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博物馆的定义、功能与类型 (2)(精品)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974228 上传时间:2024-10-0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 博物馆的定义、功能与类型 (2)(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一讲 博物馆的定义、功能与类型 (2)(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一讲 博物馆的定义、功能与类型 (2)(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讲,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的功能,博物馆的类型,一 博物馆的定义,词源:希腊语,Mouseion,“,博物馆”一词源起于希腊语,Mouseion,,意即“供奉缪司(,Muse,是掌管学问与艺术等的九位女神)及从事研究的处所”。,17,世纪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Museum,才成为博物馆的通用名称。,我国古代没有博物馆之说。,19,世纪中期以来,到过西方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外国博物馆,他们把,Museum,译成“博物馆(博物院)”。自此以后,博物馆之称逐渐通行于中国。,19,世纪,中国人在与外域文明接触的过程中,将外域的某些现象、制度与中国相似的,通过翻译转介到中国来。博物馆只是一例。最有名的则是史学界纷争不断的“,feudal”,,被对译成“封建”。,博物馆的定义,:,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1946,年规定:博物馆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图书馆如无常设陈列则除外。徐案:提到向公众开放。,1951,年日本制定的博物馆法把博物馆规定为“收集、保管(包括培育)、陈列展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产业、自然科学等资料,从教育角度,以供一般民众提高文化教养、调查研究、消遣娱乐为目的的机构。,美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资料,并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关。,前,苏联大百科全书,提出,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和普及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及精神文化珍品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教育机构。,196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又规定:,“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管具有文化或科学价值的藏品并进行展出的一切常设机构,均应视为博物馆。”徐案:这条与前述的变化在于,它将“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置前。这一结构的变化,加强了它的目的性。在前面,一般是先说收集、保存,顺其自然地,对公众进行教育。,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于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其章程第三条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1989,年,9,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6,届全体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2,条再次修改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和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二、博物馆定义变化的趋向,对于“非营利”的理解,强调“人与物的结合”,以人为本,人与物结合,有助于人的发展与愉悦,强调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精英与大众,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三、博物馆的基本要素,藏,品,基本陈列,向公众开放,资金、工作人员、(建筑),四、博物馆的特征,1,博物馆,是一个富有生命力但折中的公共机构,也是一个被控制的空间,而我们是被空间所控制的观众。,它是一个空间(,space,),一个场域(,field,)。这是最基本的前提。,2,在这个空间,/,场域里,有“物”(,object,)。比如,1946,年那条提到,图书馆如无常设陈列则除外。,“物”要具有实物性。博物馆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即实物。这些“物”是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的,负载着关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迁的各种信息,是对某种事物的实物见证。没有这样的“物”,就不成其为博物馆。,虚拟电子博物馆: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再通过虚拟真实技术模拟产生三维空间的影像以供公众参观。这种影像虽是虚拟的,但它是以实物为本源制成的。所以又被称为实物的虚存形态,而文物本身才是实存形态。,说到物,我们要强调“人与物之间的结合”。,(,1,)物本身即是由人提供和安排。主要有这样几种:,1,传世;,2,收藏、采集;,3,考古发掘所得。,(,2,)人要充分地研究物,将物的历史、美,以及种种益处发挥出来,传播、教育、供人欣赏。,3,这个“物”对于公众是隐蔽的、非公开的(,private,),还是开放的(,open,)。,博物馆要真向社会公众开放。,举反例:一个富人家中购置很多珍贵物品,但是是私有的,外人不得参观,不属博物馆。,不过,私人化的奇珍橱柜的一些行为预示着博物馆的诞生。一些奇珍橱柜不仅为权贵提供进入参观的机会,而且作为专业资源允许包括学者、艺术家、装订商、珠宝商以及其他工匠在内的多领域的人物来参观。,4,这个空间及空间中包含的物,是用来干什么的,?,也就是说它的功能是什么?首先来看看博物馆应当如何服务社会。,“,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题为,向科学进军,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实现向科学进军的计划,我们必须为发展科学研究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必须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工作。同年,5,月,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博物馆的三重基本性质和两项基本任务,简称,三性两务,:博物馆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的三重性质和博物馆应,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两项基本任务。”