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51059525 上传时间:2024-11-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育专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育专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问题,:,刘邦建汉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有何异同,?,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郡国并立,”,刘邦大封同姓王。他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汉景帝,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汉武帝刘彻,唐朝,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唐朝设,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出现,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藩镇与节度使,:,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貌不惊人的安禄山,“安史之乱”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思考:,“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知识延伸,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实行,行省制,、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直接管理,比较元朝行省制度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异同。,相同点,:,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下。,都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不同点:,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数名称已变化。,今天的行政区划中,设立了一些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给这些地区高度自治权,这在元朝是不可能的。,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代表封建中央控制地方局势,管理地方,征发徭役,搜刮财富。而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政区划更多的是体现对地方管理和建设的职能,代表当地人民利益。,教学参考,行省的设立,评价,:,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的时代不同,和中央政府关系不同,作用和影响不同,相,同点,奴隶社会,(,西周,),几乎整个封建时代,元朝开始,侯国,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中央政府下属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皇帝任免,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阶段,朝代,地方制度,对中央集权,影响,秦,汉初,武帝,唐,宋,元,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郡县制,郡国并行,加强,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削弱,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形成,巩固,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完善,加强,推恩令,加强,削弱,新发展,史料链接:,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所以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 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九 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两汉的内外朝,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政令),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2,、,特点,3,、,影响,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参政知事,(,二府,),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元朝的中书省,中书省,皇帝,吏,户,礼,兵,刑,工,二、君主专制的演进,阶段,调整、演变情况,特点,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元朝,中、外朝(西汉),三省制,逐渐,形成,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三省六部制度确立完善,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汉代,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3.,隋唐以后,-,科举制,评价科举制,:,积极,:,将选官的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将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消极,:,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1,、以,(2006,年天津题,),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D.,颁布“附益之法”,2,、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加强了中央集权 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A.B.,C.D,、,3.,宋初和明初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的地方在于,A.,废除了丞相,B.,改变、分散了地方机构和权力,C.,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D.,文化专制,4.,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B.,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5.,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C.,(元)中书省,D.,(清)理藩院,6.,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的职能在汉武帝时演变成为(),A.,决策机构,B.,监察机构,C.,执行机构,D.,军事机构,7,、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8,、,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1),西周实行分封制,2),西汉设置刺史,3),唐朝实行三省制,4),宋朝设置参知政事,(3)(4)B.(1)(4),C.(2)(3)D.(1)(2),9,、,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