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其理论分析修改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244746131 上传时间:2024-10-0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其理论分析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其理论分析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其理论分析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讲,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其理论分析,内容提要,一,.,吸附等温线类型及其形貌特征二,.,吸附的基本理论,1.,单分子层吸附理论,Langmuir,方程,(,型等温线,)2.,多分子层吸附理论,BET,方程,(,型和,型等温线,),3.,毛细孔凝聚理论,Kelvin,方程(,和,型等温线,),4.,微孔填充理论,DR,方程,(,型等温线,)5.,类等温线,三,.,结论,一,.,单分子层吸附理论,Langmuir,方程,(,Langmuir,,,1916,),1.,基本观点:,固体表面存在没有饱和的原子力场,当气体与之接触时就会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一旦表面上覆盖满一层气体分子,这种力场就得到了饱和,吸附就不再发生,因此,吸附是单分子层的。,5,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及朗缪尔吸附等温式,1916,年,适用于固体表面的气体吸附(,型),a.,理论的四个假设:,、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单分子层吸附;,、固体表面均匀(吸附热为常数,与,无关);,、固体表面上相邻的吸附分子间无作用力;,、吸附和脱附呈动态平衡。,6,b.,等温式的导出:,=,被吸附质复盖的固体表面积,固体总的表面积,复盖率:,p,较低时,,p,;,p,足够高时,,1,。,v,解吸,=,k,1,N,v,吸附,=,k,1,(1-,),p,N,(,N,:,总的具有吸附能力的晶格位置数,),7,吸附平衡时:,v,吸附,=,v,解吸,k,1,(1,),p,N,=,k,-,1,N,式中,:,b=k,1,/k,-1,吸附系数或吸附平衡常数,与吸附剂、吸附质、,T,有关。,b,吸附能力。,Langmuir,吸附等温式,8,讨论:,1),低压时:,bp,1,,,1+,bp,bp,不随,p,变化,表示,,若以,在吸附平衡温度,T,及压力,p,下的吸附量;,是在吸附平衡温度,T,,压力,p,下吸附剂被盖满一层时的吸附量。,则式,(7-29),可改写为,或,将式,(7-29),可改写为,或者,:,(7-30b),若以,1,/,对,1/,p,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1/,b,及截距,1/,可求得,b,与,。,若以,p,/,对,p,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1/,及截距,1/,b,可求得,b,与,。,(7-30),由实验测出,(,单位为,mol/kg),,若已知每个被吸附分子的截面积,A,,则可求得吸附剂的比表面:,A,s=,L A,L,阿佛加得罗常量;,反过来,已知,和,吸附剂的比表面,也可由上式求得被吸附分子的截面积。,通常,把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量表示成体积,V,,并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STP,,,n,V,STP,/22.4dm,3,则式,(7-29),可改写为,(7-29b,),同理可得,或,类似的,作图即可求得,b,及,(,7-36,),L,阿佛加得罗常量;,m,吸附剂的质量;,V,m,(STP)STP,下气体的摩尔体积,(22.41410,-3,m,3,mol,-1,),;,V,(STP),质量为,m,的吸附剂在,T,,,p,下吸满一层时气体的体积,并换算成,STP,下的体积;,每个吸附分子所占的面积。,测定时,常用的吸附质是,N,2,,其截面积,16.210,-20,m,2,。,由所得的,V,可算出单位质量的固体表面铺满单分子层时所需的分子个数。