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部编版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119541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部编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1字义解释。执_ 亦_俄有_ 至_2句子翻译。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_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3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寓意多一点)2.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给下列汉字注音。衔(_)堙(_)溺(_)2“少女”在文中的意思是_,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_。3联系文章内容,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3.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选段中的两个小儿争论的是:_。2根据提示梳理选段中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现象和依据,并完成练习。(我发现) 两小儿表达观点的角度不同,小儿甲是以( )为依据说明观点的,小儿乙是依据( )得出结论的。(填序号) A视觉效果 B温度感知3选段主要运用_的方式来展开两小儿辩日的情节。两小儿给我的启示是:_。4.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固,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节选自韩非子说难)(注)宋:宋国。雨(y):下雨,名词作动词。筑:修补。盗:小偷。父(f):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亦云:也这样说。亦,也。云,说。暮:晚上。亡:丢失。家:指这家人。甚:很,非常。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B.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5. 文言文阅读。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言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文不识:人名。 偿:报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衡乃穿壁引其光:_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2用原文回答,为什么匡衡“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3因为这个故事,后来有一个成语传世,这个成语是:(_)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这个文段的内容:(_)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5解释下列句中加红字。必三百人:_好一一听之:_6用自己的话回答“处士逃”的原因。_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这里的“子”指的是_。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_3这三个句子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谈了学习方法,谈了_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7. 阅读下面文言文,再做题。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逆:违抗。不信:不真实,不可靠。1解释下列加点词。(1)虎以为然,故送与之行_(2)兽见之,皆走_2翻译句子。(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_(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_。8. 课内阅读。两小儿辩日(片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你能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吗?辩斗_去人近_不能决_2“问其故”中“故”的意思是“原因”,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两小儿辩斗的原因。_3联系全文,读读画线的句子,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写一写。_4你了解孔子吗?写句你积累的论语中的名言。_9. 按要求完成练习。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2对这句话的解读,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A.锺子期的去世对伯牙打击很大B.锤子期在伯牙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C.锤子期与伯牙两人私交很深10.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怕后生笑欧公晚年,尝自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选自宋人轶事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欧公:指欧阳修。窜定:刪正、改定。嗔:怒,生气。1“晚年”的意思是()A.傍晚的时候B.年末的时候C.年老的时候2本文写欧阳修晚年做的事是_。3“自苦如此”的意思是_。欧阳修“自苦如此”的原因是_。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_11. 阅读下面的短文,借助注释,完成练习。狐假虎威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予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注释)荆宣王:楚国的国君楚宣王。北方:指我国当时中原一带的各个诸侯小国家。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江一: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长(zhng):长官,做首领的意思。然:就是这个样子,(回答)“对”的意思。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这段话的意思。“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_2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假”的意思是_。这个成语的本意是_,这个成语常用来比_。12. 文言文阅读。车胤囊萤夜读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日则耕作,无以夜读。夏日捕几十只萤火虫,置入绢内,以萤光照明,夜以继日苦读。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家贫(_)夏日捕几十只萤火虫(_)2翻译下列的句子。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_3“车胤囊萤”的故事已被人们用作成语,你知道它的意思吗?_13. 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涉江(_) 不亦惑乎(_)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4.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下面句子停顿不恰当的是( )A.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2写出下面句子意思。汤汤乎若流水: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现在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_。1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金钩桂饵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则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1解释下列字义:好(_)饵(r)(_)是(_)2翻译句子:(1)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_(2)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_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