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1,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政策效果,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政策效果,一、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二、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三、我国货币政策的时滞分析,3,一、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就是指从需要制定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其中每一环节都需要占有一定的时间。,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在时滞、中间时滞和外在时滞。,4,(一)内在时滞,内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内在时滞又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行为时滞)两段。,5,认识时滞,是指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金融措施,到货币当局认识到这种变化并认清采取行动的必要性,决定采取对策的时间间隔。,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搜集各种信息资料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二是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性分析,作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判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6,决策时滞,是指制定政策的时滞,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在主观上认识到需要改变货币政策到实际采取行动,推行新的货币政策之间的时间间隔,也称行为时滞。,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研究对策、拟定方案,并对所提方案作可行性论证,最后审定批准,整个制定过程的每一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7,(二)中间时滞,中间时滞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行动之后到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应改变其信用供给量所花费的时间过程。,中间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中央银行调控及其手段是否有力;,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货币所作的反应或弹性的大小程度。,8,(三)外在时滞,外在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采取货币政策行动和变化信用供给量之后,到主要经济变量(如产出、名义收入)达到预期目标所花费的时间过程。有时,人们也把外在时滞称为“效应时滞”。,外在时滞可分为决策时滞和生产时滞两个阶段。,9,决策时滞是指在利率和信用条件改变之后,企业和个人等经济主体决定调整其资产总量与结构所耗费的时间。,生产时滞是指企业和个人等经济主体决定调整其资产总量与结构到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等经济变量发生变化所耗费的时间。,10,影响外在时滞的因素,1.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市场变化及信息的反应速度;,2.货币政策实施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经济发展水平及宏观或微观经济背景;,4.内在时滞;,5.货币政策力度的大小;,6.货币政策实施所选择的时机;,7.社会公众的预期。,11,外部时滞,中间时滞与外在时滞放在一起,统称为外部时滞。,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也就是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映过程。,外部时滞也可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段。,12,操作时滞,是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指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市场时滞,是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13,二、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常使用一些标志来进行分析、判断。,这类标志,就是指用来表明经济现象某种特征的数量标志,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它必须是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自身特征,是国民经济是否恢复或保持均衡的基本表现形式;,二是它必须是可以计量的因素,通过不同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反映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是否保持均衡或不均衡的程度。,14,以中央银行为主体、按内部效应(中介变量对政策操作的反应)和外部效应(目标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反应)划分,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指标可分为两段:,(一)外部效应指标,(二)内部效应指标,15,(一)外部效应指标,反映总体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数;(2)失业率;(3)国际收支状况。,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3)消费物价指数;(4)批发物价指数。,16,(二)内部效应指标,反映货币供给数量及结构变化的指标:,(1)货币供应量增长率;(2)货币供应量结构比率。,反映币值情况的指标:,是货币购买力指数,货币购买力指数=1/物价指数,17,三、我国货币政策的时滞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内在时滞略长于西方国家,而外在时滞则比西方国家短;,我国货币政策的价格时滞短而产出时滞长。,18,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三、政策的有效性比较,四、政策的适应性分析,五、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19,一、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是针对最终目标而言的。,就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言,二者之间是非常紧密的。,许多研究方法证明,货币能够系统地影响产出,即货币与产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联系。,20,二、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问题,主要是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问题。,在当代,各国都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要使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存在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问题。,21,(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这两大政策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即本国的宏观经济方面;,二是这两大政策均由国家制定;,三是最终目标一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的实施者不同;,二是作用过程不同;,三是政策工具不同。,2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模式,(1)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双紧”政策;,(2)宽松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双松”政策;,(3)紧缩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紧财政、松货币”政策;,(4)宽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即通常所说的“松财政、紧货币”政策。,23,(二)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1.与收入政策的协调配合,收入政策主要是为了调节社会有效需求以及保证收入分配相对公平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工资管理等方面的政策。,2.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与配合,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对某些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一定形式的扶持或限制的政策。,24,三、政策的有效性比较,(一)政策约束机制的比较,(二)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和“适应性货币政策”,25,(一)政策约束机制的比较,1.资金来源的约束;,2.自身均衡机制的约束;,3.弥补收支差额的约束,。,26,(二)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和“适应性货币政策”,r,0,r,1,0,r,Y,Y,0,Y,1,Y,2,E,E,E,IS,IS,LM,LM,27,四、政策的适应性分析,(一)对不同经济管理体制的适应性,(二)对不同经济周期的适应性,28,(一)对不同经济管理体制的适应性,完全竞争条件,经济发达、市场成熟的非均衡经济,单纯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29,(二)对不同经济周期的适应性,在经济萧条时期,应以扩张的财政政策为主来启动经济增长,辅之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经济复苏阶段,应考虑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双松”配合模式调整为“一松一紧”的配合模式;,在经济膨胀阶段,采取紧缩政策,并需要注意紧缩政策的实施力度。,30,五、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货币政策的负效应,1.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弱;,2.商业银行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3.金融市场还很不发达;,4.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5.中央银行缺乏其他配套调控手段;,6.我国对货币政策的时滞和传导机制的认识还不足。,31,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对策,1.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以减少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2.改进货币政策工具,大力加强间接调控工具的作用;,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建设;,4.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提供条件,增强货币政策的弹性;,5.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6.货币政策要从被动适应改为预防性伸缩。,32,本章重要概念,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内在时滞、中间时滞、外在时滞、外部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操作时滞、市场时滞,货币购买力指数,33,复习思考题,影响货币政策外在时滞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检验货币政策效果的指标有哪些?,我国货币政策时滞的特点有哪些?,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及二者协调配合的基本模式。,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3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