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记者的思维方式(精品)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4663355 上传时间:2024-10-05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记者的思维方式(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五章 记者的思维方式(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五章 记者的思维方式(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章 记者的思维方式,第一节 新闻报道中的逆向思维,第二节 新闻报道中的发散思维,第三节 新闻报道中的统摄思维,第一节 新闻报道中的逆向思维,采写新闻报道,最理想的就是“扫除一切窠臼,向从来作者搜寻不到之处,另辟一境”,写出“奇之极、新之极”的独家新闻。要做到这一点,单凭常规的思维方法往往难以办到,而逆向思维的方法,倒不失为一条出奇制胜之道。,一、逆向思维的含义,所谓逆向思维,就是遇到事物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来考察问题,从而发现人家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鲜事物,或者找到人家所不曾采用过的表达形式。,二、逆向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换质法逆向思维,这种方法,在我们的采访写作过程中,可以用来改变报道主题,即把别人曾经采用过的新闻主题变换一下,变成性质相反的报道主题。在报道一些不够新颖的题材时,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可以找到新的,更深刻的报道主题。,(二)换位法逆向思维,任何事情都有上下、左右、内外、前后、正反之分,当别人执“此一端”进行报道时,我们可以执另一端进行报道,这样也可扩大报道的视野,且给人以新鲜感。,三、突破旧的思维框架,某一思想观念或思维模式一经形成,往往成为人们分析、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的一个思维框架。对于一个习惯于某咱思维模式的人,突然要他突破旧的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自觉地进行逆向思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必须注意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突破传统规则,同时还要与自身的“惰性思维”作斗争。,(一)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世间物体的运动都有惯性,我们的思维活动似乎也有惯性,当我们思考某一个问题的时候,思维常常在一个方向上滑行,跳不出旧框框。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思维定势”。,(二)突破传统的采写模式,要进行逆向思维必须向传统挑战。传统,有好的一面,也不有好的一面它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学习它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它也容易成为限制我们思路的框框。,(三) 对立面归纳法,前面所说的两种逆向思维方法,都是在同一类型的事物上进行逆向思维,而“对立面归纳法”则是指在对立事物里找出共同的本质特征或功能。我们在采访中若是采用这种方法,时常可以打开思路,摆脱困境。,(四)克服“惰性思维”,所谓“惰性思维”,就是懒得开动思维机器,遇事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人家说什么自己就相信什么,或者人家想到一个什么报道点子,自己马上不加思索寺亦步亦趋。一个记者写出一篇很有影响的新闻,另外一些具有“惰性思维”的记者不假思索,按图索骥,照着别人的模式探寻同样题材的新闻事实。可谓是“刻舟求剑”,“克隆新闻”,令人捧腹。,第二节 新闻报道中的发散思维,一、发散思维的含义及作用,“发散思维”这种说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来的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特质,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目标(或任何一个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多思路、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而不是一条路跑到黑,这是发散思维的最根本的特色。它不满足于已有的思维成果,力图向新的方面、新的领域探索,总是想方设法寻找更好的方案。这一点非常符合新闻报道的内在要求。,二、发散思维的特性,发散思维具有三种特性:一是流畅性,二是变通性,三是独特性。这三种特性分别代表了发散思维的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层次。要很好地进行发散思维,首先必须保持思维的流畅性。所谓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当你展开思路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沿着同一方向发散开去,形成同一方向的丰富内容。如果改变同一方向的思维发展,转变思路,向其他方向进行扩展思维就会形成变通性。在变通性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去,就容易产生一些独特的报道思想,达到发散思维的极好境界,即具有独特性的高级层次,这就是发散思维的独特性。,发散思维的三种特性其实是相互联系的。在这三种特性中,变通性是关键,它是独特性的前提,又是流畅性的必要条件。因为没有变通性,只沿着一个方向发散思维,发散的量总是有限的,发散到一定程度,流畅就难以为继了,只有经过变通阶段,思路向多向发展了,发散思维才能产生子弹爆炸般的连锁效应。从另一方面看,若没有变通性,也难产生独特的新闻报道。