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识别,葛道凯,2017/10/25,延时符,目 录,03,01,02,0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识别 与评价,危险源,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第一部分,环境因素,01,环境因素的一些概念,环境因素:,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重要环境因素:,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分类:,根据重要性及产生影响分:一般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根据控制方法分:可控制的环境因素和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组织通过内部的行政、财力、人事、技术等手段可以加以解决的环境因素为“可控制的环境因素”,组织对供应商、和约方在给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无法实施控制,只能通过提出要求施加影响的方法控制,称之为“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表述,环境因素,表述采用名词+的+动词结构,,动词表述如下:,a)输入:资源、能源消耗使用“消耗”(如电的消耗、水的消耗),设备、设施、使用寿命长的资源、能源,可选用“耗用”或“使用”(如电脑的使用、剪刀的耗用),由其他工序流转至本工序的产品、半成品可选用“投入”(如布带的投入);,b)输出:污水、废气、粉尘、噪声使用“排放”,废弃物用“废弃”,产品、半成品、不合格品或其他本工序的目标产物用“产生”;,c)异常情况用“泄漏”;,d)紧急情况,化学品、污水等大泄漏用“大泄漏”,其他用“发生”(如天那水大泄漏,火灾的发生);,e)其他可选动词“储存”、“搬运”、“选择”、“采购”、“设计”、“开发”;,环境因素与环境体系的关系,方针,目标、方案,重要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最高目标,短期目标,重点控制对象,基础(控制对象),环境因素是环境管理体系的控制对象、主体和核心。,环境方针、目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组织结构、职责、权限有确立,资源的配置,人员能力和环境意识的培训,运行控制,监测和测量控制,对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准备措施等都是围绕,环境因素,来展开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制定的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组织环境表现的持续改进。,第二部分,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02,环境识别之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1,2,3,组织的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中现有的、现存的环境因素,一般是组织关注的重点;,组织或组织所在地在以前的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生产的产品在使用、废弃及处置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将来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及其更改;将来的环境规划、总量控制计划,组织计划中的产品、活动或服务将会带来的环境问题等,环境识别之三种状态,03,02,01,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正常状态:组织的产品、活动或服务处于正常情况下的环境因素,异常状态:一般是指生产车间中设备的安装、试运行、开机、关机、停机检修等状态下的环境因素,紧急状态:紧急状态主要是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地震、台风、泥石流等特殊情况,环境识别之七个方面,1,2,3,4,5,6,7,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对土地的污染,固体废气物的产生,对周围社区的影响(噪音、核辐射、电磁辐射等),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其它地方性的环境问题,环境识别之七个方面,1)向大气的排放;如:油烟、废气体排放;车辆厂区内行驶尾气排放;空调/冰箱使用氟里昂泄漏等;,2)向水体的排放;如:产品生产、检验作业中废水产生(本公司暂无);设备设施和汽车清洗作业含油废水的排放;生活用水排放等;,3)向土地的排放。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如:报废产品;砂屑;废铁;废纸;油棉纱;废电池、废油漆桶等固废的处理;,4)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如:钢材、水、工业气体、纸张的消耗等;,5)能源使用;,6)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7)废物和副产品;,8)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产品生命周期法,物料衡算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文件评审法,现场观察法,环境因素的识别如何展开,展开,a.,各类和生产有关的活动,材料的进库一直到产品的储存,b.,各项生产有关的管理活动,如:生产计划、销售、工艺等,c.,各项生产的辅助活动,比如:设备维护、保养,运输等活动,.,各项生活的管理活动,比如:食堂、宿舍等的管理活动,产品生命周期法,LCA,1,、原材料清单,对原材料分析(是否环保是否可以替代),2,、生产工艺的同行业对比,分析工艺的改进,3,、产品包装是否环保及改进,4,、产品交付方式的环保分析,5,、产品使用中的环保分析,6,、产品废弃的回收利用,7,、最终的废物及处置方式,物料衡算法,守恒定律,工,序,(一),工,序,(二),噪音,气体排放(有组织、无组织),原材料,催化剂,水,/,空气,动力,(电、汽、煤油),循环利用,副产品,中间产品,废水(有组织、无组织),废液(去向),废渣(去向),废物回收利用,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评价的目的:找出其中的重要环境因素,然后对其实施重点控制和管理。,1.,是非判断法,2.,多因子评价法,评价之是非判断法,1,)违反法律法规要求;,2,)法规标准要求的终端排放未遵照执行;,3,)国家规定的危险废弃物未经处置排放;,4,)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指法律规定的);,5,)原材料、能源消耗超工艺定额,30%,或高出行业水平,20%,;,6,)产品中的环境指标不符合标准或规定要求;,7,)过去发生过以及在异常或紧急状态时可能产生重要环境影响(即潜在的);,8,)各类环保装置无法正常使用或发生过事故的,评价之多因子评价法,内容,得分,内容,得分,A,发生频次,B,控制管理程度,持续(每日或每周,1,次),3,不受控,3,间断(每月或每半年,1,次),2,受控但不彻底,2,偶然(,1,年以上),1,受控,1,C,环境影响范围,D,公众关注程度,省市国家或国际严重破坏,3,国家或国际关注,3,厂区附近或镇区受到破坏,2,厂区或地区关注,2,厂内影响,1,基本不关注,1,E,可恢复性,不可恢复或1年以上恢复,3,1月或半年恢复,2,一周内恢复,1,计算公式:,当,A*B*C*D*E18,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BCDE,有一项为,3,分的为重要环境因素。