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司母戊鼎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44543421 上传时间:2024-10-0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铜器司母戊鼎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青铜器司母戊鼎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青铜器司母戊鼎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请问,你们知道哪些有关“鼎”字的成语吗?,同学们又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及其背后的故事吗?,一,言,九,鼎,青铜饕餮 钟鸣鼎食,中国青铜艺术,造型,中国青铜器,时代,纹饰,功能,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其所处年代约当公元前21世纪至前17世纪,相当于史籍所载,夏王朝,的时代,是为奴隶制国家建立时期。至商代,则为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我国的青铜时代结束于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始被铁器时代所取代,基本贯穿于奴隶制社会始终。,中国青铜器时代,考古学是按照人类使用生产工具的发展阶段而划分时代的。介于最早的石器时代和较晚的铁器时代之间是青铜时代。,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开始利用红铜。红铜器出现之后,石器仍占绝对优势,形成一个过渡性的铜石并用时代,或称金石并用时代。后来,人类进一步发明了冶铸青铜器。,在我国,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表明,以奴隶主占有制为主导生产方式的有传说中的夏(前21世纪一前16世纪)、商(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西周(前 11世纪一前 771年)、春秋(前 770年一前 476年),这几个历史时期,都属于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种类,一、饪食器,鼎: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鬲(li 音历):煮饭用。,甗(ya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簋(gui,音轨):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簠(fu,音甫):盛食物用。,盨(xu,音须):盛黍、稷、稻、梁用。,敦(dui 音对):盛黍、稷、稻、梁用。,豆: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二、酒器,爵(jue,音决):饮酒器。,角:饮酒器。,斝(jia 音甲):温酒器。,觚(gu,音姑):饮酒器。,觯(Zhi,音志):饮酒器。,兕觥(sigong,音四公):盛酒或饮酒器。,尊:盛酒器。,卣(you,音有):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盉(he,音和):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方彝:盛酒器。,勺:取酒器。,罍:盛酒或盛水器。,壶:盛酒或盛水器。,三、水器,盘:盛水或承接水。,匜(yi,音仪):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盂:盛水或盛饭的器皿。,鉴:盛水或冰的器皿。,缶(fou,音否):盛水或酒的器皿。,瓿(pou,音抔):盛水或酒的器皿,。,四、乐器,铙(nao,音挠)乐器。形似铃,有中空短柄可安木把,使用时口朝上,以槌敲击。,钟祭祀或宴飨时用的乐器,有甬钟、钮钟、几种形式。,钲(zheng,音争)行军乐器,也叫“丁宁”。,铎(du6,音夺)说铎为大铃。有柄有舌,振舌发声。,句鑃(gou diao 音勾吊)祭祖或宴飨时用的乐器,形似铎,体较长,用时口向上,以槌敲击。,铃常挂在车上、旗上或犬马身上。,鼓用于战争指挥进退或用于宴飨乐舞中,有横置的两面鼓,也有筒状,底中空形的。,錞于军队中使用的乐器,又称錞。,五、兵器,戈:勾兵。,矛:刺兵,用于刺杀。,戟:是戈、矛合体的兵器,兼有钩刺两种作用。,钺(yue 音月):兵器或刑具,用于砍杀。,剑:属于“短兵器”,可手持和佩带。,刀:作为兵器,或作为工具,用途广,形制多样。,镞:(zu, 音足)即箭头。,弩机:弩是古代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弩机就是装置在弩的木臂后部的机械。,冑(zhou,音宙):作战时戴的盔,又称兜鍪。,六、车马器,軎(Wei,音卫)和辖(Xia,音侠):车上部件。,衔:即马嚼子。,毂(gu,音古):安装在车轮两侧的轴上。,轭(e音扼):一首两脚,作人字形分叉。,銮铃:车上饰物。,当卢:马头部饰物。,马冠:系在马额上的饰物,。,七、农具,犁铧:即犁头。,锄:除草疏苗农具,古代也称为耨。,镰:收割农具。,钁:破土起土农具,古时也称为鐯。,目前比较通行的青铜器分类方法是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把青铜器物划分为工具类、武器类、饪食器类、酒器类、水器类、乐器类、杂器类等。