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克思ppt课件

上传人:vosvybf****vycfil... 文档编号:244453824 上传时间:2024-10-0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卡尔马克思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卡尔马克思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卡尔马克思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卡尔马克思,(1818-1883),1,马克思,2,恩格斯(1820-1895):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作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3,第一节 马克思早年的思想历程:,从青年黑格尔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4,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出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是的一个律师家庭。,1835年,马克思中学毕业后先后在波恩大学法律系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1841年在耶拿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马克思本想在大学谋求一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但未能如愿。,随后,马克思便以记者、编辑、社会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职业为生,颠沛流离与德国、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国家。,5,马克思与其亲密战友恩格斯的合作著书共产党宣言以及、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在世时发表了第1卷)对19世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与指导作用。马克思从而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精神导师以及工人组织“第一国际”的实际领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思想的影响愈日俱增,并使马克思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6,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与19世纪的大多数思想家一样,是针对早期现代性危机而产生的。,现代性危机,:,源于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后由启蒙运动推动发展起来的反封建文化运动被称为现代性。其现代化的过程将人类从传统中解放出来并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同时,引发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理性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对立,造成了在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对立、自由的丧失、人类精神的无处回归等现代性的危机。,7,马克思将经济关系与财产关系理解为全部社会关系中最核心、最本质、最基础的部分。,他试图用经济运动的规律和机制来解释早期自由主义社会体制的各种矛盾和危机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法。,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思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是现代社会一切矛盾和危机的最终根源,要消除各种矛盾和危机就必须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制度。,马克思的独特之处是,他力图用一种现代科学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证明,来看待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社会问题根源观。他的学说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8,1842至1845年,马克思的思想曾经历过重要的转变。,最初促使马克思走上理论研究之路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专制统治下不同社会阶级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国家处理冲突时应起到的作用。,1842年博士毕业后,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遇到了一系列的社会事件:关于出版自由的斗争、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地区农民的悲诉等。,通过对社会实践的评论与分析,马克思感到自己原本信奉的黑格尔主义与现实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矛盾。,9,黑格尔(1770-1831)的唯心主义社会理论:,社会现象的本质是伦理理性,伦理理性的真谛是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统一,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都只是伦理理性的表现或自身发展的几个逻辑环节。,从家庭到市民社会再到国家,是一个伦理理性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10,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哲学家。,11,马克思对黑格尔理论的怀疑:,依照黑格尔的理论,国家是理性的最高体现,是以普遍利益本身为目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国家机构却是站在封建贵族等有产阶级的立场上,体现并维护他们的利益。,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不是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而是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这种思路把马克思的思想引导到物质的生活关系的观念上。,12,马克思的政治立场的形成:立意捍卫被压迫群体的利益,推动被压迫群体的解放。,1843年马克思迁居法国后,便将批判和推翻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促成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当做自己终身的理论活动目标。,13,对于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深化了马克思对自由、平等、解放等启蒙观念的理解,进而马克思明确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两个概念。,“政治解放”是指国家从宗教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市民社会和个人从专制国家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个人的政治权利从财产权的传统约束中解放出来。,但政治解放并没有导致人的彻底解放。,“人类的解放”是指人与其类本质的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重新统一;是不仅在政治领域,而且还在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真正、彻底地实现人权、自由和平等。,14,马克思还明确到,实现人类解放的重要前提是废除私有财产。正是私有财产把人变成了孤立的、封闭的、脱离了人的本质和共同体的利己主义的人,造成了人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分裂、人的现实存在与其类本质之间的分裂,导致了人与人的种种矛盾和冲突。,马克思还明确到,人类解放运动只能由无产阶级来完成。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一个其利益与人类解放密切相连的阶级。,15,在放弃对黑格尔主义的信奉之后,马克思的观点中带有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和十八九世纪的许多思想家一样运用人道主义的公式来描述社会历史运动的过程。,人道主义的公式是:,人性的存在人性的丧失(异化)人性的复归,16,马克思认为人类的永恒的、抽象不变的本质是一种更具有物质性的活动,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即是劳动)。,还认为,在进一步的社会历史运动中人类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本质。私有制下的劳动是一种非人的异化劳动。,社会运动的理想目标就是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一个使人类劳动的自由自觉的本质得以复归的新社会(即是共产主义社会)。,17,随着对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分析的深入,马克思的分析论证方法有了较大的变化。