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颐和园说课稿 1、 说教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二、 说教学目标。我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句。3、按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描写的生动形象。4、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美的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三、 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课选用“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本课语言生动优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读,再现出这一幅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增强语言感受力。本节课中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四、说学法。1、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美。2、读、看、说相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五、说教学过程。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在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的写作方法,重点研读课文描写“长廊”这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以朗读为主线,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抓住特点,按顺序的观察方法,激发情感。(一)字词教学本文为采用了集中识字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识字时间,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并使讲读课文较为连贯流畅,不致因教生字过多而使课文支离破碎。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字的音和形。在学习字词的时候,形式多样化。在出示生字词语的时候,我有意把字词进行了初步的归类,第一行是三个生字“殿”、“廊”、“阁”第二行是轻声字,第三行是多音字等,在让学生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让学生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一行读,做小老师领读,齐读。多样化的读,让生字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成为学生乐于学,老师乐于教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字词,像在理解“殿”、“廊”、“阁”三个字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出示三幅图,让学生直观上认识生字。在教学生字的形时,我不采用面面俱到的办法,而是让学生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的,你要提醒大家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分散了识字的力度,也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全文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尽快地与课文产生共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颐和园美丽的风景,依次出现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画面,使学生感觉到仿佛进入到美丽的颐和园中一样。这样很快地就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颐和园中,使他们尽情地体味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这样的安排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把学生带入了文中。 为了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学生自学课文时,要求他们画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游览线路的句子,这样,就理清了课文的层次。我之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尽快入情入景,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让学生爱学乐学。(三)细读课文,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想象。 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研读“长廊”,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把握景物特点,我准备精讲第二自然段,以问促读,启发诱导,为学生疏通学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遵循这一原则,从体现素质教育,落实能力培养,渗透创新精神出发,我采用情境法、谈话法,导读法组织教学。我先让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段文字背后隐藏着一条特别的长廊,只要你认真读一读,就能找到它的特别之处。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主动学习,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到了长廊的长、美,画的多而美。学生找到这些词语后,不一定理解怎样才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课下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这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长廊的画面,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再对照画面具体分析重点词句。学生很清楚地就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来具体写的。这样很顺利地就突破了如何抓景物特点来描述这一难点。使学生体会到长廊真美,颐和园真美!比如在体会长廊画多而美的这个环节,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四大名著的中人物故事画,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画,还有其他的山水风景画等,让学生不仅从文字中感受到长廊画的多而美,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的美,它的特别。从这些故事画面中,陶冶了学生爱美的情趣。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这几千副画都是工匠们画在横槛上的,而且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让学生感受到画家们的不容易,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廊的的印象,我还特意补充了网上查到的有关长廊的“三绝”,这一知识的拓展,更有利于学生对长廊能成为世界之最,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理解。此时巧妙地呈现课文语段,在感知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长廊的长,长廊的美,在朗读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四)朗读的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活动。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可以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领会作者的人格、思想和情操。在本节课中,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教师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总之,在本课的教学思路的设计中,我意图重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的统一,从而促进教学的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