因为思维在发散之初,总是以经验的范围内进行的,很难突破常规思维的框框,只有经历了变通阶段,思维才能进入豁然开朗的新天地。,三、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开拓知识面。,不仅要增加自己的学识,也要增加自己的见识,不仅要丰富自己的学力,也要丰富自己的阅历。记者不仅要有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有社会方面的知识。,所谓发散思维的方法,实际上是利用已有的信息和知识作为杠杆去撬开未知大门的方法。,(二)要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要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就不应满足于自己有的思维成果,而是要不断探寻新的思维道路,成就新的成果。新闻报道的一时成功固然可喜,但如果不继续努力,也只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著名的记者始终处于不停的探索之中,尝试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采访、写作同不风格、不同特色的新闻报道。,(三)克服“功能性固执”。,“功能性固执”这个概念是德国心理学家卡邓在尔在1920年提出来的。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知道了一个物体能起到某种作用时,要他看出那个物体的其他用处就比较困难,这样就限制了他解决问题的思路,总是在一个行不通的方案上转圈子,不能发菜思维,另找出路。,在新闻报道中,有不少记者一想到经济新闻,就只想到机器和厂房,在报道的经济新闻中连篇累牍地谈产量、产值和利润。其实经济新闻的面很宽,不必只很于人所共知的那几方面,而应当扩大视野,把报道的视角放得更宽广一些。,(四)横串纵联,进行“相关联想”。,从甲想到乙,从东想到西,横串纵联,这样易于打开思路。在构思报道主题时,这样横串纵联,相关联想,易于打开思路;在选择、安排材料的时候采用此法,也有利于使新闻报道显示了深度。所谓“深度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善于横串纵联的报道。,(五)要不断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使思维的触角四处延伸。,苏轼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或者思考其他问题也是这样。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使用不同方向的发散思维。,第三节 新闻报道中的统摄思维,一、统摄思维的概念及作用,统摄思维的提法,首见于苏联学者,AH,鲁克的著作。美国学者把它称为“辐合思维或“收敛思维”。这或许只是译法上的不统一,因为看他们各自的论述,其概念含义是相似的。,统摄思维是一种驾驭、吸收并凝聚各种信息的思维方法。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就意味着要对采访中获得的信息进行集中、分析、归纳、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闻价值观作出正确的概括和新的发现。,二、“统”的两重含义,统摄思维的特点,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日“统”,一日“摄”。此处,我们先来探讨一下“统”的两重含义。,(一)变“乌合之众”为“战斗大军”。,“统”的含义之一,是指把各种各样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分门 别类的整理,使原先零碎的、条理分明的、相互间有联系、脉络清楚的材料。换句话说,就是把“乌合之众”变为列队齐整的战斗大军,从而为“摄取”创造条件。有一些零碎的信息,分散来看,没有多大新闻价值,一经综合分析,往往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着大新闻。,(二)以一代十,高度凝聚。,统摄思维的“统”字,还包含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概括、凝聚复杂多样的新闻信息的意思。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们经常需要用通俗易懂的几句话来概括报道许多科学家花了比重精力所得到的研究成果。在报道这类研究成果时,我们不可能完全套用他们的术语,那样一般读者难以理解,我们也不可能连篇累牍地抄录他们的论文,因为这样不仅版面不允许,而且也读者是否能看懂的问题。,由此,就迫使我们拿起“统摄思维”这个工具,设法开辟一条由高深通向浅易,由繁复通向简明的道路。,三、“摄”的两种方法,统摄思维的这个“摄”字,就是摄取、撷取相关信息的意思。摄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叫“同中观异”,一种叫“异中观同”。,1“异中观同”法,所谓“异中观同”者,就是从诸种不同的信息中发现共同的东西,这样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地“统摄”起来。提炼新闻主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异中观同、统摄思维的过程。采访任何一个人所涉及到的总是与他的工作、生活、学习有关的一些琐碎事情,如果你要想从这些琐碎事情中提炼出一个的新闻主题来,那非得异不观同不可。否则,你就没办法把这些材料“捏”到一块,就没办法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也就无法说明任何问题。,2“同中观异”法,统摄思维的另一种摄取方法,叫“同中观异”。它正好与“异中观同”相反,要求在同类型的事物中找出它的特点来。实际上我们的新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同中观异的工作。对于年复一年的同样事情,在每次报道过程就要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来,如果重复原来的报道模式就价值不大。在每年都出现的事情中找出不同寻常的事情来作为报道,就能显现出比较多的新闻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