,1979,年国家文物局颁布,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重申了博物馆的“三性二务”,但是对“三性”的表述与已往有所不同:,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比较强调了博物馆保存实物的特征。,5,营利问题:,1974,年是“不追求营利”。,1989,年是“非营利”。,当前对此的理解一般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是不能进行经营活动。”,其余尚有:,6,直观性:看实物。实物比文字资料或图象资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容易使观众得到生动、具体的深刻印象,更有助于加强观念的记忆,促进观众的思维的认识。,举例:遗址博物馆。比如殷墟。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一大片遗迹。,7,广博性:门类众多。,积石积炭墓,殷墟王陵区,260,号大墓保护展示,新博物馆学对博物馆的多重认识,博物馆可以是不同形式的空间:,1,圣地,人们,想象博物馆的最持久、最传统的方式之一是把它当作一个神圣的空间。这是许多博物馆至今仍然追求的偶像意象。,在圣地这种范式中,博物馆具有治疗的潜能。那是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神圣之处。博物馆藏品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作为圣地的博物馆声称它的展品拥有一种芳香,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启发,激发了柏拉图式的对美和道德的价值观。,作为圣地的博物馆是仪式化之所,深受教堂、宫殿以及古代庙宇建筑的影响。艺术史家罗尔,邓肯解释道:“我发现了博物馆作为舞台背景的全部,它推动参观者扮演着某种既定的角色,无论实际上的参观者是否会这样来描述它。,大部分博物馆理论家相信将博物馆作为圣地是一种精英主义范式,并不满足当代文化的需求。拥护该范式的学者则反击,认为转变的唯一方式是成为市场主导,向刺激“屈服”,成为迎合“顾客”的“产业”的一部分。,2,市场主导产业,过去,博物馆一般认为它们的机构为藏品提供“纯洁”的环境,不受商业关系的玷污。但是,当然,所有的博物馆都需要筹集资金来维持运转。,资金来源:政府、公司、慈善基金及私人慈善家。,3,殖民化空间,“展览是有特权的舞台,展示着自我与他者的意象。”博物馆理论家解释道。博物馆构建了“他者”,从而来构建“自我”以及使其合理化。,西方一些博物馆,通过掠夺来的藏品开始展览,而且是从欧洲的视角来诠释它们的展品。虽然他们声称怀着慈善的动机,换救一些在本国可能遭到破坏的展品,但是,收藏家、博物馆和国家的财富和名誉的潜在增长才是其原始的驱动力。,当来自非西方文化的人造艺术品进入博物馆收藏品之列,它们的原始语境和功能很少会再被人关注。,女性主义理论发现博物馆同样是性别空间,女性产品与女性历史展示不够而且太过简单化,而男性注视则将女性身体殖民化了。女性主义者关注着男性和女性的既定概念是如何被移植到这里的,然后创造策略并付诸行动来颠覆这种二元对立关系。,对于博物馆,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它,要多留一份心。,当它进入博物馆,我是一个超保守主义者。对我来说,博物馆在特定时期对特定人群用一种特殊的思考方式来具体表达“官方故事”。它是时代的摘要。所以我认为一旦博物馆对人开放,它应该保持永恒不变,将像是一扇窗户反映一个时期的困惑和偏见,如果有人想更新博物馆,他们应该新建一座博物馆。满满的一座博物馆之城将是如此美好,每一座都有一段特定的历史。,1,1,引自,夸恩与马克,戴恩的谈话,(,1997,)。选自,L.G.,高林,夸恩与,N.,布里松编,,马克,戴恩,。伦敦:,Phaidon,出版社,,6-33,,第,17,页。,艺术博物馆:文化表征的特殊空间,福科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认为,无论是避难所、诊所还是监狱等,均是权力和知识关系的体制化的表现,换句话说,它们都是值得特别关注的。艺术博物馆亦可作如是观,大部分的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城市中心,是“展示和陈述”权力的具体表现(既是物质的、实体的体现,也是符号的、意识形态的体现)。,艺术博物馆是,18,世纪的产物,不过,有关的理论探讨到了上世纪的,90,年代才有了特别的进展。所谓的“新博物馆学(,New Museology,)就标志着一种批判性的研究的真正崛起。,艺术博物馆无一不是存放、展示经典艺术品的场所。但是,一个永远摆在面前的棘手的问题是:既然博物馆不断地将艺术品(尤其是雕塑作品)挪离原初的位置,从而可能改变艺术品的语境(,context,)或使之荡然无存,那么,艺术博物馆对艺术品的保护是完全的、不打折扣的,还是恰好相反的呢?,在批评者眼中,博物馆自诩的来自真实物品的“真确性”(,authenticity,)恰恰是博物馆无法真实再现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真实原因。从嘉特梅贺(,Antoine-Chrysostome Quatremere,,法国第一位反对博物馆的理论批评家)、恩格尔、尼采、杜威,到海德格尔,他们的论述中都哀叹艺术与生存环境分离的责任应由博物馆承担。而博物馆在这一“去情境化”(,decontextualized,)过程后,在不同意识形态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选择、排列、展示,对物品再次组合和诠释的“再情境化”(,recontextualized,),所达到的对艺术、历史和文化的重塑,也是博物馆权威长久以来被质疑的主要原因。,如果从美术史学的角度出发,将一件重要的艺术作品(比如古代的纪念性雕塑作品)从某种特定的基座乃至关系颇为紧密的环境空间中搬离,纳入装饰的、人工的成分十分明显的博物馆中的做法具有一种移位的甚至反历史的特点的话,那么,从另一方面看,博物馆又确是对艺术作品的文化能量的独特集结。同时,对艺术品的理想化的设定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并不是人人都能亲临实地鉴赏艺术品的原初风貌,即使是美术史学者本人也未必能例外。博物馆以其公共的乃至国家的性质集中地展示重要的艺术品正是一般观众接近精英文化的一种现实途径。而且,当不同的艺术品一起汇集于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时,其单个的文化属性就与其他的作品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融合、互动和互补的关系,从而有可能焕发出特别鲜明的光彩。,缔造仪式的特殊圣地:,无论东西方,博物馆已经成了经典艺术(包括某些当代艺术)得以有力展示的重要场所。有时,作为文化体制的一部分的博物馆在决定艺术品的意味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艺术家到展览组织者,其努力所实现的特定展览实际上既是艺术活动的关键一环,也是整个文化中极为耀眼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博物馆不仅仅是学习、教育或娱乐的场所。从收藏到展览的一系列过程都是和特殊的美学观念乃至特定的意识形态相关联的。美国女学者邓肯(,Carol Duncan,)极中肯地指出过:“在理论上说,,博物馆是参观者获得精神提升的公共空间。,然而,,它们实际上又是意识形态的强有力的机器,举足轻重。,世博文明演进 曾是发达国家国力角逐的舞台,1982,年的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