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诗歌阅读 默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京剧青衣唱腔流派纷呈:梅派雍容华贵,婉曲逶迤,( )着大气;尚派阳刚挺拔,顿挫分明,( )峭险于深厚;荀派俏丽轻盈,清秀俊美,泼辣谐趣;而程派幽咽婉转、( )的唱腔则是京剧界公认的旦行中的最高水平。这些,谁又能 ?唱青衣的人很多,喜欢青衣的人也很多,然而真正懂得青衣意蕴的人却不多。青衣不同于花旦 ,也不同于老旦一暮秋水的波澜不惊。青衣是夏的翠盖清荷、红粉白莲,或是深秋的残荷败叶、枯枝落英;青衣是仲秋的热辣火热的爆竹红,抑或是悠然南山下的吟风秋菊。青衣有着细腻柔婉的闺中情愫,又有绵长如缕的缱绻愁思和哀怨。岁月的风霜( )了她曾经的明媚,也赋予了她繁华脱尽见真淳的独有气质和韵味。青衣的万种风情,若不用心,很难明白;青衣的故事,若不认真,亦很难读懂。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淡酒清茶、青灯黄卷,也许比她更懂得她。所以,要看懂青衣、听懂青衣、走近青衣,不妨多看看听听那些隐藏在她背后的故事吧。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透露 寓 跌宕起伏 消磨B透露 喻 一波三折 消耗C流露 寓 跌宕起伏 消耗D流露 喻 一波三折 消磨2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悟得深、讲得透、吃得准 绚烂妩媚的三月繁花B吃得准、悟得深、讲得透 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C吃得准、讲得透、悟得深 绚烂妩媚的三月繁花D悟得深、讲得透、吃得准 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3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1A2B3多处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青衣多彩多姿之美;化用诗句,描写含蓄蕴藉,富有诗意,与语段语言风格一致,表达了作者对青衣的喜爱和赞赏。【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流露”,指(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透露”指泄露或显露(信息、消息、意思等),如透露风声。这里指梅派显露着大气,用“透露”,排除C项、D项。“喻”,通晓、明白的意思。“寓”,寄寓。此处指寄寓“峭险于深厚”,用“寓”,排除B项。“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声忽大忽小和故事情节的曲折。“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隶书),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这里指“唱腔”,应用“跌宕起伏”。“消磨”,指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消耗”,多指精神、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故选A。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第一处根据逻辑语序应该是先“吃准”、再“悟深”,最后才是“讲透”,所以选“吃得准、悟得深、讲得透”;第二处由下文“一暮秋水的波澜不惊”可知这里应选结构对称的“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故选B。3本题考查鉴赏文本的重点语句。“青衣是夏的翠盖清荷、红粉白莲,或是深秋的残荷败叶、枯枝落英;青衣是仲秋的热辣火热的爆竹红,抑或是悠然南山下的吟风秋菊”,一连运用了四个暗喻,将“青衣”分别比作“夏的翠盖清荷、红粉白莲”、“深秋的残荷败叶、枯枝落英”、“仲秋的热辣火热的爆竹红”、“悠然南山下的吟风秋菊”生动形象展示了“青衣”的绚烂色彩与多样形态。“抑或是悠然南山下的吟风秋菊”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富有诗情,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同时,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将诗句重新组合,灵活运用,与整个语段的句式和风格保持一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语句表达了作者对青衣的喜爱和赞赏之情。4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11月12日23时59分,巨大的轰鸣声响彻群山。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三乙火箭与天通一号卫星并非首次合作。2016年8月6日,同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首发星天通一号01星由长三乙火箭送入太空。因此,这次发射任务是时隔四年后,长三乙火箭与天通一号卫星的再度携手。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被誉为“中国版的海事卫星”,由我国自主研制,是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俱乐部”。【答案】11月12日23时59分,我国自主研制的天通一号卫星由长三乙火箭再次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俱乐部”。【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本题属于新闻报道,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找出报道对象以及特征,新闻事件以及影响等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即可。根据材料可知,报道的主要事件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报道中说明了发射的时间“11月12日23时59分”,强调了“这次发射任务是长三乙火箭与天通一号卫星合作”,还强调了其意义“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俱乐部”,据此总结出“11月12日23时59分,我国自主研制的天通一号卫星由长三乙火箭再次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俱乐部”。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古风虽是古代诗歌,_,古代诗歌是个大概念,而古风是指唐代及其以前流行的一种诗体,又称古体诗,唐代以后流行的诗多为近体诗。与近体诗在格律上要求严格不同,_。现代很多人在阅读古代诗歌时,仅凭字数和句数,很容易混淆古体诗和近体诗。其实,_,而是用韵、平仄和对仗。【答案】但其概念与古代诗歌完全不同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区分两者的不是字数和句数【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句“古风虽是古代诗歌”可知,此处与前句形成转折,再根据后句“古代诗歌是个大概念”可知,此处说的是古风的概念,据此应填“但其概念与古代诗歌完全不同”;第二空,根据前句“与近体诗在格律上要求严格不同”可知,此处应强调古体诗格律上的自由,应填“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第三空,此处说的是如何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根据前句“仅凭字数和句数,很容易混淆古体诗和近体诗”和后句“而是用韵、平仄和对仗”可知,此处应填“区分两者的不是字数和句数”。