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运用化学图像、图示、图表等可视化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件

上传人:hloru****lorv6 文档编号:244861326 上传时间:2024-10-06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运用化学图像、图示、图表等可视化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研究运用化学图像、图示、图表等可视化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研究运用化学图像、图示、图表等可视化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8/9/9,#,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运用化学,图像,、,图示、,图表,等,可视化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引言:,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图像、图表,仅必修部分化学,1,中就有图像、图表,78,张,化学,2,中有图像、图表,83,张。这些图像、图表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这些图像的使用对学生看懂教材,吃透教材有帮助作用,对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潜能,在新的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图像、图表。,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到运用,需要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观察图像、图像信息的挖掘和转化能力、分析图表、研究实验数据,是一种基本能力。,一、利用,图示法,,变,抽象为具体,化繁琐为简要,,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1,:,在学习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时,学生对化合价归中不交叉原理难以理解,建议教学时借助数轴帮助学生理解不交叉的含义。以,H,2,S+H,2,SO,4,(浓,),=,S+SO,2,+2H,2,O,为例。,例,2,:,学习到浓,H,2,SO,4,吸水性时,讲到浓硫酸能干燥,HCl,气体,而不能干燥,HBr,、,HI,气体,学生对氧化能力、还原能力的强弱这样抽象的概念,也难以理解。建议教学时利用下图,稍加解释就能让学生明白。,图中所示,,Cl,-,的还原能力不够强,,Cl,-,和浓硫酸之间还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Br,-,、,I,-,的还原能力都比,Cl,-,的强,两者都足以能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r,-,、,I,-,会分别被氧化为,Br,2,、,I,2,,所以,HBr,、,HI,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直观的图示就把抽象的理论完全表达清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二、利用,树状图,,变零散为集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收敛性思维能力,例,3,:,在复习物质结构这一章内容时,建议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编制下图。,评析:,在复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应用学过的知识,联系与该知识点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纵横联系、广泛联想,,从知识点形成,线,,最后形成一个知识,面,,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立体化,思维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演绎能力,,又能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三、利用,示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中误差分析常涉及到观察容器的仰视和俯视,如果借用如下示意图分析,学生一目了然。建议教学时利用示意图,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4,:,酸碱中和滴定中,要求正确读数,防止两种错误:仰视和俯视。对仰视和俯视所引起的误差分析,可以画出下图分析:,分析:,针对,量筒,的读数、,容量瓶,的定容的误差分析,也是学生学习时的一个比较大的难点,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一种是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果分别讨论,就容易混淆,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最后衡量的标准,是:,眼睛、刻度、凹液面的最低点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画出图形,再往下分析误差的偏大、偏小就显而易见了。,四、利用,直角坐标系,的二维图像和,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三维图像,,培养学生的,读图的,能力,例,5,:,在探索合成氨工艺的过程中,哈伯和他的合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到了不同条件达到平衡时氨的产量,实验的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不同温度、压强下,合成氨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H,2,和,N,2,起始物质的量比为,3,:,1,),(说明:此图参照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p.49,图,2-21,数据绘制),评析:,看懂这个图,首先要清楚这个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三维,分别代表,什么物理量,;然后,还要清楚,氨的物质的量分数、压强、温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图中,,氨的物质的量分数,是函数,的,因,变量,,,压强和温度是自变量,,当温度和压强都在改变时,很难找到体系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两者的关系。只有在,确定其中一个,物理量不变时,另一个物理量的改变和氨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关系才清楚地体现出来。两相一综合,合成氨的最佳条件就很明显了。,要读懂这么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图,需要很强的读图能力。建议教学时,帮助学生,理顺物质的量分数、压强、温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问题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五、通过,图像、图表数据习题,,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图像、图表型的计算题将数据处理与化学问题融为一体,信息量大,信息加工涉及诸如:信息加工、寻找、选择、整理、重组、应用等各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建议通过此类的题目的剖析,来培养学生图表、图像的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例,6,:,将固体,FeC,2,O,4,2H,2,O,放在一个可称量的容器中加热灼烧,固体质量随温度升高而变化,测得数据如下:,根据计算分析推理,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25,300,时固体发生变化的反应方程式,_,。