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12/09,*,*,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一、德育的概念、构成及意义,1.德育的慨念,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的活动,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校德育是指教育乡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狭义的学校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教育学,2、构成:德育是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构成的。当前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的范畴。,2020/12/09,1,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一、德育的概念、构成及意义2020,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3、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一)目标,1.德育目标的概念,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2.德育目标的确定,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2020/12/09,2,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3、德育的意义(一)目标2020/12,(二)德育内容,3.我国的德育目标,(1)小学,(2)初中,(3)高中,德育内容是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是进行德育的依据,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一个重要保证。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唯有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达到预期目标。,我国德育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2020/12/09,3,(二)德育内容3.我国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是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三、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因素。,意,即道德意志。是调节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衡量思想品德好坏的根本标志。,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2020/12/09,4,三、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做德育过程的基础。活动和交往的性质、内容、方式不同,对人的品德影响的性质和作用也不同。,(2)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无论是“内化”还是“外化”都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2020/12/09,5,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1)学生的思想品德,基本要求:,要注意从多方面激发和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第一,要全面分析学生的思想实际,摸清学生的思想矛盾,使思想矛盾的激发具有针对性;,第二,在运用各种方式激发思想矛盾时,不应忽视学生的内因条件。应在分析学生思想矛盾时注意发现并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之在思想矛盾小争中不断得到增强和强化,促进思想矛盾的正向转化。,第三,在激发思想矛盾时,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矛盾的自我激发和自我转化,使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2020/12/09,6,基本要求:2020/12/096,四、德育原则及其运用,要求:,根据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这一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集中教育和分散的经常的教育结合起来,反复抓,抓反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阳德育任务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德育原则,对于提高德育实践的自觉性和德育效果,具有重大意义。,(一)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从社会现实出发,又要与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相一致,二者要;有机结合,以保证现实向未来发展中社会性质的连续性。,2020/12/09,7,四、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要求: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要从社会现实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上把握好德育的连续性。,(2)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劳动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联系起来。,(3)在德育过程中注意克服和避免“一刀切”的做法。,(二)知行统一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育者把理论教育和组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优良品质。,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2)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3)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2020/12/09,8,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2020/12/098,(三)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德育必须说理启迪,疏通引导,启发自觉,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以使学生品德健康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要正确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2)要善于以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对于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或想不通的问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因势利导,予以疏通。,(4)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四)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德育必须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品德健康顺利地形成发展。,2020/12/09,9,(三)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2020/12/099,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要一分为二地看学生。,(2)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觉开展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3)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五)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教育者要尊重信任学生,对他们发展的可能性要充满信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2)要善于正确地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2020/12/09,10,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2020/12/0910,(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来进行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原则。但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又各有其特点,所以在对集体进行教育时,又要注意个别教育。通过集体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这就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辩证关系。,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2)要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2020/12/09,11,(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2020/12/0911,(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的德育影响。,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校内各方面德育影响要一致。,(2)学校和家庭的德育影响要一致。,(3)学校与社会的德育影响要一致。,(4)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和连贯性。,(5)要把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结合起来。,2020/12/09,12,(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2020/12/0912,(八)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德育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积极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品德教育,又要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品德教育或品德修养。,贯彻这原则的要求是:,(1)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积极认真地对受教育音进行品德教育。,(2)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指导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3)要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2020/12/09,13,(八)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2020/12/0913,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在德育原则指导下,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施教传道方式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受教修养方式,但学生是接受教育和进行品德修养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受教修养方式又影响和制约着教师的施教传道和学生的受教修养。,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按照德育手段、师生相互作用、品德形成过程、德育方法具有的功能等多种角度,综合加以分类,可把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分成四类,即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五、常用德育方法及其运用,2020/12/09,14,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在德育原则指导下,运,(一)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进行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主要运用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使学生明理晓道,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运用语言说理传道的方法是中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这一类方法有多种形式,如讲解、讲演、报告、座谈讨论、谈话、阅读等都是说理传道的方式。,运用说理传道方法的基本要求:,1、目的明确。,2、内容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3、抓住教育时机。,4、要有耐心,讲究教育民主,以诚待人。,5、说理传道要与提出行动要求相结合。,2020/12/09,15,(一)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进行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主要运用,(二)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进行德育的方法,这一类方法,主要是通过事实、典型人物、情境等直观形式向学生进行说理、引导和感化,使学生获得直接的道德经验,形成正确的品德认识和健康的品德情意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形象、具体、直接、真实。,这一类方法主要有:榜样示范法、陶冶法等。,1、示范法,示范法又称榜样法或榜样示范法。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为榜样,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感、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的方法。,一般用来进行示范的榜样有以下几种:,(1)典范,(2)示范: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最接近的榜样。家长和教师肩负着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重任,也得到学生的信赖。他们的言行、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等都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给学生以示范的作用。,2020/12/09,16,(二)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进行德育的方法这一类方法,主要是通过,(3)学生中的榜样,运用示范法的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