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35张)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4485183 上传时间:2024-10-04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1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35张)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35张)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35张)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第11课,1,【,单元引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各民族之间,既有和睦相处,,也,有矛盾冲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隋唐时期,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宋辽夏金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并未中断;,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中国古代史上民族关系如何?,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怎样?,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单元引言】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2,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一)秦朝,1.,民族分布,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夫,余,乌 桓,匈奴,羌,氐,东,越,南越,西南夷,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一)秦朝1.民族分布秦朝是我国,2.,秦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表现,中央:设官,管理,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典客:秦置,为九卿之一),地方:,北方:军事,南方:行政管辖,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2.秦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表现中央,(二)汉朝的民族关系,(二)汉朝的民族关系,5,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设官: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典客沿变而来),2、管理:,军事,打击,汉武帝,北击匈奴,北面,措施,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设官: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秦朝,行政管辖,西面,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合称,“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设,西域都护府,(,定位汉朝,),,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护乌桓都尉,东北,行政管辖西面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合称“河西四郡”,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屯戍,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军事:,有利于抵御匈奴的入侵。,降低了军费开支。,对边疆,: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民族间,:推动了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国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后世:,为曹魏屯田制奠定了基础,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屯戍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1)民族事务管理,机构,与制度:,管理,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制度:,隋朝,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民族事务管理机构与制度:管理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9,北方、西北:,突,厥、吐谷浑、党项等族,归附隋,朝,加强对岭南各族治理,册封冼夫人,边疆设郡县,各民族首领任郡守,或县令,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加强接触,(,2,),隋朝,民族,关系的概况,:,北方、西北:突厥、吐谷浑、党项等族归附隋朝(2)隋朝民族关,10,谯,qio,国夫人,(,512,601,年,),又称,冼夫人,,南北朝时期高凉郡,(,今广东茂名,),人,,,俚人,(,壮族先民,),首领。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她历经梁、陈、隋三朝,,,顺应历史潮流,致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功勋卓著,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隋书,北史,为她立传,,,资治通鉴,亦有记载,。,谯qio国夫人(512601年)又称冼夫人,南北朝时,11,东 突 厥,武力,征服,、,册封,突厥贵族管理故地、设机构,西 突 厥,武力,征服,、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回 纥,册封,首领为怀仁可汗,吐 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唐蕃,会盟,粟末靺鞨,唐玄宗,册封,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封南诏王和南诏子弟入唐学习,设机构,一、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1,)军事征服(,2,)设置军政机构(,3,)册封(,4,)和亲(,5,)会盟(,6,)朝贡贸易和互市贸易,二、举措特点:,华夷一体,,手段,多样,恩,威,并举,因俗而治,因地制宜,东 突 厥武力征服、册封突厥贵族管理故地、设机构加封南诏,12,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异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13,“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拉萨大昭寺唐蕃会盟碑,“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拉萨大昭寺唐蕃会盟碑,14,“,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15,“天可汗”,的意义有二,:,第一,,“可汗”,汗号为北方及西域诸国君长所上之尊号。,第二,北方游牧民族以“天”为最高的信仰对象,因此,作为统治者必须有天命,是为汗权神授的意,涵。“天可汗”,汗号其意义在于赋有“天可汗”汗号者等同于天,,则,“天可汗”的地位,,超越,包括突厥大可汗在内的所有游牧世界的统治者。据此,“天可汗”得以号令包括突厥大可汗在内的所有游牧世界的统治者,是为所谓前无古人的游牧世界王者称号。,摘编自林冠群,隋唐君主可汗号比较研究,“天可汗”的意义有二:,16,4.,宋朝,宋与各民族政权长期并立(,2,),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交流交融从没中断,(,3,)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宋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4.宋朝宋与各民族政权长期并立(2)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17,“行汉法”,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政策和边疆治理,“行汉法”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18,经济,上:,重视农桑,,禁止蒙古贵族和军队侵占农田作牧场,下令将一部分牧场恢复为农田;中央设立,劝农司,,派人前往各地劝农课桑;由官方组织,编撰农书,,总结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治理黄河,。,政治,上:提倡文治,;,参照中原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枢密院,管理军事;设御史台,负责监察官吏,;恢复科举制;,建立的行省制度,是郡县制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经济上:重视农桑,禁止蒙古贵族和军队侵占农田作牧场,下令将一,19,“行汉法”,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行汉法”,20,等 级,名 称,构 成,第一等,蒙古人,蒙古人,元朝之“国族”,第二等,色目人,西北、西域各族,包括党项、畏兀儿、吐蕃、回回等,第三等,汉 人,原金朝统治区内的汉族、契丹、女真等,包括云南、四川各族,第四等,南 人,原南宋境内以汉族为主的各族,四等人制,等 级名 称构 成第一等蒙古人蒙古人,元朝之“国族”,21,“行,汉法”,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西藏,地区,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行汉法”,22,地图册,45,页,地图册45页,23,方位,管辖和交往方式,北方,东北,西北,西南,西藏,虽然,明朝在广大边境地区不设置流官管理,也未曾都进行编户齐民,但以都司卫所的形式,仍然可以有效控制这些地区。