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通用课件

上传人:嘀**** 文档编号:249351856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通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通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通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传染病相关知识,岗前培训,感染性疾病科,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二、国家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类,三、标准预防,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谁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首诊医生负责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感染管理科填写。,报卡类别:,二者,(,初次,/,订正,),选一。,姓 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应与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填写。,*身份证号:,门诊性病患者或儿童尽可能填写,住院患者必填。填写,18,位身份证号。,性 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二者选一,最好填写出生日期。,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工作单位,:患者有工作单位一定要,填写详细;,14,岁以下的患儿,在此栏填,写患儿学校及班级。,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手,机或固定电话,,肺结核,患者、,14,周岁以,下(必填家长姓名),要求必须准确真实填写。,病例属于:,只有章丘区管辖的区域,选择,本县区,,章丘区或者其他县市区选,本市其他县区,。,现住地址:,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要求到门牌号,,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居住,三个月以上填写现住址,,居住三,个月以内填写户藉所在地址。(乙肝患者按,身份证填写,肺结核病人按现住地址填写 )。,职 业:,仔细查看并选择相应的,职业名打。,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病源携带者;,乙肝、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梅毒”、“淋病”的病例分类只能为“,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例:乙肝病人应填写初检日,期。,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市,CDC,报告填写,HIV,第二次初筛阳性结果检出日期(,HIV,患者诊断应以实验室出具纸质报告卡为准)。要与感染管理科,网络直报时间一致,,即三者为同一天。,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道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结核性胸膜炎、水痘、不明原因肺炎、人感,染猪链球菌、肝吸虫病、羌虫病、森林脑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现传染病名称。,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但仍然要填写完整的疫情报告卡,。,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报告单位:,填写单位及科室。,报告医生:,为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的临床医,生,需签全名。,填卡日期:,与诊断日期、网络直报,日期一致为当天。,注,:,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报告卡填写要求,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尽量不要涂改,必须和门诊日志或病人出入院登记一致,二,、,国家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类,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报告时限:,2h,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报告时限:,24h,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报告时限:,24h,重点监测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道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结核性胸膜炎,水痘,,不明原因肺炎,人感染猪链球菌,肝吸虫病,羌虫病,森林脑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现传染病名称)。,报告时限:,24h,传染病疫报卡报告流程:,诊断,或,疑似,传染病病人 ,首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在各科室传染病,登记,薄上按规定项目记录 住院病人应在,病程记录,,门诊医生在,门诊病历,上,注明,“疫情已报”,纸质卡由感染管理科专人收取填写疫情报告卡收卡登记感染管理科网络直报。,几种传染病疫报工作注意要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性病报告,肺结核报告,艾滋病疫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AFP,)病例指:,15,周岁以下患者,主要症状:急性进行性肢体软瘫痪,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14,种急性弛性麻痹(,AFP,):,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脑干脑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散发性脑炎、疫苗后脊髓炎),4,、多神经病(原因不明神经炎、感染后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化学中毒性多神经病),5,、神经炎、神经根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6,、外伤性神经炎,7,、单神经炎,下肢,8,、神经根和神经丛炎、周期麻痹,9,、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0,、短暂性肢体麻痹,11,、肌病(原因不明)、中毒性肌病,12,、多肌炎,13,、重症肌无力,14,、肉毒中毒,性病报告,性病包括:,1,、乙类传染病病种的梅毒、淋病、艾滋病等;,2,、重点监测传染病中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肺结核报告,放射科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例 ,临床,医师,临床医师确诊后,疫情报告,+,肺结核,转诊单,(一式三联)。转诊单其中一联,给病人,并告知,到市,CDC,结核病防治科后续治疗,可获得免费药物治疗 ,,另两联,及疫情报告卡送,保健科,。,艾滋病疫报,本院为筛查实验室,初步筛查,为阳性,电话报告保健科,暂不填报告卡。,送市,CDC,检验室进行,确证,实验后,出具,纸质报告单,为准,阴性不予疫报,阳性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三、标准预防,1996,年美国医院感染控制顾问委员会提出,主要内容:,疾病分类隔离系统:,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近年增加了,耐药菌的隔离,),隔离措施,标准预防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的措施。