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非选择题解题指导,第二讲开放探究型、综合型非选择题,非选择题解题指导,题型一,开放探究型非选择题,题型特征,开放探究型试题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流行起来的一种材料型问答题,是高考逐渐加大考查力度的重要题型之一。它主要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景,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让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解答相关问题,然后由学生说明该课程研究的意义,最后由学生提供研究该课题的方法等。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评判方法采用分层次、采意式。,高考例析,(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例,“,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刊,(1933,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解析,】,第,(1),问三段史料提供的信息分别是苏联因素、中国国情、,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确定好解题思路后可通过上述材料提供的史实,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原因可从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借鉴苏联的计划经济及自身底子薄、缺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评价。,第,(3),问的第一小问涉及,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经济滞胀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措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企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等方面回答。第,(4),问解答时应该从前三问中收集答题信息:各国经济体制调整、创新的原因和影响,从中得出历史启示。注意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答案,】,(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内忧外患。,(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一边倒,”,,学习苏联;底子薄。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4),本问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实战演练,1,(2011,年浙江余姚模拟,),理论指导、研习史料和问题讨论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完成下列问题。,(1),理论指导:,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2),研习史料:,“,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实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在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的,80%,以上。苏联仅用十几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3),问题讨论:,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课堂中,历史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你认为两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容易回答;第,(2),问,研读三段材料,分别从理论实践、工农业地位、俄国工业化等方面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第,(3),问,指出中俄革命道路的不同点即可,不必分析原因。,答案:,(1),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蓬勃兴起。,(2),意义: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为苏联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3),俄国十月革命是以中心城市起义向农村扩展的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题型二,综合型非选择题,题型特征,综合型试题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处于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事件,(,现象,),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的非选择题,它既便于考查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高考例析,(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例,1,(1),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姐妹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是两个重要文献。,(2),指出这两个文献包含的资产阶级国家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它们在资产阶级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清末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迫于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若其书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万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3),简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经济政策及具体措施。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到维新派重视的原因。,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可通过多个主题体现出来。,(4),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出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资料选择要完整,无遗漏;逻辑清晰合理。,序号,资料,1,江南制造总局,2,“,文学革命,”,3,武昌起义,4,“,自强,”“,求富,”,5,三民主义,6,师夷长技以制夷,7,京张铁路,8,南京大屠杀,9,北伐战争,10,虎门销烟,11,中国同盟会,12,南昌起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法国和美国的建国纲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对国家的建设和中国近代的爱国、救国运动,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从君主和大臣身份的来源和变化中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抓住,“,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从地方管理制度和中央权力的发展两个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两者思想的来源,启蒙思想方面进行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启蒙和政治制度奠基的角度回答即可。第,(3),问的第一小问回答明治维新中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即可;第二小问从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等角度回答。第,(4),问的第一小问主题和资料的挑选可以从政治上挽救民族危机、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思想上救国思想的探索等角度入手;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的概括进行补充,但切记要注意符合主题。,【,答案,】,(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2),基本原则: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作用:否定君权神授和批判君主专制;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基础。,(3),经济政策:殖产兴业。具体措施:引进西方技术,建立国营模范企业,扶持私人企业发展,推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工业化奠定基础。重视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忧患意识增长;仿效日本,维新变法。,(4),选择主题示例:,主题:救国道路的思想探索序号:,4,、,5,、,6,主题: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斗争序号:,3,、,5,、,11,主题:政治领域的爱国主义表现序号:,3,、,5,、,9,、,10,、,11,、,12,。补充的新资料:,(,略,),简要阐释:,(,略,),实战演练,2,(2011,年安徽淮北二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等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众多的,“,祖传秘方,”,。,然而,家庭工艺技术的单子继承模式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格局。技术的神秘性使得丧失了外来的刺激和竞争。,因而,也就越来越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同时,与世隔绝的传授,也使其得不到外来的信息,无法吸收别人的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中国文化传播网,材料,2,:,15,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英国,1624,年制定的,垄断法规,规定:,“,当任何人利用他自己的费用和企业,或通过他自己的智慧和发明,确实把任何新技术引进王国或把任何过去从未应用的发明引入,促进了贸易,有利于王国,可以授予他在合理的时期内以专利权,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在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给予发明专利以肯定。,200,年前,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晚年的瓦特,依靠被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生活非常富庶。,大国崛起,(1),比较材料,1,和材料,2,的内容,指出在对发明者专利权的保护方面,中西方在保护方式和目的方面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2),依据材料分析,中英两国不同的保护方式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3,:据统计,目前占世界人口,75%,的发展中国家,只拥有世界不到,10%,的专利,而占世界人口,25%,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90%,的专利。而且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统计表上的专利,属于进入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自己实现先进之后,便于国际社会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防范发展中国家对自己的无偿学习与模仿。发达国家每年从发展中国家获得上万亿美元的,“,知识产权税,”,。导致发展中国家加深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民族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降,甚至驱使一些弱小国家日甚一日地附庸化。,(3),材料,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