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汇总ppt课件

上传人:6**** 文档编号:244810079 上传时间:2024-10-0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汇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汇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汇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新课程备课新思维,彰武三,中,张雅艳,2005年10月12日,一、,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备课应具备怎样的新思维?它和传统备课到底有什么区别?,一、,传统备课的主要问题:(概括为五个强调、五个忽视),(一)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二)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三)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四)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五)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策略:,(一)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备课基本要求:,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备课中,预设与生成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以自己原来的设计和组织预设课程的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课程的理念和做法,经过同化,顺应,把原有经验整合为自己的新经验。,2、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即如何面向全体),备课时尊重学生差异主要体现在:,(,1,)、教师头脑中始终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在备课时才会构思。,(2,)、教师设计教案要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3,)、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4,)、开展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3,、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资料的采集:,(1)要分析教材,有针对性的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并进行筛选。,(2)平时作个有心人,经常搜集一些教学资料。,(3)学会储备,平时搜集的资料善于分类保管。,(4)资源共享。,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所收集的资料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要力争作到:,(,1,)学“生活”。,(,2,)用“生活”。,(,3,)服务“生活”。,(,4,)创造“生活”。,4,、,备课要有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进行课程资源整合要作到:,(,1,)目标整合。,(2)内容整合 。,(3)形式整合 。,(4)各种资源的整合 。,*5,、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埃德加,.,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在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案要从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要从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的,15,条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方法。,1、多了解一些名家发明创造的过程,从中学到如何灵活地运用知识以进行创新。,2、破除对名人的神秘感和对权威的敬畏,克服自卑感。,3、不要强制人们只接受一个模式,这不利于发散性思维。,4、要能容忍不同观念的存在,容忍新旧观念之间的差异。相互之间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舍取、有发展。,5、应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创新的基础,。,6、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敏感,训练挑毛病、找缺点的能力。7、消除埋怨情绪,鼓励积极进取的批判性和建设性意见。8、表扬为追求科学真理不避险阻,不怕挫折的冒险求索精神。9、奖励各种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行为和成果。10、经常做分析、演绎、综合、归纳、放大、缩小、联结、分类、颠倒、重组和反比等练习,把知识融会贯通。,11、,培养对创造性成果和创造性思维的识别能力。 12、培养以事实为根据的客观性思维方法。13、培养开朗态度,敢于表明见解,乐于接受真理,勇于摒弃错误。 14、不要讥笑看起来似乎荒谬怪诞的观点。 这种观点往往是创造性思考的导火线。 15,、鼓励大胆尝试,勇于实践,不怕失败,认真总结经验。,(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课的一般策略,备课的基本精神是:备活课、课备活、活备课。,备课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开放性策略、预设性策略、结构性策略、反思性策略。,1,、开放性备课策略:,协作性备课,双向性备课,2,、预设性备课策略,:,预期的展望,蕴涵的假设,3,、结构性备课策略:,教师把某一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很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很好地进行知识建构。,4,、,反思性备课策略,:,具体做法,(,1,)寻找教学预设和教学效果的差异所在。,(,2,)寻找自己的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3,)寻找教学实际效果与重新设计的生长点。,(,4,)寻找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融合点。,祝全体教师工作愉快事业有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