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二讲 后续审计,第一节 概论,一、制定本准则的必要性,二、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依据,三、本准则的适用范围,四、本准则的实施时间,第十二讲 后续审计,第二节 准则的阐释,一、后续审计的含义,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二、后续审计的一般原则,(一)后续审计中的责任,1.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2.内部审计人员,(二)决定进行后续审计时应考虑的因素,1.内部审计机构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或与被审计单位约定的期限内执行后续审计,第十二讲 后续审计,2.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适时安排后续审计工作,并把它作为年度审计计划的一部分,3.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如果初步认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采取了有效的纠正措施,后续审计可以作为下次审计工作的一部分,4.当被审计单位基于成本或其他考虑,决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采取纠正措施,并作出书面承诺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向组织适当的管理层报告,三、后续审计的作用,1.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职权,2.考虑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安排和时间要求,3.确定对审计发现是否采取了恰当的行动,4.报告在后续审计过程中所做的判断和评价,第十二讲 后续审计,四、后续审计程序,(一)后续审计的基本步骤,1.根据反馈意见确定后续审计方案,(1)当被审计单位已经采取了纠正措施,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反馈意见中所陈述的具体措施及问题的解决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和后续审计时间,(2)当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存在分歧,审计人员应及时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找出分歧的原因,并及时消除分歧,尽快解决问题。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在分歧消除之后确定相应的后续审计方案,第十二讲 后续审计,(3)当被审计单位出于各种考虑,决定不对存在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并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向组织的适当管理层报告,2.制定后续审计方案应考虑的基本因素,3.原有审计建议的修订,本准则第十一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后续审计范围时,应分析原有审计结论和建议是否仍然可行。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或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使原有审计决定和建议不再适用时,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4.是否还需执行单独的后续审计的考虑,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对于已采取纠正措施的事项,内部审计人员应判断是否需要深入检查,必要时可提出应在下次审计中予以关注的事项,第十二讲 后续审计,5.报告后续审计结果,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后续审计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向被审计单位及组织适当管理层提交后续审计报告。”,在后续审计报告中,可以简单回顾审计发现问题及原来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内部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所采取的行动进行直接的访问、观察、测试或检查纠正措施的有关文件,对被审计单位针对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及时性、有效性进行评价,说明问题是否已经解决,或者问题尚未解决的原因及对组织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