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微能力训练与测试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742340 上传时间:2024-10-0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微能力训练与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信息技术微能力训练与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信息技术微能力训练与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级,第七级,第八级,第九级,*,*,信息技术的,微能力训练提升与测评,任丘市教师发展中心,此照片,,作者:未知作者,许可证:,CC BY-NC-ND,(一)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实施方法,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一、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法与测评体系,1.,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全员参与,,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信息化发展规划开展,以,校本研修为,主,2.,基于课堂、应用驱动,立足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的应用、靶向(教与学转型、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教学质量提高)学习,3.,注重创新,技术创新课堂、培训方式创新,4.,精准测评,分别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30,项微能力的训练与测评,涉及三种学习环境、四个维度,,30,项微能力,不是,30,种微能力都掌握,根据需要选择,,基于应用测评,(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内容与测评体系,1.,三种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教师实施集体教学。,*混合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开展集体学习。,*智慧学习环境:有智能教育设备支持的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2.,能力描述是对该项微能力的界定,及其在教育教学实践行为表现的描述。,3.,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重在说明教师参与该项微能力的测评需要完成的任务、任务要求以及证据的评价标准。,*依据微能力要求,,教师需根据要求提交所有的测评证据,证据形式可能是教学设计、实施计划、课堂实录片段、教学资源、案例描述、教学反思、学生体会等。,*核心测评证据的评价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规范中详细列出了优秀和合格的评价标准,作品满足所有的评价指标才可获得相应等级;若提交的证据材料不符合任务要求,或不满足合格的评价标准,则评价等级为不合格。,*微能力的测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所有任务证据的等级均为优秀,则该项微能力的测评等级结果才为优秀;若,任务证据中有任何一项不满足合格及以上要求,则最终测评结果为不合格。,4.,三种学习环境并无绝对区分标准,多媒体学习环境与混合学习环境的交合,混合学习环境与智慧环境的交合,5.,四个信息技术应用维度,30,个微能力分属四个维度,学情分析:,可以是课前(为教学设计服务),也可是课后(学的如何的分析,为训练评价服务,为学习改进服务),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的分能力,学法指导:,属教学实施分能力(以专题研修为主),学业评价:,教学评价中的学生评价部分,学科能力提高理论适用于信息及时应用微能力训练提高,6.,各种学习环境的微能力,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1.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2.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3.数字教育资源管理,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解,3.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4.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5.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1.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而命题,2.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3.技术支持的展示与交流,4.家校交流与合作,5.公平管理技术资源,1.自评与互评活动的,2.档案袋评价,1.微课设计与制作,2.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1.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2.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3.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1.应用数据分析模型,2.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微能力测评规范,1.,微能力测评规范的内容,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能力描述,:从能力达成目标的角度(能做什么、能掌握什么),提交指南与评价标准,:,(,1,)主题说明,(,2,)研修过程简述,(,3,)评价标准,实践建议,:重点问题与注意事项,2.30,项具体微能力测评规范,每一项微能力测评的,具体说明,在创新课堂、解决问题的研修活动和精品课例生成的实践中完成,三、研修和应用实践的开展,(一),教育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的落实,文件要求:,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二)培训实施新思路和建议,以解决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中问题解决或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教学变革,优质课例锤炼生成,为形式,开展专题研修。,五步研修:,诊断问题,(明确学校信息化规划的本校教学环境下特色教学创新突出问题。),基于问题,确定研修主题,(选择提升微能力),(基于学校信息技术融合特色和关注微能力应用的),集体备课,(,教学案例研讨),教学实践,反思评价,,形成微能力测评材料和评价(课堂实录分析),(一)支架式教学问题诊断,1.,掌握正确教育理念与思想,教学突出问题,怎样的教学突出问题?不是传统教学的,能了解国家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系列文件和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用正确的理念整体判断教与学转型的教学现状,分析主要问题,为主动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四、,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问题诊断中开展微能力提高,(课堂实录分析),2.,对自己教学的整体评估,理念转变了?认真转变立场,,以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学习为主转变?,课堂中实现少教多学,不在讲授为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应用不仅支持教,更是支持学生学,支持学习方式的变革?,3.,对具体教学课例的诊断,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教学、教科书编写意图、信息技术创新课堂的专题问题和诊断工具量表诊断具体教学的突出问题,(,4,)基于基于学校信息技术融合特色优质课例生成选择应用微能力,教学目标:,准确性、重难点、表述,问题:,理念、课标理解把握,教学流程:,与教科书比较、是更否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学情、环节子目标是否清晰,问题:,编者意图理解、以学为主落实,教学策略与资源:,自主学习指导、合作探究的运用、资源的选择与提供、过程性评价,问题:,新课程相关教学能力的提高,实际教学,突出问题,具体诊断流程,信息技术融合,(二)突出问题诊断案例,案例一、教学案例,狐假虎威,的突出问题分析,1.,对教学目标的诊断,教者,(,1,)学习本课,10,个生字,会区别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2,)联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教学,课标,语文总目标,教学问题,对课标理解把握不够,对本课教材理解不准确,目标有问题,2.,教学流程,教者,(,1,)激趣引入,(,2,)新课教学(读和整体感知),(,3,)生字教学,(,4,)指导书写,(,5,)词语教学,(,6,)再读课文,思考回答,教科书,认识生字,课标中教学建议,识字写字:,多认少写,创设丰富多彩情境,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主动识字,识用结合,随堂练习,天天练,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活动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问题表现,(,1,)字词教学为主,弱化了阅读,偏离阅读教学本意,(,2,)学习流程偏离独立阅读培养和阅读兴趣的培养,突出问题,(,1,)对课标中阅读目标理解的不足,对教材编者设计学法没有重视,(,2,)缺少低年段围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培养学法和教法的研究和落实,(,3,)识字教学忽略识字兴趣和独立识字能力培养(过度教,被动识),3.,突破疑难问题的信息技术,微能力运用,(,1,)课标学习与教科书编者意图分析,数字教育资源管理,(,2,)趣味性识字,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3,)创设教学情境,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4,)教的优化,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