,是针对医院中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必考虑其诊断,),根据预期的可能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及安全注射,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标准预防的,设施及用品,配置洗手和洗眼设施;,标准预防的,用品:如口罩、手套、面罩等;,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问题,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上述物质或者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防护:强调,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手卫生: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合理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安全注射,患者安置,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对病人用后的医疗设备,/,仪器、环境、织物的清洁消毒,职业防护,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手套,防护帽,口罩,/,N-95,口罩,护目镜,/,面罩,隔离衣,/,防护服,鞋套,/,防水鞋,合乎规范地使用防护用品,戴,手套;,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标,准,预,防,措,施,疾病分类隔离系统,定义,:针对特定情况如确诊或疑似感染或定植有高传播性或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病原体的患者,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采取的,隔离措施,。,分类,:基于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分为三类,即,接触隔离(,耐药菌的隔离是特殊的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预防原则:,标准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常见疾病:,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隔离标识为,蓝色,),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医务人员的防护:,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摘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脱下的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传播距离较远。,常见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结核、,肺鼠疫、水痘、麻 疹等。,(,隔离标识为,黄色,),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医务人员的防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或更高级别的呼吸防护器;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近距离(,1,米以内)传播。,常见经飞沫传播的疾病:,SARS,、禽流感、百日咳、白喉、 流脑、流感、腮腺炎等。,(隔离标识为,粉色,),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医务人员的防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入患者房间或隔离间前,应戴帽子、外科口罩;近距离接触可能产生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多重耐药菌,的隔离与预防,尽量单间隔离,没条件时应床边隔离,,接触,隔离,的警示,严格限制出入人员。,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防护: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手卫生。,病人的器械物品尽可能一次性使用,需重复使用的必须严格消毒灭菌。,病房物表及地面每天消毒,;,出院时终末消毒。,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一、职业暴露的概念,职业暴露是指医护、实验室、后勤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胃肠外途径,暴露于含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病物质,,而,具有被感染可能性的状态。,二、职业暴露研究的背景,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由职业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以来。医护人员在护理或治疗活动中血液暴露的危害一直受到关注。 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198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制订了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指南,并在随后的十几年中颁布了大量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血液暴露的文件。,1991年美国劳动部职业安全局(OSHA)制订法规要求对暴露于经血传播性微生物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保护,各种防护措施被大量推荐。2000年11月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有关针头安全操作及防止刺伤的法令。,我国职业暴露研究起步较晚。,根据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在我国从事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已达590.7万人,其中医生201.3万人、护师(士)有154.3万人,药剂人员32.5万,检验人员20.7万人,其他70.0万人,其他技术人员24.4万人,管理人员35.6万人,工勤技能人员51.9万人。如果再加上其它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的工作人员,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长期工作在医院或其它医疗、保健机构如血站等,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时刻面临着职业暴露与医院感染的危险。,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2002.11,2003.6,,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在我国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流行。内地诊断,SARS,病例,5326,例,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死亡病例中约,30%,是医务人员。,2003.3.26,卫生部报告:北京出现,10,例,SARS,病例,,3,人死亡,其中,2,人是医务人员。,卫生部正式公布医务人员感染率为,18.38%,(天津,39.38%,、北京,25.43%,、山西,17.64%,)。,北京医务人员中,SARS,感染,护士占,48.8%,。,SARS的暴发流行,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也把人们以往并未十分关注的医院内传播和医务人员的感染,职业暴露及职业安全问题充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提醒我们倍加重视与防范。,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医疗、护理与转运工作中,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急性或慢性患者,他们当中有的是传染性疾病患者,常常不易识别且难以防范,使得医务人员被感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如2003年我国SARS流行期间,曾发生过为抢救一名SARS患者而导致数十名医务人员被感染。