,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能或用途,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青铜工艺美,造型,纹饰,铭文,青铜器的造型,青铜器的纹饰,青铜器的纹饰常饰在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上,大致可分为几何形、动物和人事活动三类纹饰,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形成了各个时期的风格特征。商代前期的纹饰比较简单。商代后期和西周前期的纹饰多兽面纹,即饕餮纹,还有夔龙等各种动物纹和几何纹。西周中期到春秋中期,纹饰多为粗线条的窃曲纹、重环纹等。春秋后期到战国,纹饰多活泼的动物纹和复杂细密的蟠虺纹、云纹等,也有的用细线雕刻狩猎、攻战、宴乐等画面,或者用金、银、红铜、玉石等镶嵌出种种图案或画像。青铜器的纹饰是研究青铜艺术和断代的一个重要方面,。,青铜上的纹饰按照为礼器服务的思想不断发展,如,商代晚期兽面纹的变化的形式“环柱角形、牛角形、外卷角形、羊角形、内卷角形、曲折角形、双龙角形、长颈鹿角形、虎头形、熊头形兽面纹”等纹饰,西周中后期,主要流行环带纹、窃曲纹、重环纹、垂鳞纹、波曲纹、凤鸟纹、瓦纹等,另外,还出现了许多无纹饰的素器,在这些素器当中有的也有饰几道纹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有时候用雷纹为地,这实际上是延续了青铜器礼器化的进程。,商代和西周早期的兽面纹及其变形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就逐渐被淘汰,在西周中后期,兽面纹很少,即使有也多在足部和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另外,商代的夔龙和鸟纹在西周时期也是少见,基本上弃置不用了,人们只崇拜抽象的事物。而替代的则是新的纹饰,当然,这些纹饰是抽象到了极点,如,重环纹、垂鳞纹、龙纹等。当然,也有一些比较难于解释的纹饰,比如说波曲纹,在西周时期的青铜豆和青铜甑等器物上都有表现,,西周时期许多青铜器上的纹饰,在布局方法上还出现了几种纹饰并存的局面。有的上面饰窃曲纹、中间为三角纹和窃曲纹、腹部为凤鸟纹或龙纹、圈足是窃曲纹,十分复杂,对称性很强。另外,西周时期纹饰的特点还有一点,这就是主次纹饰的应用,即在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一般都有几种,但只有一种纹饰是主体,其特点很明显,一般都占据着显著的位置,且面积很大。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仿制的西周青铜器,但大多都不得其精髓。,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 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 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 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战国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架长748厘米,宽335厘米,高273厘米。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虎食大卣(商代后期,通高325厘米,传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两县交界处,现藏日本国泉屋博物馆),秦铜车马(秦代,高1062厘米,长317厘米,1980年陕西省临憧秦始皇陵出土,秦始皇兵马 俑馆藏),四羊首瓿高、口径。商(公元前1700-公元前1027年)后期。,铜奔马,(Bronze gallop horse ),(东汉,公元25-220年,,高345厘米,长45厘米,1965年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 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毛公鼎,象纹鼎,扁足鼎,圆足鼎,蟠龙三足鼎,四足鼎,司母戊方鼎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是商王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礼器。高133cm、长、宽112cm、重875千克 ,四个粗壮的鼎足支撑着长方形鼎腹,腹壁犹如铜墙般高大厚重,两个大方耳立在口沿上,整个器型庄严、古朴、敦实、厚重,充分显示了商朝王室的气派。,司母戊鼎,创作背景,鼎是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于煮或盛鱼肉。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在商周时代奴隶制社会里,鼎曾被奴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力和等级的一种器物。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鼎就失去了这种性质。,司母戊方鼎腹内长壁上有“司母戊”3字铭文,说明它是商王为祭扫母亲而铸造的。对其年代,一说为商王文丁为其母而作,另一说为商王且庚、且甲为其母而作。,艺术特色,司母戊方鼎从器物表面看,宽口沿,大厚耳,耳侧铸虎吞人头纹,在长方形巨腹上,装饰兽面纹方框,四条粗壮的柱形足上面也雕铸着大兽面。