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八年级 下册,中国历史,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某外交单位请你帮忙布置会场,要求按照提供的材料张贴标语,.,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小组活动,互相,互不,互不,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侵犯,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小组活动,:,张贴标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小组活动,:,张贴标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动脑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 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 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 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材料,2,:毛泽东在 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 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 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回答,:,上面材料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什么?,独立,自主,和平,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与美国缔结防御条约的国家,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0.,阿尔巴尼亚社会,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主义人民共和国,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1.,越南民主共和国,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2.,印度共和国,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3.,瑞典王国,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4.,丹麦王国,7.,波兰人民共和国,15.,缅甸联邦,8.,蒙古人民共和国,16.,瑞士联邦,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7.,芬兰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我们国家的朋友都有什么特点,?,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形势图,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与美国缔结防御条约的国家,1949.12,至,1950.2,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1949,年,12,月,2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宴会上,,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定,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_,互不,_,互不,_,_,_,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一说,当今的中国在处理外交事务方面是怎样体现或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2003,年美国总统布什于美国东部时间,3,月,19,日晚十点十五分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对伊拉克宣战。美国策划已久的“倒萨”战争正式打响。,2003,年,03,月,25,日,胡锦涛,:,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并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但遗憾的是,战争还是爆发了。我们对战争将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以及对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影响深感忧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003,年,10,月,28,日,章启月表示,中国没有向伊拉克派遣部队的考虑,2003,年,09,月,29,日,吴久洪大使表示,中国支持伊拉克前途由伊人民作主 实现伊人治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过程,内容,意义,万隆会议,时间,地点,主题,贡献,知识结构,万 隆 会 议,第一届亚非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面对这种局面,如果你是周恩来总理,你将如何应对,?,活动与探究,周总理演讲,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 领导人的 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 航向?,动脑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用宽容大度的话语,赢得了与会代表的赞扬,促使会议圆满成功,.,“,求同存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适用吗,?,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说一说,2005,年,4,月,24,日,纪念,万隆会议,召开五十周年大会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旧址独立大厦举行。这是大会会场。,2005.4.22,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加强团结合作,共绘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蓝图”,万隆精神,:,团结,和平,合作,友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过程,内容,意义,万隆会议,时间,地点,主题,贡献,知识结构,2004.8.22,胡锦涛在邓小平诞辰百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