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基本知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5257612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体的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胶体的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胶体的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混凝技术和混凝剂,张正红,1 胶体的基本知识,2 水的混凝机理,3 混凝剂和助凝剂,4 影响水混凝的主要因素,5 混凝工艺及设备,6 混凝技术的发展,基本内容,第一章 胶体的基本知识,1 胶体及其基本特性,胶粒的结构,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分散系统分类,(1),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2),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憎液溶胶的特性,胶粒的形状,10/8/2024,分散相与分散介质,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散系统。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d phase),,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ing medium)。,例如:云,牛奶,珍珠,分散系统分类,分散系统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分子分散系统,胶体分散系统,粗分散系统,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液溶胶,固溶胶,气溶胶,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憎液溶胶,亲液溶胶,(1),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1.分子分散系统,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没有界面,是,均匀的单相,,分子半径大小在9,-9,m,以下。通常把这种系统称为真溶液,如,CuSO,4,溶液。,2.胶体分散系统,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1,nm90 nm,之间的系统。目测是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系统。也有的将1,nm 900 nm之间的粒子归入胶体范畴。,3.粗分散系统,当分散相粒子大于,900,nm,目测是混浊不均匀系统,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如黄河水。,(1),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胶体分散系统,又分为三类:,1),溶胶,:这是一类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分散相不能溶于分散介质中,故有很大的相界面,很高的界面能,因此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2),高分子溶液,:由于高分子是以分子形式溶于介质中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没有相界面,因此它是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3),缔合胶体(胶体电解质),:分散相是由表面活性剂缔合形成的胶束。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有很好的亲和性,因此也是一类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2)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1.液溶胶,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液溶胶:,.,液,-,固溶胶,如油漆,,AgI,溶胶,.,液,-,液溶胶,如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液,-,气溶胶,如泡沫,(2)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2.固溶胶,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固,-,固溶胶,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固,-,液溶胶,如珍珠,某些宝石,.,固,-,气溶胶,如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2)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3.气溶胶,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固或气-液溶胶,,但没有,气-气溶胶,,因为不同的气体混合后是单相均一,系统,不属于胶体范围.,.,气,-,固溶胶,如烟,含尘的空气,.,气,-,液溶胶,如雾,云,(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1.憎液溶胶,半径在,1,nm,90 n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有很大的相界面,易聚沉,,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系统。,一旦将介质蒸发掉,再加入介质就无法再形成溶胶,是 一个不可逆系统,如氢氧化铁溶胶、碘化银溶胶等。,这是胶体分散系统中主要研究的内容。,(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2.亲液溶胶,半径落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大分子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一旦将溶剂蒸发,大分子化合物凝,聚,再加入溶剂,又可形成溶胶,,亲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系统。,憎液溶胶的特性,(1)特有的分散程度,粒子的大小在,9,-9,9,-7,m,之间,因而扩散较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压低但有较强的动力稳定性 和乳光现象。,(2),多相不均匀性,具有纳米级的粒子是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结构复杂,有的保持了该难溶盐的原有晶体结构,而且粒子大小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面很大。,(3),热力学不稳定性,因为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有自发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粒子会自动聚结成大粒子。,2 胶体的光学性质,光散射现象,Tyndall,效应,光散射现象,当光束通过分散系统时,一部分自由地通过,一部分被吸收、反射或散射。可见光的波长约在400700 nm之间。,(1)当光束通过,粗分散系统,,由于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使系统呈现混浊。