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5266090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教师寄语: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注重平时每一点小知识的积累,你最终将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上一节课让同学们预习了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首先检查一下上一节课内容的预习掌握情况:,默写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评价,历史小故事,“,珍珠翡翠白玉汤,”,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落难,辛遇两乞丐搭救,两人给朱元璋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实际上就是烂白菜帮子、烂菠菜叶儿(翡翠),馊豆腐(白玉)和剩锅巴碎米粒儿(珍珠)做成的又酸又臭的杂合菜剩饭汤儿。朱元璋是饥不择食,吃得那个香啊。几年之后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又想起了那“美味”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于是又找到那两位乞丐,想再品尝一下当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但是“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当了皇帝的朱元璋怎能受得了那又酸又臭的味,但还是硬着头皮喝了下去,且以此汤赏赐群臣,以示体恤民情。由此成为千古笑谈!,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已经成为封建社会最高的统治者,他真正所想的并不是体恤百姓的疾苦,而是如何加强他手中的权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四课,来探究一下古代专制集权是如何加强的!,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 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整体感知,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凸显出两对基本矛盾,第一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西汉,北宋采取措施解决这一矛盾,第二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明清采取措施解决第二个矛盾,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二,.,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皇权的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一、,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初步得到加强,从汉景帝平叛到,汉武帝,集权,二、,中央对地方控制的进一步强化,从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到,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第一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西汉初的,七国之乱,第一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王国问题的由来,汉初郡、国并行制,刘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2.,王国问题的危害,随,汉初,的恢复和发展,王国权力是益膨胀,割据一方,中央和地方矛盾开始激化。,第一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西汉初的七国之乱,贾谊,“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晁错,削藩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汉书,贾谊传,第一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西汉初的七国之乱,周亚夫,汉,景,帝命太尉周,亚夫和大将军窦婴率,军,以轻兵断绝叛军,粮道,三个月后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第一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武帝(前,156,前,87,),即刘彻,汉景帝子,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在位期间,他强化皇权,使汉朝出现大一统的局面。,第一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实行推恩令,意义:,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第一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形成:“安史之乱”后唐 代宗大力分封节度使,危害: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林立的局面,第一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发展的延续,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个后。,十国:,南平吴越吴,南唐闽和楚,,还有南北汉,再加前后蜀。,第一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建立,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评价,第一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宋朝的建立,柴荣,960,年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清,赵翼,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兵,削夺朝中大将兵权,:杯酒释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发兵,权,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地方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钱,地方财赋由中央掌握,第一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那,我们应怎么客观评价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呢?,武臣,文臣,第一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评价,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积极:,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造成了,“,三冗两积,”,的局面,消极:,第二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明初废除丞相,原因:,明初,沿袭元制,相权加强。,过程:,1.,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严加控制。,2.,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下令: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第二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明成祖设立内阁,时 期,名 称,职 权,特 点,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明中期以后,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地位变得更加重要,讨论:明代内阁与西方内阁有何不同?,第二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西方内阁制的不同:,明朝内阁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是皇帝统治工具。,西方内阁由选举产生,有独立自主权,对议会负责。,第二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清代设军机处,时间:,权力变化:,特点:,评价:,地点:,最初目的:,雍正年间,皇宫隆宗门,为处理西北军务,军务,扩大到政务,完全听命于皇帝,跪奏笔录,积极,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消极,独裁,专制皇权高度发展,自我测评,1.,导致汉初,“,七国之乱,”,和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原因是什么?,七国之乱,诸侯王国势力膨胀和反叛中央,五代十国混战,地主藩镇割据和中央权力缺失,地方的分权势力膨胀,自我测评,2.,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相同点,目的,内容,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都用分权来,削弱相权,都是用和平方式,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不同点,宋太祖,汉武帝,用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负面影响较少。,严格控制军权,解决藩镇割据问题,但在,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也使宋朝官僚机构庞,大,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局面。,发现探究一,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西汉巩固:,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隋唐完善:,创立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北宋加强:,北宋初年,“杯酒释兵权”解决兵权的问题;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明清达到顶峰(衰落):,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结合上述材料,通过学习从本节课以及第一单元的内容,概括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提示:从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特点、基 本政治制度包含的两对矛盾、矛盾的解决、皇权与封建思想的结合、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等方面考虑,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最大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君主,核心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本质是人治。,一直存在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以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三大标志。,体现了两大趋势中央通过分权和 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严格控制地方,且趋势不断加强,中央在对地方的斗争中占据上风,矛盾在北宋基本解决;相权不断遭到削弱,皇权不断强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最终在明朝得到解决。,皇权与神权相结合;宗法制、儒家伦理思想严重影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2,、基本政治制度的特点,3,、基本政治制度包含的两对矛盾,4,、矛盾的解决,5,、皇权与封建思想的结合,6,、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发现探究二,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清晰地表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是传统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虽然有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却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通过本节学习结合,2,、,3,课的内容,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军机处的内 外景,提示:一分为二正反两方面分析,从政治、经济、民族、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等方面考虑,积极方面:,1,、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 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2,、经济: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民族关系: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加强,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对外关系:君主专制的加强,为抵御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5,、思想文化: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便利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思想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发展。,消极方面:,1,、政治: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2,、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3,、思想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当堂检测,1,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上(汉高祖)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镇)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又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亡教训,封王拱卫中央,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2,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 方势力冲击,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