这些地区的官民百姓,对明王朝也保持着高度的文化认同。这些地区仍然是明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彭勇明史,“土司”又称“土官”,是由中央王朝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与蒙古战和,筑长城,置军镇,(,九边,),;开设马市和边境贸易,管辖女真族,设都司、卫、所,管辖蒙古、畏兀儿。设卫所,任命土司治理西南少数民族,管辖藏族,封授僧俗首领,设羁縻机构,开展茶马互市,防御与贸易,羁縻卫所,羁縻卫所,羁縻土司,册封、机构、贸易,方位管辖和交往方式北方 东北 西北 西南 西藏 虽然明朝在广,24,地图册,45,页,满蒙联姻,册封达赖班禅,设西宁、驻藏办事大臣,平定准格尔部叛乱,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当地与内地联系;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边疆政策的意义:,有效管辖边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和经济文化往来;统一多民族国家更加巩固;奠定现代中国版图。,地图册 45页满蒙联姻册封达赖班禅,设西宁、驻藏办事大臣平定,25,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的谕旨,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乾隆帝设金奔巴制,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的谕旨顺治帝接见五世达,26,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隋唐时期: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明朝,:,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梳理从秦到清在中央设置的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梳理从秦到清在,27,方式,趋势,形成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在中央设立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和官职;在民族地区设立郡县或者羁縻性质的机构;对少数民族上层进行册封。,经济上的往来:在边疆地区设立榷场等讲行互市贸易;与少数民族进行贡赐、茶马贸易等,民族冲突:主要是进行战争,社会文化交融:各民族间的杂居、通婚、生活习俗的影响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方式 趋势形成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在中央设立,汉打通海路通道,陆路通大秦,海路到达印度南部,、,倭国,(,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汉打通海路通道 陆路通大秦 海路到达印度南部,29,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35张),30,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35张),31,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35张),32,4,、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1,)朝贡体制与朝贡贸易:,朝贡体制,含义,:,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以儒家价值为基础,以中原王朝为宗主、以属国和藩部为臣属,以,厚往薄来为基本原则,而建构的,区域性国际体系,。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与,中原王朝,具有君、臣等级色彩。,朝贡贸易:,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特点,:,厚往薄来,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影响,:,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4、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1)朝贡体制与朝贡贸易:朝贡体制含义,33,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向近代外交转型的缓慢和曲折,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34,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1由,35,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第11课,36,【,单元引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各民族之间,既有和睦相处,,也,有矛盾冲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隋唐时期,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宋辽夏金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并未中断;,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中国古代史上民族关系如何?,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怎样?,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单元引言】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37,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一)秦朝,1.,民族分布,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夫,余,乌 桓,匈奴,羌,氐,东,越,南越,西南夷,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一)秦朝1.民族分布秦朝是我国,2.,秦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表现,中央:设官,管理,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典客:秦置,为九卿之一),地方:,北方:军事,南方:行政管辖,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2.秦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表现中央,(二)汉朝的民族关系,(二)汉朝的民族关系,40,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设官: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典客沿变而来),2、管理:,军事,打击,汉武帝,北击匈奴,北面,措施,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设官: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秦朝,行政管辖,西面,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合称,“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设,西域都护府,(,定位汉朝,),,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护乌桓都尉,东北,行政管辖西面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合称“河西四郡”,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屯戍,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军事:,有利于抵御匈奴的入侵。,降低了军费开支。,对边疆,: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民族间,:推动了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国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后世:,为曹魏屯田制奠定了基础,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屯戍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1)民族事务管理,机构,与制度:,管理,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制度:,隋朝,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民族事务管理机构与制度:管理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44,北方、西北:,突,厥、吐谷浑、党项等族,归附隋,朝,加强对岭南各族治理,册封冼夫人,边疆设郡县,各民族首领任郡守,或县令,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加强接触,(,2,),隋朝,民族,关系的概况,:,北方、西北:突厥、吐谷浑、党项等族归附隋朝(2)隋朝民族关,45,谯,qio,国夫人,(,512,601,年,),又称,冼夫人,,南北朝时期高凉郡,(,今广东茂名,),人,,,俚人,(,壮族先民,),首领。