,(2)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由于胶粒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3)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光散射的本质,光是一种电磁波,照射溶胶时,分子中的电子分布发生位移而产生偶极子,这种偶极子像小天线一样向各个方向发射与入射光频率相同的光,这就是散射光。,分子溶液,十分均匀,这种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到散射光,。,溶胶,是多相不均匀系统,在胶粒和介质分子上产生的散射光不能完全抵消,因而,能观察到散射现象,。,Tyndall效应,Tyndall效应实际上已成为判别溶胶与分子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1869年Tyndall发现,若令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从侧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Tyndall效应,。其他分散系统也会产生一点散射光,但远不如溶胶显著,。Tyndall 效应的,实质,是,光的散射。,Tyndall效应,3,胶体的动力性质,B,rown,运动,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1827 年植物学家,布朗(B,rown),用显微镜观察到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粉末不断地做不规则的运动。,后来又发现许多其它物质如煤、化石、金属等的粉末也都有类似的现象。人们称微粒的这种运动为,布朗运动,。,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现象的本质没有得到阐明。,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1903年发明了,超显微镜,,为研究布朗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溶胶粒子不断地作不规则,“之”,字形的运动,从而能够测出在一定时间内粒子的平均位移。,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Brown运动的本质,1905年和1906年,爱因斯坦(,Einstein),和斯莫鲁霍夫斯基(Smoluchowski)分别阐述了Brown运动的本质。,认为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不同,方向,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由于受到的力,不平衡,,所以连续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作不规则运动。随着粒子增大,撞击的次数增多,而作用力抵消的可能性亦大。,当半径大于5,m,Brown运动消失,。,Brown,运动的本质,溶胶的胶团结构,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是:,(1),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2),还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否则胶粒易聚结而,聚沉。,溶胶的胶团结构,胶粒的结构比较复杂,先有一定量的难溶物分子聚结形成胶粒的中心,称为,胶核,;,然后胶核选择性的吸附稳定剂中的一种离子,形成紧密吸附层;由于正、负电荷相吸,在紧密层外形成反号离子的包围圈,从而形成了带与紧密层相同电荷的,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形成一个电中性的,胶团,。,溶胶的胶团结构,胶核吸附离子是有,选择性,的,,首先,吸附与胶核中,相同,的某种离子,用同离子效应使胶核不易溶解。,若无相同离子,则首先吸附水化能力较弱的负离子,所以自然界中的胶粒大多带负电,如泥浆水、豆浆等都是负溶胶。,溶胶的胶团结构,例1:,AgNO,3,+,KI,KNO,3,+,AgI,过量的,KI 作稳定剂,胶团的结构表达式:,(,AgI),m,n,I,(,n-x,)K,+,x,x,K,+,|_|,|_|,胶核,胶粒,胶团,胶团的图示式:,溶胶的胶团结构,例2:,AgNO,3,+,KI,KNO,3,+,AgI,过量的,AgNO,3,作稳定剂,胶团的结构表达式:,(,AgI),m,n,Ag,+,(,n-x,)NO,3,x+,x,NO,3,|_|,|_|,胶核,胶粒,胶团,胶团的图示式:,胶体的稳定性,胶体稳定性:是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胶体稳定性分“动力学稳定性”和“聚集稳定性”两种。,动力学稳定性: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强,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强。,聚集稳定性包括:胶体带电相斥(憎水性胶体);水化膜的阻碍(亲水性胶体),在动力学稳定性和聚集稳定性两者之中,聚集稳定性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起关键作用。,胶体的双电层结构,难溶分子聚集而成的胶体微粒称为胶核,胶核表面吸附了某种离子而带有电荷,可吸附水中的异号离子,与之平衡。在靠近胶核表面的一层内,因吸力较大正电离子紧密地吸附在胶核表面上,故称为吸附层。厚度较薄较固定,不随外界的条件(水温)变化而变化。,在吸附层之外,还有一层正电离子,在此范围内静电吸力因屏蔽作用而减弱,且受水分子热运动的干扰,故层内的正电离子与胶核的结合力较为松弛,离子扩散游动在吸附层之外,称为扩散层。,电位离子,反离子,扩散层,胶团边界,滑动面,胶粒,吸附层,胶核,电位,电位,胶体的结构,胶体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1941年由,杰里亚金,(,D,erjaguin,)和,朗道,(,L,andau,)以及1948年由,维韦,(,V,erwey,)和,奥弗比克,(,O,verbeek,)分别提出了带电胶体粒子稳定的理论,简称,DLVO,理论。,胶体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1)胶团之间既存在着,静电排斥力,,也存在着,范德华引力,。,胶体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2)溶胶的,相对,稳定,或,聚沉,取决于静电排斥力或范德华吸引力的,相对大小,。,斥力引力 稳定,斥力引力 聚沉,胶体间作用力小于零,则胶体脱稳,发生凝聚。调整,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可以起到压缩双电层降低静电排,斥力的作用。,(3)斥力势能、引力势能以及总势能都随着粒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由于斥力势能及引力势能与距离关系的不同,因此必然会出现在某一距离范围内引力势能占优势;而在另一范围内斥力势能占优势的现象。,胶体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胶体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正的合能,即能垒,会造成颗粒之间相互排斥,而负的合能则造成颗粒间相互吸引,导致体系的不稳定。在水处理中,就是要通过使用不同措施,克服能垒,使胶体脱稳,从而达到将这些悬浮颗粒去除的目的。,胶体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胶体稳定的原因,胶体稳定的,三个,重要原因:,1 分散相粒子的带电;,2 溶剂化作用;,3 布朗运动,.,溶剂化作用,也是胶体稳定的重要原因,若水为分散介质,构成胶团双电层结构的全部粒子都应当是,水化,的,在分散相粒子的周围,形成具有一定,弹性,的水化外壳。,分散相粒子的,布朗运动,足够强时,能够克服重力场的影响而不下沉,称为动力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