判断的理由是,_,。,(2)350,400,发生变化得到的产物是,_,,物质的量之比为,_,。,(3)500,时产物的含氧质量分数为,_,。,(4),写出,600,900,时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FeC,2,O,4,2H,2,O,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物质。其性质只能通过类比来推测,解答时主要利用信息类比策略。将,FeC,2,O,4,2H,2,O,与硫酸铜晶体作比较,加热时可失去所带结晶水;将,FeC,2,O,4,2H,2,O,与,H,2,C,2,O,4,作比较,加热时能分解。,解题时要将物质性质的推测与数据运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验证,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才能完成解答过程。,(1)FeC,2,O,4,2H,2,O,带有结晶水,在,25,300,失去的可能是全部结晶水,也可能是部分结晶水,若结晶水全部失去,则:,FeC,2,O,4,2H,2,O FeC,2,O,4,+2H,2,O ,m,180 36,1.0 (1.00.8)=0.20,加热减少的质量等于所含结晶水的质量,因此推测正确。,(2),在,350,400,,,FeC,2,O,4,进一步分解,质量(从,0.800,克变为,0.400,克)减少一半。,FeC,2,O,4,的式量,144,,而,FeO,得式量,72,,刚好是,144,的一半,,Fe,2,O,3,的式量,160,的一半是,80,,,Fe,3,O,4,的式量,232,的三分之一是,77.33,。只有,FeO,符合要求,所以反应式可以写为:,FeC,2,O,4,FeO+CO+CO,2,(3)(4),问是有紧密联系的,在,400,500FeO,在灼烧过程中质量从,0.400,克变为,0.444,克,是增加,可能是结合空气中的氧生成高价的氧化物,,600,900,过程中固体质量从,0.444,克变为,0.430,克,又减小,由此推测固体物质可能发生如下变化:,6FeO,3Fe,2,O,3,(,结合氧原子,),2 Fe,3,O,4,(,再失去氧原子,),,将表中的数据进行验证:,2FeO,Fe,2,O,3,m,(,增加,),144 160 16,0.400 (0.444,一,0.400)=0.044,3 Fe,2,O,3,2Fe,3,O,4,m,(,减少,),480 464 16,0.444 (0.4440.430)=0.010,符合要求。因此,500,时产物为,Fe,2,O,3,,含氧的质量分数为,30,,,600,900,时反应式为,:,6Fe,2,O,3,4 Fe,3,O,4,+O,2,由以上分析可知:,FeC,2,O,4,2H,2,O,在加热过程中经过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即由,FeC,2,O,4,2H,2,OFeOFe,2,O,3,Fe,3,O,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测得,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分析、选择、评价、判断,都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将上述的,过程绘制成图,,整个加热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将更加直观。,六、,数形结合,,运用函数图像解化学题,培养学生的简约化思维和学科综合能力,数学作为工具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一个工具,也为化学提供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将,数学图表运用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来,这样数形结合,,培养简约,化思维能力。,例,7,:,称取金属,Na,、,Al,、,Fe,各,m,克,在室温下分别与,V,L 4mol/L,的盐酸充分反应。试推断在下列三种情况下,,V,值的取值范围(用含,m,的表达式表示):,、铝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最多;,、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最多;,、铝、铁分别与,V,L,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由于此题没有说明反应物的具体用量,因此,无法判断三个反应中的反应物哪种物质过量、适量、还是不足。如果按照常规解题,过程将会繁杂易错。如果借助直角坐标系的图像来解此题,将会非常简洁,但是,这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化学学科知识。,金属和酸生成氢气的反应中,在酸足量的情况下,生成的氢气的量与加入金属的量是成正比,这是化学问题。,成正比就是一个一次函数。这个正比关系在直角坐标系中是一条斜线,这是一个数学问题。,斜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等量的金属生成氢气的量的大小,斜率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多。这是数学和化学相结合的问题。,有了这些知识以后,结合题目的意思,学生就能画出下图,那么该题的解答就大功告成了。,从图中容易看出,当,m,=36,V,时,金属,Al,与酸恰好完全反应;当,m,=112,V,时,金属,Fe,恰好完全反应;当,m,=92,V,时,金属,Na,恰好与酸完全反应,随后加入的,Na,是和水反应。,对着上图,学生就能很快的找出临界点,进行分段讨论。思路清晰,有条理。答案简洁。,尝试应用图表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表述自己的思路与思维的结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表识图的能力,更能通过这个过程训练和优化学生的思维策略。,七、运用,化工生产流程图,,变虚拟为真实,培养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要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建议运用化工生产流程图,变虚拟为真实,培养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例,8,:,苯甲醛,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验室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由,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醛,。,试回答下列问题:,Mn,2,O,3,氧化甲苯的反应需要不断搅拌,搅拌的作用是,_,。,甲苯经氧化后得到的混合物通过结晶、过滤进行分离。该过程中需将混合物冷却,其目的是,_,。,实验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分别为,_,、,_,。,实验中分离甲苯和苯甲醛采用的操作,是,_,,其原理是,_,。,侧重实验操作的目的和作用,侧重考察学生的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有机物分离的原理和操作,在现行化学教学中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一大难点,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增大反应速率,降低,MnSO,4,的溶解度,稀硫酸;甲苯,蒸馏,利用甲苯和苯甲醛的沸点差异使二者分离,请结合苯甲醛的结构,分析当反应时间过长时,苯甲醛产率下降的原因,_,。,既有信息分析,又有有机官能团性质的综合能力的考查。,部分苯甲醛被氧化成苯甲酸,实验中发现,反应时间不同苯甲醛的产率也不同(数据见下表),韦恩图,:,概念图:,网络图:,物质转化关系图,:,物质分离(或检验)分组图:,模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