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逐渐成形。,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马克思把人性理解为历史地变化的东西;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矛盾中理解社会运动和变迁的过程;把社会过程理解为一个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性和社会不断由低级到高级提升的永无止境的进步过程。,18,由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再仅仅是出自于对人类解放的人道主义诉求,而且还是出自于对客观历史规律的科学揭示、出自于对资本主义继续作为一种社会生产方式之缺乏效力的科学判断。,同时,共产主义也不再仅仅是作为人类解放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作为组织社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方式。,19,第二节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历史唯物主义,20,一、社会形态理论,基本概念,(,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用来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为了进行物质生产过程而形成的社会交往或社会联系。,21,(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的经济结构。它是人们的物质生产过程当中形成的全部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结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部法律政治设施、和社会意识形式。,(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社会存在,是在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以人们的意识独立存在的社会现实。,社会意识是以图像或符号形式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以反映社会现实为内容的观念。,22,(4)“社会形态”的概念,特定类型的,社会形态,是、特定类型的生产力状况、与该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部法律的政治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的有机统一。,23,2.基本命题,(1)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要和生产力相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生产过程的内容和具体形式的关系,二者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得到统一。,生产关系不是永恒不变的,是必须随着物质生产过程的内容及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和改变的。,24,(2)上层建筑的性质一定要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经济基础是法律和政治设施、社会意识形式等要素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即是上层建筑得以形成和变化的根源。而上层建筑则是竖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内容和状况不是永恒不变的,是必须也必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历史性地变化着。,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25,(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即是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人们头脑中的意识(模糊幻想)是他们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26,二、社会变迁理论,不存在着永恒不变的一般社会,历史就是诸种社会形态在一定规律作用下依次更替的过程。,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力,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冲突、不相适应。,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受到破坏时,社会形态的稳定协调的运行条件便不复存在。,27,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导致社会革命的到来。,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生产力是一个更加活跃、更易变化的因素,所以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状况的变化是引发整个社会形态发生变化的最终因素。,社会变迁的逻辑: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变革生产力的发展,28,2.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和未来方向,人类社会经历过的所有制形式:,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人类社会将要经历的所有制形式是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生产资料将重新由社会共同体统一占有和管理,固定分工和阶级对立等现象将会消失,每个人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活动,资产阶级社会是人类最后一个对抗性的社会形态,最终将被共产主义所代替。,29,19世纪50年代初,马克思开始关注东方社会。,马克思对亚洲式社会的看法:,他认为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古代的所有制形式、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封建社会)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三种原始所有制形式。,30,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马克思对“阶级”的看法:是从特定生产关系中形成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体的集合,是个人所结成的、受他们的与另一阶级相对立的共同利益所制约的共同关系。,阶级是一种特殊的对抗性的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31,阶级与劳动分工的密切关联:,阶级本质上是由于劳动分工而形成的一些社会集团。阶级关系的本质就是分工关系。,分工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以及所有制本身的各种形式。,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就是所有制的各个不同形式,也是阶级关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32,阶级与生产力的关系:,阶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少量剩余劳动产品后产生的。,在被迫专门从事劳动的大多数人之外,形成了一个脱离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它掌握劳动管理、国家事务、司法等社会共同事务。,阶级性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形式。,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使得通过阶级性的劳动分工来发展生产力成为不必要时,阶级关系才会消失。,33,阶级与统治:,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阶级性生产关系会要求有一定的政治、法律与思想上层建筑来为它服务。,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要通过上层建筑的控制来维护自己在生产过程中的统治。,在阶级社会中,国家和法律(甚至包括思想)都必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34,阶级斗争:,阶级的存在必然导致阶级间的冲突和斗争。,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等一切历史上的斗争,实际上只是各社会阶级的斗争的表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历史时期,新旧生产关系(以及新旧上层建筑)之间的更替也必然要通过代表新旧生产关系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来实现。,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直接力量。,35,马克思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独特之处:,(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36,第三节 马克思论现代性:资本主义及其后果,37,历史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