,多因子评价法:通过对每一种环境因素的多个因子分别评价并打分,然后将三个值相乘,获得该环境因素的影响值(,X,),并对影响值进行评定的方法。,第三部分,危险源,03,危险源的一些概念,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和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现实的各种系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某些种类的危险源。,根据危险源在事故本身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包括各种能量源和能量载体),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等),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务损坏的能量主题,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它的出现破坏了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物,环境方面的问题,其辨识、评价和控制应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比第一类辨识、评价和控制更为困难。,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分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火灾,8.,灼烫,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瓦斯爆炸,15.,火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分为,20,类:,第四部分,危险源辨识与评价,04,危险源识别之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1,2,3,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已发生过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活动发生变化、设备改进、报废、新购活动后将会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识别之三种状态,03,02,01,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紧急:发生火灾、水灾、停电事故等状态。,环境识别之四个方面,1,2,3,4,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如:负荷超限、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如: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如:设备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振动危害、辐射、高温、信号缺陷、标志缺陷,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如: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有毒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如:地面滑、房屋基础下沉、安全出口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温度不适,排水不良,2,、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如:恶劣气候、场地狭窄、门和围栏缺陷、安全通道缺陷、空气不良,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常见风险评价方法,1,2,3,5,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危险指数评价法,事件树分析,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6,7,8,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风险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2,E,C,作业条件的危险性(风险)的大小,表示作业条件下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表示作业人员暴露于该危险条件下的频率或时间,表示事故发生时给人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危险性评价:,D,L,E,C,L,D,危险指数评价法,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L,分 数,完全预料到,10,相当可能,6,不经常,但可能,3,意外,很少可能,1,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0.5,极不可能,0.2,实际上不可能,0.1,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E,):,E,分 值,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10,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6,每周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3,每月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2,每年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1,极难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0.5,事故的可能后果(,C,),现象,可能后果,分值,大灾难,多人死亡,100,灾难,数人死亡,40,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5,严重,严重致残,7,重大,手足伤残,6,较大,受伤较重,3,引人注目,轻伤,1,危险指数,D,评价及含义,D,评价,危险源等级,风险类别,320,极危险,A,重要危害因素,160-320,高度危险,B,70-159,很危险,C,一般危害因素,20-69,可能危险,D,20,不定级,危险指数评价(,D,)(,D=L*E*C,),含义:,D,320,极度危险不能作业,160D,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顿,70D,160,显著危险需要整顿,20D,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重大危害因素的判定,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b.,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没有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c.,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d.,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e.D,值,160.,危险源辨识练习,危险源辨识练习,危险源辨识练习,危险源辨识练习,危险源辨识练习,危险源辨识练习,危险源辨识练习,危险源辨识练习,危险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