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46570711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七章,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Chapter 7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living things,第一节、物种的形成,一、物种的概念,物种(,species,):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化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生殖隔离(,reproductive isolation,),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理隔离(,Geographical,isolation,),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为不同的种群,使得种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二、物种隔离,(species isolation),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三、隔离产生新的物种,1,、遗传物质及其变异,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因为绝大部分的遗传物质(,DNA,)是在染色体上的。,也有少量的,DNA,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所以线粒体和叶绿体被称为遗传物质的,次要载体,水稻,2n=24,n=12,小麦,2n=42,n=21,人类,2n=46,n=23,不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不同,克隆,Clone,克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在自然界中,很多动植物,如番薯、马铃薯、玫瑰、柳树等插枝即可繁殖。,但动物却不同。,1938,年,德国实验胚胎学家,H,施佩曼,首先提出动物克隆的设想:,即从发育到后期的胚胎中取出细胞核,将其移植到一个卵子中去,使其繁殖。,1952,年,美国费城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首次进行动物克隆实验,未获成功。,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首次利用细胞核移植法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羊、鼠、兔、猴等。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1996,年,7,月,5,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维尔穆特,等和,PPL,医疗公司合作用绵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多利,。,(多利生产的过程),芬兰多塞特母绵羊,苏格兰黑面母绵羊,1997,年,2,月,23,日英国,自然,发表,从哺乳类的胚胎和成年细胞所得出的健康的下一代,1998,年,4,月,“多利”当上了妈妈,生下了一只名叫“邦尼”的小羊。多利前后共自然生产,6,胎,,1,胎夭折,存活,5,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1999,年克隆出了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后,动物家族中相继诞生了克隆牛、鼠、猴、猪、猫等。,1998,年,2,月,英国,PPL,医疗公司克隆出一头牛犊“杰弗逊”;,2000,年莱阳农学院董亚娟;,2002,年中科院陈大元;中国农业大学李宁。,2001,年,1,月美国克隆猴成功,这意味着克隆人已不存在技术障碍;,1998,年,7,月,日本克隆了小鼠,2001,年,3,月,PPL,医疗成功地获得了,5,头克隆猪,2002,年,3,月,美国科学家克隆成功猫;,克隆技术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克隆动物出现的一些诸如早衰等问题也是人们对克隆人心存疑虑的原因之一。为了阻止克隆人的步伐,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禁止克隆人的法律条例。,如何判断一个生物是不是克隆的?,1,、细胞核,DNA,鉴定,2,、线粒体或叶绿体鉴定,遗传的,变异类型,:,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变异,基因重组:,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基因突变:,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即: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如:细胞有丝分裂受阻是形成多倍体,2,、生物的进化,1,)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内容,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始材料,变异是不定向的,而且是普遍存在的。即使环境没有发生变化,变异也会发生。,环境只是对变异进行选择,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被选择的变异类型总是对环境适应的,不能适应的类型终将被淘汰。,螽斯,甘薯羽蛾,竹节虫,尺蠖幼虫,雕鸮,自然选择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是生物生存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3),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在生物进化理论中,常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地理隔离使种群之间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物种形成的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的结果。,第二节、物种分布区的变化,分布区,是一个物种或种上分类单元在地球表面所占据的地理区域,在地图上表现为沿分布区边界的一条或几条封闭曲线或者散布于一定地理范围的点集。,物种分布区的变化,扩大,缩小,种群密度:,即物种的种群数量,生态位幅度:,物种在环境因子梯度中的耐受性适应范围。,1,、物种分布区与地方种群的密度及生态位幅度,物种的种群密度与下列因素有关,1,、空间,2,、环境: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3,、时间,种群数量,时间,种群数量与时间变化的关系,Logistic,曲线,物种的分布区越大,占领生境越大,生境类型也越多。,分布区的大小也与物种的扩散能力成正相关,而有些研究表明:有些物种的生态位幅度并不与它们的分布区大小呈正相关,两者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远不是简单的正相关所能描述。,2,、分布区与物种的绝灭、扩张,一个物种的绝灭、扩张过程直接反映在分布区的变化上。,在地质历史上,巨大的地质活动和气候变化曾经引起物种分布区的剧烈变化。,地球上五次大的灭绝事件,1,、,4.38,亿年前奥陶纪物种大灭绝,造成,50%,物种灭绝;气候变化,海洋生物为主,2,、,3.6,亿年前泥盆纪物种大灭绝,,40%,物种灭绝;气候变化,3,、,2.45,亿年前二叠纪物种大灭绝,,70%,以上物种灭绝;气候变化、火山活动、联合古陆形成,4,、,2.08,亿年前三叠纪物种大灭绝,,45%,物种灭绝;气候变化,5,、,6500,万年前白垩纪物种大灭绝,,45%,物种灭绝;陨星撞击、火山喷发,但近几百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和人口数量的剧增,人类成为物种分布区剧烈变化的关键因素。,理论上说当其分布区缩小为零时,该物种就绝灭了。,由于人类在不同地理区域间频繁往来,使许多物种越过自然分布的障碍,在与其自然分布区隔离的地理区域建立新种群,成为当地的外来物种。,第三节、环境变化与物种分布区的关系,全球变暖的改变了生物的生物习性和分布区。,植物提前开花、动物提前产卵、卵提前孵化。,在英国,蝴蝶在春天的出现较,20,年前平均提前了,6,天。在欧洲,树木呈现秋色的时间每,10,年晚,0.3,到,1.6,天,许多迁徙的鸟类正在改变它们的旅行日程。,动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包括:,地理分布、生理、生活周期、迁徙习性和栖息地发生改变,生存能力降低等。,例如:,哥斯达黎加的鸟类濒临威胁,坦桑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蚊子向高海拔地区扩展,加利弗尼亚的蝴蝶栖息地在丧失,不能耐受霜冻的植物上升到新的海拔高度,珊瑚礁正发生大规模白化现象,,1998,年以来估计导致世界上,16,的珊瑚死亡。,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和沿海洪水增多、地表坍塌、湿地减少,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很多野生动植物对温度、降雨量和湿度非常敏感,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分布。气候变暖可以增加其生长率和存活率,使它们的生存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势必影响到其分布的扩大或缩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