6名句默写。(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3)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_,_。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变得五彩缤纷。(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5)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6)马说中,韩愈用“_,_”两句表现了千里马被埋没终身的现状。【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恰似、拙、须臾、采、尔、毋、吾、衹、骈、槽枥。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2)杜甫登岳阳楼中表现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的句子是:_,_。(3)湘夫人中描写秋风起处洞庭扬波、木叶飘落的句子是:_,_。(4)蜀相中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是:_,_。(5)夜归鹿门歌中写诗人隐居处境况的句子是:_,_。【答案】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解答情境默写试题时,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可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应注意以下重点字词:暝,坼,日夜,袅,频烦,扉,寂寥,惟。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五尺之僮,_,_。(李密陈情表)(2) _,_。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司马迁报任安书)(4)世人皆浊,_?众人皆醉,_? (楚辞)(5)奚以知其然也? _,_,此小年也。(庄子)(6)或取诸怀抱,_;或因寄所托,_。(王羲之兰亭集序)【答案】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四围山色中 一鞭残照里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有:茕,吊,鞭,舒,淈,歠,醨,晦,朔,蟪,蛄,骸。(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江岸闲步(此后壬申年作,在南安县)韩偓一手携书一杖筇,出门何处觅情通。立谈禅客传心印,坐睡渔师著背莲。青布旗夸千日酒,白头浪吼半江风。淮阴市里人相见,尽道途穷未必穷。千日酒:指饮后千日不醒的美酒。淮阴市里:指韩信故里。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携带书籍,拄着拐杖,出门向外,来到江边,寻觅能排遣愁绪的地方。B禅客站在路边谈论佛理,渔人头戴背蓬闲坐入睡,江边的生活闲适、安详。C酒旗迎风招展,似乎在夸耀美酒:江浪翻滚怒吼令江边白发诗人惊惶不定。D颔联、颈联叙事写景,运用简洁的语言、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了鲜明形象10诗歌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答案】9C10人们见了韩信都宽慰说,尽管目前穷困潦倒,但最终未必人生困顿。尾联用典,表达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与信心的乐观情怀。【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能力。C项,“江浪翻滚怒吼令江边白发诗人惊惶不定”错误。“白头浪”与“青布旗”相对,“白头浪”即白色的江涛(浪涛),并非“白发诗人”。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尾联的含意以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淮阴市里人相见,尽道途穷未必穷”中,从注释来看,淮阴市里指韩信故里,此处为用典,写到人们见了韩信都宽慰说,尽管目前穷困潦倒,但并不意味着将来人生困顿。考生可以据此解释尾联的含意。从思想情感来看,诗歌尾联使用韩信的典故,从典故的内容来看,韩信当初在淮阴故里的时候,穷困潦倒,但最终得刘邦赏识重用,创下功业;作者使用这一典故,表明自己终将像韩信一样,虽然目前穷困走投无路,但终将有所成就,表达了诗人穷且益坚,对未来充满希望与信心的乐观情怀。(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雨杜甫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风扉掩不定,水鸟过仍回。鲛馆如鸣杼,樵舟岂伐枚。清凉破炎毒,衰意欲登台。雨四首(其三)杜甫物色岁将晏,天隅人未归。朔风鸣淅淅,寒雨下霏霏。多病久加饭,衰容新授衣。时危觉凋丧,故旧短书稀。(注)此诗写于作者55岁,当时安史之乱已平定三年。鲛馆:指鲛人居住的地方,传说鲛人在水府中织绡。枚:树干。本诗写于大历二年冬,作者流寓瀼西(今重庆奉节县东)。诗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1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首联写景,诗人从远处落笔,描绘了未下雨时,天云昏暗阴沉,山树朦胧不明的景象。B两首诗写风,雨以扉、鸟渲染,烘托风势之强;雨四首则运用多种感官,直描风雨。C雨的颈联运用虚实结合,第一句是虚写,第二句是实写;而雨四首的颈联均为实写。D两首诗写同一题材,但侧重不同,雨重在描写景物;雨四首重在写人的状态和心理。12两诗都写雨,但情感却不尽相同,请以尾联为例简要分析。【答案】11A12第一首:对夏日雨后凉爽的喜悦,大雨、疾风冲散了夏日炎热的暑气,使作者心情倍感愉悦;对国家重归安定的欣慰。“炎毒”象征安史之乱,夏日的凉雨和国家的重归安定使得作者想要以衰老之躯登台舒啸。第二首:对时局衰败的忧虑,安史之乱让时局衰败,作者颠沛流离深感国运衰微无可奈何;漂泊在外的孤独,由于战乱的阻隔和作者的漂泊使得亲朋之间的书信越来越少,作者倍感孤独。【分析】11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描绘了未下雨时”错误。“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意思是“乌云笼罩了山树,云山相连浑然一色,大雨仍旧下个不停的”。故选A。12本题考查赏析相关诗句的能力。解题方法为:由浅到深,先译句,再总结情感。第一首尾联“清凉破炎毒,衰意欲登台”意思是“雨后带来的清凉感觉驱赶走了炎热的暑气,也让我衰颓的心情焕然一新想要登台望远以抒怀”,可见作者的情感是愉悦畅快、意兴盎然的,表达了对雨后清爽的气氛以及美好的自然之景的喜爱。深层表露出一颗忧国忧民之心的释然,雨后天晴,光风霁月,象征比喻国家重获安定太平,百姓生活安宁祥和。第二首尾联“时危觉凋丧,故旧短书稀”意思是“时局变幻莫测,令人心生衰败凄凉感,动荡不安的社会让亲朋故友间少了联系,相互间音信少见”。可见此时的诗人是羁旅在外的孤独寂寞、思亲念友的悲痛哀伤,处于战乱中的国家不太平,令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处于沉重忧郁而又无奈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