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5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5331825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5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专题: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5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专题: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5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课题,3,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反应原理,(,第一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物质的制备,合成物质,化学魅力的核心体现,O,2,确立一般思路,初步感知原理、装置的制约关系,CO,2,感知原理选择的原则,明确,原理、装置的制约关系,Cl,2,综合考虑原料成本和产物对环境的影响,C,2,H,4,初步涉及反应条件的精细化控制和原料配比问题,小学自然课中的零星认识,对排水法的初步体验,生活中制物质的感性体验,零星到系统 感性到理性,启蒙性,基础性,制备物质的方法体系,1,反应原理,2,装置,选择,3,操作,步骤,课时,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2.,练习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操作,并能检验氧气的产生,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一般方法,2.,通过氧气制取原理的探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分析信息、查找资料等推进探究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知制氧气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化学物质制备对人类的重要意义,2.,通过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课时,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2.,练习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操作,并能检验氧气的产生,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一般方法,2.,通过氧气制取原理的探究,初步学习分析处理实验中具体问题的一般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知制氧气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化学物质制备对人类的重要意义,2.,通过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氧气有哪些用途?,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获得?,生活中得到氧气的真实情境,鱼池缺氧,造成大量鱼死亡。渔民损失,10,万余元,【,主要成分,】,过氧化氢,【,含量规格,】15%【,作用与用途,】,本品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活泼的新生态氧,用于养殖池塘的增氧,药性温和,使用方便,分解快,无残留,绿色环保。,【,用法与用量,】,用法:将本品以,1000,倍水稀释后直接泼洒于养殖池塘中。用量:每亩水深,1,米用本品,100,150ml,,病情严重可加量使用。,【,主要成分,】,过氧化氢,【,含量规格,】15%【,作用与用途,】,本品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活泼的新生态氧,用于养殖池塘的,增氧,,药性温和,使用方便,,无残留,,,绿色环保。,【,用法与用量,】,用法:将本品以,1000,倍水稀释后直接泼洒于养殖池塘中。用量:每亩水深,1,米用本品,100,150ml,,病情严重可加量使用。,过氧化氢分解只产生氧气、水,特种部队,30,秒,野外生火技巧,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分解后能生成,锰 酸 钾,二氧化锰,氧 气,实验室中如何利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呢?,明确反应原理的可行性,确定反应的装置,确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室中如何利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呢?,明确反应原理的可行性,确定反应的装置,确定实验的操作步骤,教师引导:怎样才能知道是否产生了氧气?,答,a,:观察是否有气泡,答,b,:用带火星的木条,教师引导:木条没有复燃,说明了什么?你还有哪些思路进一步展开探究?,答,a,:说明过氧化氢不能产生氧气,答,b,:鱼塘增氧资料说明过氧化氢能产生氧气,木条不复燃说明产生的氧气太慢,可以想办法加快反应,回顾反思,搜集资料,课本,网络,实证意识,结论汇报:,实验室中能用过氧化氢添加催化剂的方法制备氧气,小组合作设计方案:,结论汇报: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回顾反思,搜集资料,课本,网络,实证意识,摩擦产生氧气的启示:,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如何加热固体,感受反应条件、反应物状态对实验装置的影响,明确反应原理的可行性,确定反应的装置,确定实验的操作步骤,?,高锰酸钾,物质制备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学科价值,明确反应原理的可行性,确定反应的装置,确定实验的操作步骤,方法体系的建立,促进迁移,教师引导为主的探究,方法感知,学生研讨为主的探究,方法实践,分析解决探究中问题的有效方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