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5273788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3-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3-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一)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固体杂质和水汽之外的全部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氮和氧容积占99.04,加上氩,三者合占99.97,其他气体仅占0.03%。,主要,成分,次要,成分,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大气组成,主 要 作 用,干,洁,空,气,O,3,N,2,O,2,CO,2,干洁空气,各成分的作用,(二)水汽,水汽主要来源于海洋、江河湖沼和土壤,以及潮湿物体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极不固定,随时间、地点、条件而不同。其所占容积变化范围为04。观测结果表明,在1.52km 高度,水汽含量只及地面的1/2;在5km 高度,只相当于地面的1/10,再往上更少。水汽含量虽然不多,但它在大气温度变化范围内可以发生汽态、液态和固态三相转化,人们常见的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都是水汽相变的表现。此外,水汽还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显著影响大气和地表的温度。,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三)固体杂质,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主要有烟粒、尘埃、盐粒等,它们的半径一般为10-210-8cm,多集中于低层大气中。烟粒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方面的燃烧;尘埃主要来自经风的吹扬进入大气的地表松散微粒,以及火山爆发后产生的火山灰、流星燃烧的灰烬;盐粒则主要是由海洋波浪飞溅进入大气的水滴被蒸发后形成的,固体杂质的含量陆地上空多于海洋上空,城市多于乡村,冬季多于夏季,白天多于夜晚,愈近地面愈多。固体杂质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必要条件;能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又可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对大气和 地表温度有一定影响;其含量多少,还直接影响到大气能见度的好坏。固体杂质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必要条件,起到,凝结核,的作用,思考?,人类活动对大气有什么影响?,材料:,1、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人类社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过去三十年里增加了一倍,再加上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过去三十年里增长了12。,2、氟氯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主要用于制冷剂、火箭推进剂等,到了80年代中期为止,全球氟氯烃的年消费量已达到100万吨。,二氧化碳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制冷设备增多,氟氯烃排放多,破坏臭氧,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起凝结核作用,主要,成分,次要,成分,水 汽,固体杂质,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大气组成,主 要 作 用,干,洁,空,气,O,3,N,2,O,2,CO,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二,大气的垂直分层,2、对流层的厚度及特征A)厚度:本层厚度最簿,并随纬度、季节而不同,在高纬地区平均:89km,中纬地区平均:1012km,低纬地区平均1718km,夏季大于冬季。,B)特征:,一是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该层的热量来自于地面的长波辐射,平均气温递减率为0.6,摄氏度,/100m;,二是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因为地面受热不均。,三是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所有的水汽、云、雨、雷、电等现象都发生在此层。,3、平流层的特征,(1)气温随高度升高的分布,下层:其上界离地面约3540km,为同温层,上层:其上界离地面约5060km,为逆温层,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平流层上层含有大量的臭氧,臭能大量地吸收太阳紫处线而增温;,(2)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逆温的存在,对流不易产生。,(3)水汽、尘埃含量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1、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2、在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是否一样?为什么?3、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如何随高度而变化?原因是什么?4、对流层和平流层中,大气运动的特点是什么?5、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与人类有何关系?6、读图,说明电离层与人类的关系。,分组阅读讨论,4、,高,层,大气,的特征,高度:平流层顶,以上,。,(1)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因为臭氧的含量下降。,(2)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但由于空气稀薄,所出现的天气现象已不如对流层复杂。,(3)在80km处白天出现一个电离层。,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对流旺盛近地面,,纬度不同厚度变;,高度增来温度减,,只因热源是地面;,天气复杂且多变,,风云雨雪较常见,气温初稳后升热,只因层中臭氧多,水平流动天气好,高空飞行很适合,上冷下热,高空对流,电,离,层,高层大气,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从大气与地表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来说,对流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主要讨论对流层范围内的基本情况。,三 大气的热力状况,地球表面处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交互作用之中,进行着各种形式的运动过程,包括简单的机械运动和复杂的生命过程,其中大多数过程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透过地球的大气“外衣”到达地表,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之后,形成对地球生命有深刻影响的大气热力状况。地球上的气温条件是各种生物繁殖和演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决定地球上能量和物质输送、转化的重要因素。气温的空间变化是各地理要素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之一。