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和开方方法,正确认识,1,2章,技术基础,3章,具体专题,发展和,实例,8,9,10章,11,12章,中心部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5章,6章,7章,4章,开发方法,1,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Nolan),Nolan模型是反映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发展情况的理论模型,主要是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stages)。这些阶段前后相连,最后发展到一个“终点状态”即成熟(maturity)状态。,Nolan模型,六阶段模型,扩展阶段理论模型,四阶段 模型,2,四阶段模型,预算费用,引入,传播,控制,集成,阶段,阶段I引入(initiation),在这个阶段,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首次被引入组织,IT主要应用在事务性的、规范化的业务运作中,最常见的是财务记账的自动化。,阶段II传播(contagion),大量部门和个人采用了信息技术,组织中人们开始试验着使用信息技术,但对实验的强调超过了对效率的强调,管理上较松散,浪费较多资源。虽IT使用快速增长,但效率很低。,阶段III控制(control),阶段II的后期IT的预算超出了收入的增长,这提醒经理们必须要加强控制,例如控制预算等来“排斥松散。由于对IT获取和使用的控制加强,信息技术的蔓延开始放慢。,阶段IV集成,(integration),这个阶段管理者在松散和控制之间找到了一个较为恰当的平衡,新技术紧密地集成到了公司的运作业务过程中来。,3,扩展IT阶段理论,一旦IT技术发生了全局意义的革新,上升到新的层次,则企业IT应用的四阶段“S形循环又将在新的层次上重新展开。,4,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自下而上:,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危险,。,作出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自上而下:,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系统的整体性较好,。,要求逻辑性强,难度较大,5,策略的应用,“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注重整体协调和逻辑性。,对大型系统的开发,往往先“自上而下”制定系统的开发策略,然后“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子系统的应用开发。,6,战略规划的定义及和作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长远计划,是对组织信息系统的目标、战略、实现策略以及实施方案等内容所做出的统筹安排。,MIS战略规划,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节约投资,正确识别系统要实现的目标,指导系统的开发,作用:,7,MIS规划的内容,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了解单位的现状,业务流程的现状、问题及在新条件下的重组,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8,战略规划的步骤,确定规划的性质,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战略分析,定义约束条件,明确战略目标,提出未来的略图,选择开发方案,提出实施进度,通过战略规划,9,课上作业,1)阐述Nolan的扩展IT阶段理论,2)对比说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两种策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10,课上作业,1)阐述Nolan的扩展IT阶段理论 指出有三个层次,数据时代、微机时代和网络时代,每个时代又分为四个小阶段:引入、传播、控制和集成,这四个阶段隶属于某一技术层次,如果技术发生全局意义上的革新,则四阶段“S形循环又将在新的层次上重新展开,层次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叠。(如果是论述题,就要写得,详细,些),2)对比说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两种策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书中的第93页,11,企业战略和信息系统战略,组织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组织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确定的组织行动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是制定各种计划的基础。,企业战略,信息系统战略,企业战略,引导,支持,1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并找出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围绕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确定系统的信息需求,进行系统规划。,CSF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1970年,哈佛大学的William Zani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模型中首次使用了,关键成功变量,用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成败因素。10年后,John Rochart 把关键成功因素应用到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中,13,组织的不同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示例,公司2,公司1,不同组织,重要性递减,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的更新周期产品的可靠性产品的宣传与用户培训售后维修产品的供货时间价格因素外观设计,公司的市场战略用户培训售后维修价格因素,产品的可靠性产品的更新周期产品的科技含量外观设计,14,关键成功因素的来源,特殊行业的结构,竞争策略、行业地位与地理位置,环境因素,暂时性因素。,15,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步骤,识别所有成功因素,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确立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指标与标准,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利润,提高销售数量,降低成本,加快产品更新周期,提高科技附加值,疏通商业渠道,增加市场宣传,改善售后服务,减少人员,降低原材料价格,优化生产流程,赢利能力,每个部门、产品和区域的赢利能力;部门之间、产品之间以及竞争者之间的比较。,财务,流动比率;现金储备情况;资产负债分析;投资汇报率。,市场,市场份额,广告分析,产品定价,每周(每天)的销售结果,客户的销售潜力。,人力资源,人员流动率,工作的满意度。