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51000178 上传时间:2024-11-05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3讲“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讲“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2,年高考历史专题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主讲老师:苏 生 河南省历史高级教师,“焚书坑儒”的历史背景,1.,经济上:秦朝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普遍确立,为秦统一和以后采取措施奠定了基础。,2.,政治上:秦始皇统一全国,并建立了和封建经济相吻合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统一措施上:针对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在交通、币制、度量衡、文字采取了统一措施。,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结束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了“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具体原因,战国时代的士人,可以在列国统治者之间从容择主,道不合则全身而退,另投明主,当时颇为流行的“从道不从君”之说,足以表明士人的自尊和清高;各国统治者为了笼络贤能之士为己所用,也极力显示“求贤若渴”的诚意。因此,以至于有“士贵王不贵”之说。士人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之后,君主与士人的关系就完全不同了。专制皇帝在要求士人效忠于自己的同时,更注意防范士人的反抗意识。换言之,在皇帝的心目中,士人已经由可以依靠的对象变为必须加以控制、打击的对象。这是我们理解秦朝“焚书坑儒”发生原因的基本出发点。,事实上秦始皇的焚书,重要的书籍并没有被焚。,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需要特加注意的是,从李斯的上书可知,当时帝国所有的书籍,包括明令烧毁的在内,在政府中都留有完整的备份。朱熹也云: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而“坑儒”,并不是坑的那些真正有知识有学问的民间智士,而是一些蒙骗秦始皇的术士和食古不化、抱着前朝古训不放的一些迂腐之徒。本质上同今天的迫害、愚弄和作践知识分子不是一回事。,“焚书坑儒”的评价,1.,根本原因是封建的自然经济决定的。“焚书坑儒”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社会的安定,维护了封建经济的发展。,2.,统一思想造就了中国大一统格局。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师古”与“师今”两种历史观激化的表现。在当时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3.,使法家思想得以高扬,严刑酷法加剧了社会矛盾。,4.,遇到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冲突,沿用军事征伐时期的思维定式,采用强硬的管制措施,去限制人们的思想自由。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知识群体和统治者离心离德。,建议焚书的李斯,是儒学大师荀子的门生,他不会不懂得儒学的价值,非要灭绝儒学不可。他的建议中有几句至关重要的话:“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苟有藏,诗,、,书,及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这就是说,禁令是针对群臣和百姓下达的,而皇室官府的藏书不在此列,而且博士官由于职责关系是允许收藏,诗,、,书,和百家语的。另外,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易,,属于卜筮类书,根本不在焚毁之列。决定焚书的秦始皇,在兼并天下过程中,儒法并用,赢得胜利,他对儒学的价值肯定有所认识。秦始皇没有糊涂到连皇室官府的藏书都一齐焚毁的地步。所以,尽管秦代焚书规模巨大,但是在皇室官府所保存的先秦典籍基本未受损。,史记,乐书,记载:秦二世沉湎靡靡之音,李斯进谏:“放弃,诗,、,书,,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意思是说,,诗,、,书,是皇帝的必修课,不学习,诗,、,书,,而沉湎声色,会使政权沦丧。由此可证,皇室内府藏有,诗,、,书,。,“独尊儒术”出现的社会原因,经济上,:,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促使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国力强盛。但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政治上,:,汉初,郡国并行,“无为”而治,中央集权不力。王国问题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对外上:,社会安定,但是长期的“和亲”没有换来边境的安宁。,思想上:,“黄老无为”思想下,思想控制松懈,伴随经济发展和政治安定,“百家争鸣”局面复现。,在思想上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的过于强调法家和“焚书坑儒”强行压制的教训,“黄老无为”的弊端,都为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供了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皇权),限田、薄敛、省役(限制土地兼并),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1),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促进经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2),消极:,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典例精析,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崇法反儒防止旧势力复辟毁灭文化加强思想控制(),A,B,C,D,2.,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A,儒家主张,B.,墨家主张,C,道家主张,D.,法家主张,典例精析,(,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答案,】,(,2,)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2,分),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2,分),疑难解析:,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疑难解析:,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还是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思想也为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精微酷,KE,高效学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