整个造型庄严、古朴、敦实、厚重,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盛期青铜器艺术的重要代表。,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司母戊鼎,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司母戊鼎,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饕餮纹,,青铜器最常见花纹之一,也叫兽面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山东龙山文化继承了这种纹饰。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像鸟、像凤、像人的。,西周时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龙和凤,仍然是许多青铜器花纹的母题。可以说许多图案化的花纹,实际是从龙蛇、凤鸟两大类纹饰衍变而来的。蝉纹,是商代、西周常见的花纹,到了春秋,还有变形的蝉纹。春秋时代,,螭龙,纹盛行,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把其他花纹差不多都挤掉了。,龙凤纹,司母戊鼎的提手文饰同样精美。两只龙虎张开巨口,含着一个人头,后世演变成“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一般认为,这种艺术表现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慑力。现在却有人推测,那个人是主持占卜的贞人,他主动将头伸入龙虎口中,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胆量和法力,使民众臣服于自己的各种命令,完全是可能的:当时的贞人出场时都牵着两头猛兽,在青铜器和甲骨文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图案。,司母戊鼎,此鼎器形庞大浑厚,其腹部铸有“司母戊”3字,亦有人释作“后母戊”,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0.8%。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司母辛,方鼎,司母辛鼎,商代晚期 通高厘米,口长64厘米,宽48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5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长方形口,短沿方唇,立耳,直腹平底,柱状空心足。口下四面及转角饰兽面纹,雷纹作地,腰边底饰乳丁,足上部兽面醒目。,商代第二十三王武丁的配偶“妇好”之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约 100米处。1976年春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发掘工作由郑振香主持。1980年出版了考古学专刊殷虚妇好墓。甲骨卜辞记载,妇好是武丁“诸妇”之一,因此,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相印证而确定其年代与墓主身份的商王室墓葬。墓中所出精美的随葬品是武丁时期的断代标准器物,反映了武丁一代在文化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对于研究武丁时期的社会经济有重要价值。,妇好,为殷商武丁帝之爱妻,一说,其“好”字读“昊”,亦称其为太昊。,在妇好墓出土的460件铜器中,有些是成对的,如“司母辛”铭文的铜器,为一对大方鼎,还有一对带盖四足觥和一件带方形圈足器,后两者造型奇特,均极少见。据甲骨卜辞,武丁的3个配偶中,有一个庙号称“辛”。“母辛”是子辈对其母的称谓,推测妇好即母亲,妇好为生称,“辛”是她死后的庙号。,青铜器铭文,也称金文、钟鼎文,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商代到春秋的铭文一般是铸成的,内容多记奴隶主贵族的祭典、训诰、征代功勋、赏赐策命、盟誓契约等,最简单的以一两个字标出奴隶主或其氏族的名称。商代青铜器铭文比较简短,西周以后常有长篇铭文。现存最长的铭文见于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计32行,497字。战国时代的铭文大都是刻成的,内容以记载作器工名、器物的所有者以及使用地点为主。铭文字体,商代近似甲骨文,西周前期风格雄健,中后期趋向规整。春秋战国时期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鸟篆等艺术字体,列国文字也不统一秦代统一文字,结束了字体不统一的局面。青铜器铭文是研究我国奴隶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早期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当时汉字发展的珍贵资料。,中国的青铜器体现了政治、宗教和美术的结合。造型、纹饰、铭文是体现青铜之美的三个方面。由于我国的青铜工艺的发展几乎与奴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同步,以致于人们把奴隶社会称作“青铜时代”。,拓展与探究,探究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特点,纹饰与用途,提交多媒体报告.,与伙伴们一起,搜索调查分析获取有用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