,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大气的保温效应,2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见书太阳辐射光谱图。从图中得出什么规律?,波长过短或过长所负荷的辐射能量都很少;,太阳辐射能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其中,可见光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并以,红外区占43%;紫外区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只占7%。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内,1,秒,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大气的云层和尘埃地太阳辐射的反射。,反射能力取决于云的厚薄,薄云反射率:1020%;厚云反射率:90%。高层云反射率:25%;中层云:50%;低层云:65%。,大气浑浊度越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也越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大气上界的情况不同。由于大气圈对辐射有吸收、散射和反射等作用,太阳光谱中不同的波长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吸收作用主要削弱紫外和红外部分,而对可见光部分则影响较少。散射和反射作用受云层厚度、水汽含量、大气悬浮微粒的粒径和含量的影响很大。,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只有一部分被地面吸收,另一部他则被地面反射出去。地面对入射太阳辐射的反射取决于地面的反射率(r)。而r又取决于地面的性质。一般地:陆地表面的r约为10%30%,且随着太阳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深色土比浅色土小,粗糙土比平滑土小;水面随着太阳高度角和平静度而变,太阳高度角愈小,其反射率愈大,波浪起伏的水面,其平均反射率为10%,对陆地稍小。,散射辐射,影响散射辐射的因素:太阳高度角、透明度、云量,A)太阳高度角大,入射辐射量多,散射辐也相应地增强;,B)透明度差,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多,散射辐射也强;,C)云量大,散射辐射大。,(D)太阳光经散射后到达地面的部分。,为何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空气分子在选择地对波长青色、蓝色光进行散射。,为何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因为太阳高度角不同,太阳光通过大气的厚度也不同,太阳高度越小,太阳光投射时所穿过的大气质量就大(垂直时,穿过的质量数为1),日出、日落时,日光通过的大气质量数最大,尤其是低层大气的水滴、灰尘等大质点多,红光、橙光散射增强,导致出现红色“霞光”,3 大气的保温效应,1)、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约有7595%)被大气中的云、雾、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只有波长为8.412um的部分,可穿过大气层进入宇宙空间,故称此波段为“大气窗”。,2)、大气辐射,(1)大气靠吸收(其吸收具有选择性)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1)水汽: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最明显,可吸收58.5um,18um红外区范围的太阳光;,2)二氧化碳:吸收波段有4.3um,14.7um,尤其是在14.7um为中心的吸收带范围很广;,太阳,地面,大气,大气逆辐射,地面和大气既吸收太阳辐射,又依据本身的温度向外辐射。由于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因而地面和大气辐射的电磁波长比太阳辐射波长得多,其能量集中在3120 微米的红外范围内。故习惯上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据估计,约有7595的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用于大气增温,只有极少部分穿透大气散失到宇宙空间。由此可见,地面是大气第二热源。气温变化必然受到地面性质的影响。地面长波辐射几乎全被近地面4050 米厚的大气层所吸收。低层空气吸收的热量又以辐射、对流等方式传递到较高一层。这是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重要原因。,地面辐射的方向是向上的,而大气辐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向下的部分称大气逆辐射。逆辐射可减少地面因长波辐射而损失的热量。这对地球表面的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太阳短波辐射易于达到地面,地面长波辐射却不容易散失到宇宙空间,从而对大气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变化不致过于剧烈。这种作用称大气花房效应。,太阳,地面,大气,大气逆辐射,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1、缩小了气温日较差,2、提高了地球表面平均温度,4、全球的热量平衡,综上所述,太阳短波辐射为大气和地面所吸收,大气和地面又依据本身的温度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这样就形成了整个地-气系统与宇宙空间不断地以辐射形式进行能量交换。在地理环境内部,地面与大气也不断以辐射和热量输送的形式交换能量。在某一时段内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平衡或辐射差额。当物体收入的辐射多于支出时,辐射平衡为正,物体热量盈余,温度升高;反之,辐射平衡为负,物体热量亏损,温度将降低;若物体收入的辐射与支出相等,则辐射平衡为零,温度无显著变化。,热量收支平衡,3)大气上界:100(收)=(支)34+60+6,1)地面:47+106(收)=(支)120+23+10,2)大气:19+114+23+10(收)=(支)166,全球年平均辐射平衡为零,但局部地区却并非如此。低纬地区辐射平衡为正,能量盈余;高纬地区辐射平衡为负,能量亏损;高纬地区亏损的部分由低纬地区盈余的部分补充,能量由低纬向高纬输送主要是依靠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和洋流进行的。,辐射平衡有明显的日变化与年变化。在一日内,白天收入的太阳辐射超过支出的长波辐射,故辐射平衡为正;夜晚情况相反,辐射平衡为负。辐射平衡由正转为负或由负转为正的时刻,分别出现在日没前与日出后一小时。在一年内,北半球夏季的辐射平衡因收入的太阳辐射增多而加大;冬季则相反,甚至出现负值。这种年变化情况因纬度不同而不同,纬度愈高,辐射平衡保持正值的月份愈少。例如,宜昌全年辐射平衡均为正值,而列宁格勒只有五个月为正值,在极圈范围内则大部分时间出现负值,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太阳,地面,大气,大气逆辐射,全球的热量平衡,二、气温,气温是大气热力状况的数量度量。气温的变化特点通常使用平均温度和极端值绝对最高温度、绝对最低温度来表示,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块运动、季节、时间以及地面性质都是影响气温的分布和变化的因素。大气从地面获得的能量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所以地面性质对气温变化影响极大。地球表面结构不均一,首先可以分为大陆和海洋两大部分。大陆表面主要由岩石及其风化物和土壤所组成,热容量小,约为0.2 卡/克度,海洋热容量较大,为1 卡/克度,二者对热能的反映存在显著的差别。水体蒸发耗热较多,且可以通过垂直的和水平的水流运动将热量向周围和深处传递;而陆地蒸发耗热少,向周围传导的热量也少。所以当吸收同等的太阳辐射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