,in average x 2 every 5 years since 45 y.,More channels(cont.),5.2,数字地震仪的基本原理及其局限性,5.2.1,数字地震仪的基本原理,IFP,瞬时浮点放大器,数字地震仪的两大特点,1,、各检波点地震电信号以模拟形式传输,到仪器车上的数据采集电路,集中进,行数据采集。,2,、,m,道地震信号在模拟传输电缆(称大,线电缆)中须占,2m,根芯线。,5.2.2,数字地震仪的局限性,1,、数字地震仪集中式数据采集电路工作速度,有限,不能满足地震勘探发展对不断增加,仪器的道数的要求。,2,、道数增多会使数字地震仪的模拟电缆加粗,加重,故障率大大增加。,克服办法:以分散式取代集中式,以模拟传输取代数字传输,5.3,遥测地震仪的基本组成和优越性,5.3.1,遥测地震仪的基本组成,采集站(位于检波点),数字传输部件(取决于传输方式),中央主机(位于仪器车上),一、采集站基本组成,采集站,在水面,二、遥测地震仪数字传输方式,1,、电缆传输,2,、光纤传输,3,、无线传输,4,、存储盒式,三、中央主机基本组成,仪器操作员在工作,5.3.2,遥测地震仪的地震信号流程,5.3.3,遥测地震仪的优越性,1,、各检波点地震电信号分散到就近的采,集站进行数据采集,再不存在采集电,路速度对仪器道数的限制。,2,、数字传输取代模拟传输,甩掉了笨重,而易产生故障的模拟大线电缆。,3,、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和现场数据预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记录质量。,5.4,网络地震仪,408UL,5.4.1,网络遥测技术,网络遥测技术实质上就是计算机的网络通信技术在地震勘探仪器中的推广应用。它将整个地面排列当作一个完整的局域通讯网,把外线排列中的采集站、交叉站等各种地面电子设备都定义成网络节点,实际通讯时计算机,(,服务器,),可自由地在网络中对任何一个节点,(,单元,),按数据包方式进行任意次信息交换。应用这项技术在野外施工时能按需要自由地选择排列连接方式,并能在个别路径中断时重新选择其他路径来实现信息传输,这就为跨越道路、建筑、河流等实现绕路传输提供可能,大大提高了野外施工的灵活性,同时也可以通过缓冲存储器实现非实时传输或数据包重发。目前,,408UL,和系统,IV,等多种仪器都具备了完善的网络遥测功能。,408UL.,野外电子设备:,1,)由若干个采集站,(FDU),按道距要求组,成的采集链,(link);,2),大线管理部件,(LAUL);,3),交叉线管理部件,(LAUX);,4),中心控制单元,(CM408);,5),鹰系统无线采集站等部件,(,兼容,),。,5.4.3,全数字传输,这类仪器和前一代仪器相比根本不同的是:系统包含了以,MEMS,技术为核心的加速度数字传感器,(,数字检波器,),,使得整个接收系统的瞬时动态范围在,90dB,以上,而且从,0500Hz,都能等灵敏度和等相位响应地震波信号。这代仪器的关键技术就是突破了传统模拟检波器,(,通常的失真度是,0.1,。,),长期以来制约着系统的瞬时动态范围,真正实现了完全数字化,不怕电磁干扰,有万道以上实时采集能力。它是今后实现宽频带万道多波高精度采集的方向。,5.4.4,数字存储技术,过去地震数据存储采用,0.5in,宽九轨磁带,最高纪录密度也只有,6250bPi,,后来很快就推出了盒式磁带。随着工艺和材料的发展目前也推出了在地震勘探中实用的光盘或硬盘存储介质,如系统一,IV,和,408UL,就可选择磁带或硬盘两种存储介质。地震勘探仪器一直在跟踪应用国际最先进的存储技术,目前已有仪器采用高速硬盘记录,这就使得单位时间内地震数据的存取速度和总量比过去增长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数字存储技术的进步为高采样率、超多道施工,在记录数据时提供了有力保证。,408UL,与,SN388,的主要性能对比,性能指标,SN388,408UL,采样间隔(,ms,),4,3,2,1,0.5,4,2,1,0.5,0.25,共模抑制比(,dB,),90,110,瞬时动态范围(,dB,),120,130,单箱体最多道数,1200,道,/4ms,150,道,/0.5ms,21600,道,/4ms,2700,道,/0.5ms,采集站体积,(mm),217,217122,3007585,采集站重量,3.75kg,0.415kg,电源功耗,330mW,140mW,5.5,地震勘探仪器未来发展,纵观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历史可见,地震勘探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工艺、新材料等的不断涌现是地震勘探仪器发展与更新换代的基础,勘探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是地震勘探仪器发展的经济动力。,未来地震勘探仪器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等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新工艺、新材料技术的支持,更离本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需要。这就是未来地震勘探仪器技术发展的总体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