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543255 上传时间:2021-07-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鱼我所欲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鱼我所欲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凤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1322课题19. 鱼我所欲也课型预习+展示+反馈学习目标1能流畅诵读课文并默写出经典名句。2能写出课文的基本论证思路。3能默写孟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主张即中心论点。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班级姓名九( )班 小组编号第( )组 号 第 1 课 时一、预习导学(一)了解资料(独学:朗读3分钟)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二)流畅诵读课文,读准以下字音(独学2分钟+群学2分钟)一箪食 一豆羹 蹴尔 乡为身死而不受 二、课文预习1、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5分钟)2、学生自读课文并理解大意,在预习本上写出下列重点字句的意思。(独学15分钟) 3、小组讨论,质疑、解疑。(群学10分钟)一、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 万钟则不辩礼义 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二、重点实词 1、鱼我所欲也( ) 2、不为苟得 ( )( )3、故患有所不辟也( )(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6、是故( )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8、贤者能勿丧耳( )( )9、一箪食( ) 10、一豆羹( )11、呼尔而与之( )( ) 12、行道之人( )13、蹴尔而与之( ) 14、乞人不屑也( )15、万钟于我何加焉( )( ) 16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 )17、是亦不可以已乎( )18、失其本心( )三、翻译下列重点句子。(注意,把握住加粗关键词的解释)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为身死而不受 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 2 课 时三、阅读理解(独学+群学20分钟)根据大家第一课时学习后对课文的理解,思考下列问题,并把答案写在预习本上。有疑问的题目请用“?”标记出来。导学案保留空白。1、本文的论证基本思路如下: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 ”的中心论点。作者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对荣华富贵“ ”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应该停止。第1段:首先用“鱼”比喻 ,用“熊掌”比喻 ,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引出中心论点) ;先从 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也不做不义之事;然后从 面分析如果人们喜爱生命超过一切,就会不择手段地见利忘义、苟且偷生。再进一步指出向善之心“ ”,只是“ ”。第2段:先从正面 论证人人都有本心的表现,然后从 面举例论证有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是丧失本心的表现。接着将“乡”面对“ 、 ”的做法和“今”面对“万钟”的做法进行 ,呼吁人们“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一句中“本心”指 “失其本心”的原因是 展示:(20分钟)写作特点:善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以一般的生活经验作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能把抽象深刻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生动形象。正反对比论证,说理深刻,有力的证明了论点。善用排比,语句流畅,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第 3 课 时 达标测评(100分) 第3课时复习测评要求:独学15分钟,对学5分钟,小测10分钟,互评后更正10分钟1.选出下面分析全部正确的一项 ( ) A. 本文选自墨子 ,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道理。B. 文章的第二部分,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C.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正面反复论证了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该舍生取义。D. 文章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2、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4、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 ( ) A.作者认为并不是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有“贤者”才有“本心”。B. 文章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说明“万钟”比“一箪食,一豆羹”更能看出一个人在强大的物质诱惑面前能否保持“本心”。(或:说明只有“万钟”才能检验一个人的“本心”。)C. 文章开头用“鱼”比喻生命,用“熊掌”比喻大义,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论点。D.第2段从正反对比两个方面来讲道理。先用“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人人都有“本心”。再用有人“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事例从正面论证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A. 这是孟子中的一篇名篇,本文推理严密,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说服力强。B. 作者善用排比,加强了文章的气势,也体现了孟子文章长于论辩,层层深入的特点。C. 本文以议论为主,结合了叙事和抒情,对读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达到劝说的目的。D.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后,先反面阐述了人们应该“舍生取义”的道理,然后从正面指出不贪生、不避死之心人皆有之。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