,说明隐藏在这一表象背后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安全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分类,生物危害,:HIV、HBV、HCV,化学危害,:抗肿瘤药、消毒制剂,物理危害,:运动功能性损伤(搬运重物,长时间站立操作)、物理刺激(噪音、高温、紫外线、射线暴露等)、,锐器伤,锐器伤,针刺伤与锐器,伤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不仅会引起皮肤粘膜损伤,更危险的是感染血源性疾病。,美国报道护理针刺伤占职业暴露的2/3,护士在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中每人平均会发生针刺伤4.3次。,在所有注射针头刺伤事件中,54.8%的针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国内毛秀英等对1075名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被调查的护士中有80.6%发生过针刺伤,年人均为3.5次,其中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999年对长沙市几家大医院的441名护理员调研中发现,在1年内有83%的护士被利器刺伤1339次,平均每人每年3次。,2008年杨西宁等对该院154名医学生在实习期间针刺伤及锐器伤进行调查,发现有126名发生针刺伤和锐器伤,共585人次,发生率为87.8%。,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报道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次针头损伤或者其他污染的尖锐物损伤发生在医疗保健部门,并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医务人员通过被污染的HIV(+)针头刺破或污染伤口,传染的可能性为0.3%;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利器刺伤,感染的机会为6%-30%。,只要0.01ml的含有HBV(+)血进人体内,就可感染HBV;如被带丙肝病毒污染的利器刺伤,受者有3%-10%的机会感染HCV。,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特点,1,、接触的病原未知,2,、接触的途径多,(,1,)直接接触,(,2,)间接接触,(,3,)飞沫传播,(,4,)空气传播,(,5,)消化道传播,(,6,)血液、体液传播,六、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如有伤口, 应当由近心段向远心段轻轻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0%乙醇溶液或者0.5%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追踪血清学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立即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登记表报告相关部门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随访和咨询,。,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疑暴露于HC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做HCV抗体检查,有些专家建议暴露4-6周后检测HCV的RNA;,可疑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短时间内口服抗病毒药,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然后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周-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七、个人防护,关键在于预防为主,,做好标准预防,,加强卫生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医务人员保护措施,1.当皮肤与血液、体液、组织液、粘膜、血制品等直接接触时,应戴手套;,2.当存在血液和体液飞溅、泼溅和喷溅至眼、口和其它粘膜时,应戴防护性眼罩和口罩;,3.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4.正确处理锐器;,5.不要将针头重新戴帽、折断或进行其它人工操作;,6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工作场所进食及吸烟或其它;,7不得将食物和饮料存放在放置感染性材料的冰箱内;,8凡与血液或感染性物质接触后的所有设备、环境和物体表面均应消毒;,9离心或处理血液时如存在溅泼、飞溅或产生气溶胶危险时,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内进行;,10个人防护设施在离开工作场所时应立即除去,将所有的污染物放在特定的区域进行清洗、去污和其它处理。,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患者、探视者与环境之间传播。对于需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确保在下一患者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消毒灭菌;,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污染的物品应及时处理,避免接触患者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其它物品,引起微生物传播;,锐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针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 当必须重新套上时应运用器具而不能直接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他操作。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刀片和其他锐器应置于适当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于集中销毁;需重复使用的锐利器械也应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于运输及再处理.,预防针刺伤,操作中损伤,(,感染的危险因素,),各种注射时、经静脉输液时、 传递中受伤 、 拔针时,操作后,整理用物时:,被放在床旁小车或托盘中的针头刺伤,用后重新套上针头帽时刺伤,某护士抽血后的物品状况,戴手套洗手,1.,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严禁局部挤压,伤口正确处理方法,Correct approach to wound,2.,流动水下冲洗,锐器伤与针刺伤的预防原则,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禁止针等锐器物复帽,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针等锐器物放入防水耐刺的专用利器收集盒内,防针刺伤的进展,安全型留置针,防针刺伤的进展,无针输液系统,口罩的防护原理、分类及分级,防护原理,口罩的防护功能主要基于,过滤功能,:口罩可由特殊的材质与普通棉纱织成,具有滤过作用,吸附功能,:口罩自身可具有一定的静电作用,必要时可加用静电滤网层,可将病原微生物吸附在口罩外层,灭杀功能,:口罩的材质如添加二氧化钛光媒体,则具有杀菌功能,分类分为,纱布口罩,、,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分级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对口罩的分级均制订有不同的标准,我国于2003年 4月29日发布并实施了最新国家标准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2003)和普通脱脂纱布口罩(GB190842-2003)。其中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规定:口罩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95%。,戴口罩,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调整系带的松紧度。,外科口罩佩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