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她历经梁、陈、隋三朝,,,顺应历史潮流,致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功勋卓著,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隋书,北史,为她立传,,,资治通鉴,亦有记载,。,谯qio国夫人(512601年)又称冼夫人,南北朝时,46,东 突 厥,武力,征服,、,册封,突厥贵族管理故地、设机构,西 突 厥,武力,征服,、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回 纥,册封,首领为怀仁可汗,吐 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唐蕃,会盟,粟末靺鞨,唐玄宗,册封,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封南诏王和南诏子弟入唐学习,设机构,一、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1,)军事征服(,2,)设置军政机构(,3,)册封(,4,)和亲(,5,)会盟(,6,)朝贡贸易和互市贸易,二、举措特点:,华夷一体,,手段,多样,恩,威,并举,因俗而治,因地制宜,东 突 厥武力征服、册封突厥贵族管理故地、设机构加封南诏,47,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异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48,“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拉萨大昭寺唐蕃会盟碑,“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拉萨大昭寺唐蕃会盟碑,49,“,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50,“天可汗”,的意义有二,:,第一,,“可汗”,汗号为北方及西域诸国君长所上之尊号。,第二,北方游牧民族以“天”为最高的信仰对象,因此,作为统治者必须有天命,是为汗权神授的意,涵。“天可汗”,汗号其意义在于赋有“天可汗”汗号者等同于天,,则,“天可汗”的地位,,超越,包括突厥大可汗在内的所有游牧世界的统治者。据此,“天可汗”得以号令包括突厥大可汗在内的所有游牧世界的统治者,是为所谓前无古人的游牧世界王者称号。,摘编自林冠群,隋唐君主可汗号比较研究,“天可汗”的意义有二:,51,4.,宋朝,宋与各民族政权长期并立(,2,),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交流交融从没中断,(,3,)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宋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4.宋朝宋与各民族政权长期并立(2)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52,“行汉法”,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政策和边疆治理,“行汉法”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53,经济,上:,重视农桑,,禁止蒙古贵族和军队侵占农田作牧场,下令将一部分牧场恢复为农田;中央设立,劝农司,,派人前往各地劝农课桑;由官方组织,编撰农书,,总结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治理黄河,。,政治,上:提倡文治,;,参照中原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枢密院,管理军事;设御史台,负责监察官吏,;恢复科举制;,建立的行省制度,是郡县制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经济上:重视农桑,禁止蒙古贵族和军队侵占农田作牧场,下令将一,54,“行汉法”,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行汉法”,55,等 级,名 称,构 成,第一等,蒙古人,蒙古人,元朝之“国族”,第二等,色目人,西北、西域各族,包括党项、畏兀儿、吐蕃、回回等,第三等,汉 人,原金朝统治区内的汉族、契丹、女真等,包括云南、四川各族,第四等,南 人,原南宋境内以汉族为主的各族,四等人制,等 级名 称构 成第一等蒙古人蒙古人,元朝之“国族”,56,“行,汉法”,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西藏,地区,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行汉法”,57,地图册,45,页,地图册45页,58,方位,管辖和交往方式,北方,东北,西北,西南,西藏,虽然,明朝在广大边境地区不设置流官管理,也未曾都进行编户齐民,但以都司卫所的形式,仍然可以有效控制这些地区。这些地区的官民百姓,对明王朝也保持着高度的文化认同。这些地区仍然是明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彭勇明史,“土司”又称“土官”,是由中央王朝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与蒙古战和,筑长城,置军镇,(,九边,),;开设马市和边境贸易,管辖女真族,设都司、卫、所,管辖蒙古、畏兀儿。设卫所,任命土司治理西南少数民族,管辖藏族,封授僧俗首领,设羁縻机构,开展茶马互市,防御与贸易,羁縻卫所,羁縻卫所,羁縻土司,册封、机构、贸易,方位管辖和交往方式北方 东北 西北 西南 西藏 虽然明朝在广,59,地图册,45,页,满蒙联姻,册封达赖班禅,设西宁、驻藏办事大臣,平定准格尔部叛乱,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当地与内地联系;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边疆政策的意义:,有效管辖边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和经济文化往来;统一多民族国家更加巩固;奠定现代中国版图。,地图册 45页满蒙联姻册封达赖班禅,设西宁、驻藏办事大臣平定,60,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的谕旨,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乾隆帝设金奔巴制,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的谕旨顺治帝接见五世达,61,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隋唐时期: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明朝,:,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梳理从秦到清在中央设置的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梳理从秦到清在,62,方式,趋势,形成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在中央设立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和官职;在民族地区设立郡县或者羁縻性质的机构;对少数民族上层进行册封。,经济上的往来:在边疆地区设立榷场等讲行互市贸易;与少数民族进行贡赐、茶马贸易等,民族冲突:主要是进行战争,社会文化交融:各民族间的杂居、通婚、生活习俗的影响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方式 趋势形成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在中央设立,汉打通海路通道,陆路通大秦,海路到达印度南部,、,倭国,(,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汉打通海路通道 陆路通大秦 海路到达印度南部,64,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35张),65,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35张),66,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35张),67,4,、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1,)朝贡体制与朝贡贸易:,朝贡体制,含义,:,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以儒家价值为基础,以中原王朝为宗主、以属国和藩部为臣属,以,厚往薄来为基本原则,而建构的,区域性国际体系,。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与,中原王朝,具有君、臣等级色彩。,朝贡贸易:,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特点,:,厚往薄来,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影响,:,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4、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1)朝贡体制与朝贡贸易:朝贡体制含义,68,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向近代外交转型的缓慢和曲折,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69,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1由,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