,计划,销售增长/市场份额分析。,经济分析,市场趋势,对外贸易和汇率,行业趋势,劳动力成本趋势。,消费者趋势,消费者的信心级别,购买习惯,人口数据。,16,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IBM公司70年代初将BSP作为用于内部系统开发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总体思路:,先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然后再自下而上设计系统,以支持目标.,企业目标,企业过程,数据分析,数 据,信息结构,企业过程,企业目标,17,BSP方法的作用,1.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18,系统规划方法的步骤,准备工作;,调研;,定义业务过程;,业务过程重组;,定义数据类;,定义MIS的总体结构;,确定子系统开发的先后顺序;,形成文档、建议书以及开发计划,。,19,定义企业过程(通用模型法),要求,经营管理,行政管理,需求,供应,市场/环境,顾客,.,.,.,.,.,.,供应商,不断扩展模型,这里“供应”是联系于生产产品和得到资源的过程,其外部接品是供应商或卖主;“需求”联系于使产品或服务生效的过程,其接口是顾客。“要求”包括定义和确定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行政管理”联系于人事、资源和设备管理,而“经营管理”和其他四方面有紧密的联系,对其他四方面进行计划、控制和测量.,20,定义数据类(过程法),过程法从组织过程的角度,分别将各个业务数据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按照逻辑相关性整理,归纳成数据类。,过程法,21,U/C矩阵的应用,填入“数据类”;,填入“功能”(过程);,标以“U”或“C”(Use,Create);,按逻辑关系及发生的顺序,重排各功能;,重排数据类,使所有“C”尽可能靠近对角线;,分组,结果不唯一,。,22,23,24,课上作业,什么是关键因素法,企业的关键因素是否相同,用树枝图细化分解“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成功因素。,2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CASE法,26,生命周期法,任何系统都会经历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管理信息系统也不例外。一个系统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投人使用以后,经过若干年,由于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人们又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设计更新的系统。这种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的过程被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就是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严格地按照为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规定的步骤去开发系统,。,生命周期法,27,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自顶向下结构化方法、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的结合.,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在前面分析设计时,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在系统调查或理顺管理业务时,应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至最基层。在系统分析,提出新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时,应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应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也就是说,组织人力从最基层的模块做起(编程),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渐地构成整体系统。,基本思想,:,28,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优点:,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缺点:,29,系统开发的原型法,是所开发软件系统的一个,可执行模型或引导性版本,,它可为客户和系统人员提供系统的原始蓝本,以帮助得到实现系统目标的明确而严格的需求,促进客户和系统人员、各阶段系统人员之间相互有效的信息交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原型,例如:它可能是目标系统的一个样式,或只包含目标系统的某些功能,或仅仅是具有目标系统的一个结构。,30,系统开发的原型法,在系统开发的开始阶段,首先由用户与开发者合作,在系统的主要需求上取得一致意见后,依据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用户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很快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系统,即给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初始系统原型。用户在运行使用这个原型基础上,通过对其评价,提出改进意见,设计人员根据改进意见对原型进行修改。这一使用、评价、修改过程反复进行,使原型逐步完善,直到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止。,基本思想,:,31,原型法示意图,用户对新系统提出需求(各种问题),开发人员对问题进行总结,开发一个原型系统,运行原型系统,修改,增加功能,完成系统开发并交付使用,增加新功能否,提出意见,是,是,否,否,32,原型法优缺点,方法,简易,易于沟通,用户容易接受,并适应变化的要求。,优点:,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因为返工现象特别严重。,缺点:,33,业务流程重组,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业务流程,企业流程不仅涉及技术,还与组织管理,企业文化密切相关!,34,业务流程重组,是指对企业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关键的性能指标如成本、质量和服务等获得巨大的提高。,定义,业务流程分析方法,业务流程改造措施,35,5W1H方法,问题,结论,措施,1、目的(why):为什么有该工作,有无必要,为什么,说明何以必须这样做,删除不必要的环节增加某些必需环节,2、内容(what):做什么?有必要吗?有遗漏吗?,确定工作内容,3、时间(when):何时做?是否必须此时做?,指定工作时间,改进部分不良环节,4、地点(where):何处做?是否定在此地做?,指定工作岗位/部门,5、人员(who):由谁做?别人能否做得更好?,标明负责人,6、方法(how):怎样做?有无更好的手段,确定工作方法与程序,3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