若已知每个分子所占的面积,则可算出固体的比表面(质量表面)。公式如下:,应用与局限,在临界温度以下的物理吸附中,多分子层吸附远比单分子层吸附普遍。,可以通过对,Langmuir,方程的一些修正,将其用于超临界吸附。,(,Zhou et al,2001,),由于,Langmuir,方程是建立在均匀表面假设上的,而真实表面都是不均匀的,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常常要对表面的不均一性进行修正。,(,Do D D,1998,),Langmuir,公式较好地解释了,I,类吸附等温线,但却无法解释后四类等温线。1938年,BET,将,L,理论扩展,提出了多分子层的吸附理论(,BET,公式),二,.,多分子层吸附理论,BET,方程,(,Brunauer et al,1938,),1.,基本观点:,BET,理论认为,物理吸附是由,Van der Waals,力引起的,由于气体分子之间同样存在,Van der Waals,力,因此气体分子也可以被吸附在已经被吸附的分子之上,形成多分子层吸附。,2.BET,方程建立的几个假设:,与,Langmuir,方程相同的假设,第一层的吸附热是常数,第二层以后各层的吸附热都相等并等同于凝聚热,吸附是无限层,0,1,2,3,(6),气体分子在第零层上吸附形成第一层的速度等于第一层脱附形成第零层的速度:,(7),(8),为了简化方程,,BET,引进两个假设:,假设,1,:,假设,2,:,3.,方程的推导,(9),其中,,,,对,(9),式进行数学处理,即得,(10),如果以,作图,即可求得 ,如果已知吸附分子的大小,即可求出比表面积。,BET,方程,BET,方程的线形形式,(11),C1,时,即,E,1,E,l,,,型等温线,C,较小时,即,E,1,E,l,,,型等温线,研究表明,(Jones,,,1951),:,C,2,是临界点,BET,方程对,型和,型等温线的解释,BET,方程计算比表面积,BET,方程的线性形式,p/p,0,在,0.05-0.35,之间成立,4.,关于,BET,标绘中实验数据点的选择。,5.,BET,方程对,型和,型等温线的解释,临界温度以下气体分子在开放的固体表面发生吸附时,往往呈,型和,型等温线,其中,型等温线比较常见。,型和,型等温线在形状上有所不同,区别在于,C,值的不同。当,C,值由大变小,等温线就逐渐由,型过渡到,型。,当,C1,时,即,E,1,E,L,时,,也就是固体表面对被吸附分子的作用力大于被吸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即第一层吸附比以后各层的吸附强烈很多,这时候,第一层接近饱和以后第二层才开始,于是,等温线在 较低区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拐点(,B,点)。然后,随着 的增加,开始发生多分子层吸附,随着吸附层数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加,直到吸附的压力达到气体的饱和蒸汽压,发生液化,这时,吸附量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垂直上升。这就是,型等温线。,当,C,较小时,即,E,L,E,l,时,也就是固体表面与被吸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弱,而被吸附的分子之间作用力比较强,这时通常得到的是,型等温线。第,类等温线不是很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是水蒸汽在炭黑表面的吸附,因为水分子之间能够形成很强的氢键,表面一旦吸附了部分水分子,第二层、的三层等就很容易形成。与,型等温线不同的是:由于被吸附分子之间很强的作用力,往往单分子层吸附还没有完成,多分子层吸附以及开始。,研究表明,(Jones,,,1951),:,C,2,是临界点。,6.BET,方程的局限性,关于表面均一性的假设。,与,Langmuir,方程相同,,BET,模型也认为吸附是定位的,这与第二层以后是液体的假设相矛盾。,认为同层中的被吸附分子只受固体表面或下面已经被吸附的分子的吸引,同层中的相邻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也是不真实的,7.BET,方程的一些改进,BET,模型能够较好的解释,开放表面的吸附现象,,但是如果吸附剂是多孔的,吸附空间就是有限的,吸附的层数受到孔尺寸的限制,因此,推导过程中,吸附层的上限只能为,N,,对于,N,层吸附的,BET,方程为:,尽管,N,层,BET,方程考虑了吸附空间对吸附层的限制,但在解释,和,型等温线时还是遇到了困难。