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鉴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722928 上传时间:2021-07-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鉴赏教学目标 :1 .诵读讨论,初步掌握赏析中国古诗的方法。2 .师生探讨,辩证看待在初中阶段对异性产生好感这件事。3 .竞答辨别,复习巩固送别诗名句。重点难点:重点:讨论无题 ,分析归纳赏析中国古诗的方法。难点:辩证看待在初中阶段对异性产生好感。教材分析:本课所选十首诗都是流传千古、 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 教材排序按照诗词作者的生活年代的先后, 没有必然合理的逻辑性。 因为是课外古诗词背诵, 我只抓住重点句子和赏析方法来教学。而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朦胧婉曲的无题诗 ,赏析方法就更难把握,因此,我把它单独讲解。其他九首则合并分析内容、情感和名句。这样更有重点,更有利于掌握赏析古诗的方法。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承上启下, 既有初步的的古诗词学习经验和能力, 又还没有有意识地归纳掌握基本的古诗词学习的方法诵读诗文、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等。 “通过分析一首朦胧婉曲的古诗来初步掌握赏析中国古诗的方法” 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意识,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水平,为学生九年级自主探究学习古诗词开启一扇窗。教学方法:音乐激趣法: 通过与诗题有关的背景音乐播放和教师亲身吟唱,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起情感共鸣;诵读教学法: 通过名家范读、 老师指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本诗, 感受诗歌内容和情感;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讨,初步明确赏析中国古诗的方法,竞答演讲法: 通过竞答, 学会辩证看待在初中阶段对异性产生好感这件事, 辨别送别诗。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向学生提出预习内容的要求。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以及作品创作背景,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和送别诗名句 ,结合注释理解无题 。教学过程:一、 导入:1 、上课前播放王维倩演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歌曲,使无题诗的 离愁别绪、情致缠绵 回荡教室每个角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诗的欲望。2、导入课题:学生边听,教师边问: “这首歌是由谁写的哪首诗改编来的?” (学生答后教师明确课题,随后念出并显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把情景和课题融合,迅速入题 。 )对,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首先让我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诵读讨论,初步掌握赏析中国古诗的方法。.师生探讨,辩证看待在初中阶段对异性产生好感 这件事。.竞答辨别,复习巩固送别诗名句。:以问答形式明确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 爱情诗 。点拨:他为什么喜欢写爱情诗?这与他的生平经历有关(幻灯片显示李商隐文学地位、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教师用富有感情的语气抑扬顿挫地念出来,加深学生对李商隐及其作品的理解。 ) 。引导学生根据背景资料归纳赏析古诗的方法之一(明确并板书: 明背景,悟诗风。 ) 。赏析诗歌, 掌握方法:(一)诵读诗歌:1 、初读感知,教师提示注意注音、停顿、重音、语气。 (教师板书全诗,为后面分析本诗服务。 )学生读后,教师提问并明确“青鸟殷勤为探看”一句中 “殷”、 “为” 、 “看” 三个字读音(yi矶we卜kan)(单独突出明确)。(答对题计分。)2、齐读正音,体会语气。学生齐读后再播放诗歌朗读音频,加深对诗歌情感的领悟。 (教师继续板书全诗。 )点拨:你听出了什么语气?(明确感情: “哀伤 ” 。 )3、再读节奏。指名回答全诗节奏,明确后显示节奏。再让学生随课件里的诗歌朗读音频齐读,加深对诗歌节奏的体会。 (答对题计分。 )点拨:通过反复朗读,可以感悟诗歌的什么?(明确并板书: 勤朗读,悟诗情。 ) 学生明确后再齐声朗读全诗,再次感悟诗情和节奏。无题相见时难 / 别亦难,东风无力 / 百花残。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晓镜/ 但愁/云鬓改,夜吟/ 应觉/月光寒。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 殷勤/ 为探看。(二)赏析诗歌:1、小组自由讨论:整体感悟内容和情绪,讨论各联内容、手法,归纳主题,思考怎么掌握赏诗方法。2、代表发言,教师引导、质疑,师生共同明确内容、手法、中心,进而明确赏诗方法。(关键抓住“ 难 ”、 “别”、 “泪”、 “愁”、 “寒”等词和 颔联 分析。 ) (答对题计分。 )(板书: 抓关键, 明手法。 抓诗眼 明中心。 )3、显示诗歌大意,播放相见时难别亦难笛子独奏,教师随笛子独奏吟唱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首歌, 再次感悟本诗情感和风格。 师生合作, 重点把握颔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手法和情感。点拨: “丝”和哪个字同音?“春蚕” 、 “蜡炬”指什么?这两句话表达了对谁的什么感情?(答对题计分。 )明确:运用 比喻、双关 ,表达对意中人 至死不渝 的真挚感情。4、完整显示本节课探讨出来的赏析中国古诗的方法:明背景,悟诗风。勤朗读,悟诗情。抓关键,明手法。抓诗眼,明中心。理意象,明内容。四、 拓展积累 ,开阔视野:(一) 拓展争鸣,辩证看待: 辩论赛: 谈谈如何看待在初中阶段对异性产生好感。1、小组自由讨论。2 、 学生竞答 (在有偏颇和争鸣的地方, 师生互动辩驳, 教师加以引导) 。(答题有深度,见解合理,有层次计分。 )3、教师结语。思路:反思后果,正面对待,辩证把控,多多沟通,宜疏不宜堵。(二)小组竞赛,积累知识:小组竞答送别诗名句,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限时四分钟) 。 (答题正确加分。 )1 、学生抢答。2 、教师判断正误。3、组长计分。五、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课后作业:1 、 请你从内容、 情感、 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 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在课堂基础上全面、深入、拓展把握。)( 颔联赏析:以“春蚕” “蜡烛”一对最有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丝方尽”隐指“思方尽” ,“烛泪”隐指相思之泪,两者巧用双关。拓展 ; 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种忠贞的感情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对爱情、对友情、对工作、对事业都需要。 )2 . 积累李商隐无题诗名句(投影显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结束语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诗歌是灵魂中一吟三叹的歌唱,绕梁三日;是朝阳下明媚流溢的花朵,赏心悦目;是碧空中任意东西的清风,自在风流。诗经的古风绵绵,离骚的奇幻丰富,李白诗歌的夸张浪漫,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婉曲,中国古诗以它的璀璨绚烂、百花齐放吸引着古今中外一代代人的瞩目。让我们走近诗歌,欣赏诗歌,爱上诗歌,陶冶情操!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好好的领会诗歌的魅力吧! ( 边播放笛子独奏,边讲结束语。 )教改措施: 课代表课后统计各组得分,教师根据得分结果,分等级奖励。五、 教学反思 :1、 诗歌作为文学的精灵, 教学时,教师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为诗歌中心服务, 化虚为实,古为今用, 结合当代学生实际, 从而让学生领会其意趣和现实意义,从而引起学生共鸣,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2、 在诗词教学中, 教师要坚持用各种诵读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朗读的正确方式,逐步领会诗歌诵读的好处和魅力。3、通过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诗词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4、辩证看待初中生对异性产生好感这件事,是家长、老师、学生乃至全社会争鸣很大的话题,教师要引导到位,评点深入,答案不求千篇一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