为了使,BET,方程能够对,和,型等温线作出合理解释,,Brunauer,等以平行板孔为例,考虑了对立的孔壁上吸附层最终闭合时的情况,.,,他们认为此时吸附层的厚度不是,2N,,而是,2N-1,,由于最后一层吸附分子同时受到两面孔壁的吸引力,其吸附热应大于液化热,对(,8,)式进行修改。尽管考虑了吸附层的有限性和最后一层吸附吸附热的改变,但是由于没有涉及毛细凝聚现象,都不能很好的解释,和,型等温线。,三,.,毛细孔凝聚理论,Kelvin,方程,1.,方程的推导,液体在毛细管内会形成弯曲液面,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可以用,Laplace,方程表示,(,宋世谟等,物理化学,),(12),如果要描述一个曲面,一般用两个曲率半径,因此,应为平均曲率半径,表示为:,球形曲面:,圆柱形曲面:,,设一单组分体系,处于气()液()两相平衡中。此时,气液两相的化学势相等:,如果给其一个微小的波动,使得体系在等温条件下,从一个平衡态变化至另一个平衡态。,则根据(,12,)式有:,(13),(14),将(,13,)式带入上式得到:,因此,(,14,)式可以写做:,(15),Kelvin,方程,:,2.,关于,Kelvin,方程的几点说明:,Kelvin,方程给出了发生毛细孔凝聚现象时孔尺寸与相对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也就是说,对于具有一定尺寸的孔,只有当相对压力 达到与之相应的某一特定值时,毛细孔凝聚现象才开始。而且孔越大发生凝聚所需的压力越大,当 时,表明当大平面上发生凝聚时,压力等于饱和蒸汽压。,在发生毛细孔凝聚之前,孔壁上已经发生多分子层吸附,也就是说毛细凝聚是发生在吸附膜之上的,在发生毛细孔凝聚过程中,多分子层吸附还在继续进行。研究问题时,我们经常将毛细凝聚和多分子层分开讨论,这只是处理问题的一个简化手段,但并不代表这两个过程是完全分开的。,(16),关于,Kelvin,半径,(17),称为,Klevin,半径,在实际应用时,为了简化问题,通常取,此时,适用范围。,Kelvin,方程是从热力学公式中推导出来的,对于具有分子尺度孔径的孔并不适用(不适于微孔)。,对于大孔来说,由于孔径较大,发生毛细孔凝聚时的压力十分接近饱和蒸汽压,在实验中很难测出。因此,,Kelvin,方程在处理中孔凝聚时是最有效的。,3.Kelvin,方程对,和,型等温线的解释:,临界温度以下,气体在中孔吸附剂上发生吸附时,首先形成单分子吸附层,对应图中的,AB,段,当单分子层吸附接近饱和时(达到,B,点),开始发生多分子层的吸附,从,A,点到,C,点,由于只发生了多分子层吸附,都可以用,BET,方程描述。当相对压力达到与发生毛细凝聚的,Kelvin,半径所对应的某一特定值,开始发生毛细孔凝聚。如果吸附剂的孔分布比较窄(中孔的大小比较均一),,CD,段就会比较陡,如果孔分布比较宽,吸附量随相对压力的变化就比较缓慢如,CD,段。当孔全部被填满时,吸附达到饱和,为,DE,段。对于,和,型等温线的区别,可以参考,和,型等温线。当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作用比较弱时,就会出现,型等温线。,发生毛细孔凝聚时孔尺寸与相对压力的关系(,77KN,2,吸附),(,Do D D,1998,),r(nm),p(tor),p/p,0,1,2,5,10,20,25,297,475,630,691,725,732,0.391,0.625,0.829,0.909,0.954,0.963,4.,吸附滞后现象,吸附脱附曲线存在回线是,型等温线的显著特征。,以一端封闭的圆筒孔和两端开口的圆筒孔为例(),对于一端封闭的圆筒孔,发生凝聚和蒸发时,气液界面都是球形曲面,无论是凝聚还是蒸发相对压力都可以表示为:,因此吸附和脱附分支之间没有回线,对于两端开口的圆筒孔,发生毛细孔凝聚时,气液界面是圆柱形,相对压力都可以表示为:。发生蒸发时,气液界面是球形,相对压力都可以表示为 。两式比较,。这时,吸附与脱附分支就会发生回线,且脱附曲线在吸附曲线的左侧。,5.,几种常见的吸附回线,A,类回线:吸附和脱附曲线都很陡,发生凝聚和蒸发时的相对压力比较居中。具有这类回线的吸附剂最典型的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孔。,B,类回线:典型的例子是具有平行板结构的狭缝孔。开始凝聚时,由于气液界面是大平面,只有当压力接近饱和蒸汽压时才发生毛细凝聚(吸附等温线类似,型)。蒸发时,气液界面是圆柱状,只有当相对压力满足 时,蒸发才能开始。,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