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文 獻 學 概 要,主讲人:,陳 彩 雲,博士,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一、治学门径目录之学,本节主要任务:,了解中国文献目录学的悠久历史与主要成就。,了解古典目录的分类与沿革。,认识掌握目录学是治学的重要门径及如何利用目录学著作。,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书目: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姚明达中国目录学史,清代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目录的定义,目:本义是指人的眼睛,引申为逐一称述的条目、细目等。,錄:說文說:錄,刻木錄錄也,象形。由刻木之义,引申为记录、抄写和次第、册籍等意思。,所谓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古代称为“提要”、“叙录”、“解题”等。目录学则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之学,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一书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书的篇名和该书各篇叙录(写作意图)。如易,序卦传,诗经小序,史记太史公自序等。今本目录均为后人增入。,群书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和叙录。是目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我国目录一词以汉书最早。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洪烈。,目录学含义,刘向、刘歆父子进行详著篇目、确立定本、分类立目、辨明学术源流,撰写书录,揭示图书内容价值等大量工作,不少学者,中国目录学起源于西汉末年。,隋书经籍志:“汉时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剖析源流,各有其部,推寻事迹,疑则古之制也。自是以后,不能辨其流别,但记书名而已。”,章学诚校雠广义言: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古人著录,不徒为甲乙部次计。盖部次流别,申明大道,叙列九流百氏之学,使之绳贯珠联,无少缺逸,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余嘉锡目录学发微:盖吾国从来之目录学,其意义皆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所由与藏书之薄籍,自名鉴赏,图书馆之编目仅便检查者异也。,2、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书名项为著录文献的名称、篇(卷)数以及作者姓名、附录等内容,反映图书的外貌特征,。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隋书经籍志),章学诚文史通义繁称:“古人著书,往往不标篇名,后人校雠,即以篇首字句名篇;不标书名,后世校雠,即以其人名书。”如先秦诸子著作墨子、孟子等,孟子有“梁惠王”、“公孙丑”等七篇均取各篇开首数字,荀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叙录的源起与体例特点,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叙录起源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等,都是叙录体目录学。,上海图书馆藏清卢文弨辑校稿本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晁公武(约,1104,约,1183,),字子止,号昭德先生,澶州清丰(今山东巨野县)人,著名,目录学家,二十余岁逢“靖康之乱”,入蜀寓居嘉州(今四川乐山)。登进士第后,为四川转运副使井度属官。井度“天资好书”,是南宋初四川的一位藏书家,临终前将藏书尽送晁公武,成为撰录郡斋读书志的主要依据,赖此书可知北宋以来的学术演变。,郡斋读书志:毛诗正义四十卷。右唐孔颖达等撰。据刘炫、刘焯疏为本,删其所烦而增其所简云。自晋室东迁,学有南北之异。南学简约,得其英华;北学深博,穷其枝叶。至颖达始著义疏,混南北之异,虽未必尽得圣人之意,而刑名度数亦已详矣。自兹以后,大而郊、社、宗庙,细而冠、婚、丧、祭,其仪法莫不本此。元丰以来,废而不行,甚无谓也。,类序的种类与学术意义,类序包括各大类(略、部)之序和小类(种、类)之序两种,。类序为古代目录中介绍某一类图书学术流变、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与叙录一起,体现了古代目录学“辨彰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四库全书总目凡例:“四部之首各冠以总序,撮述其源流正变,以挈纲领。四十三类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详述其分并改隶,以析条目。,隋书,经籍志子部,凡諸子,合八百五十三部,六千四百三十七卷。易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儒、道、小說,聖人之教也,而有所偏。兵及醫方,聖人之政也,所施各異。世之治也,列在眾職,下至衰亂,官失其守。或以其業遊說諸侯,各崇所習,分鑣並騖。若使總而不遺,折之中道,亦可以興化致治者矣。漢書有諸子、兵書、數術、方伎之略,今合而敘之,爲十四種,謂之子部。,郡斋读书志,文字之学凡有三:其一体制,谓点画有纵衡曲直之殊;其二训诂,谓称谓有古今雅俗之异;其三音韵,谓呼吸有清浊高下之不同。论体制之书,说文之类是也;论训诂之书,尔雅、方言之类是也;论音韵之书,沈约四声谱及西域反切之学是也。三者虽各一家,其实皆小学之类。而艺文志独以尔雅附孝经类,经籍志又以附论语类,皆非是。今依四库书目,置于小学之首。,目录序文,古代目录除书名、叙录、类序外,还有介绍整部目录书的序文,列于卷首。,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肴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今删其要,以备篇辑。”,3、,古代目录的分类沿革,六分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创始于,刘向的,七略,。,(1)六艺略(九种):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2)诸子略(十种):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3)诗赋略(五种):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4)兵书略(四种):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5)数术略(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6)方技略(四种):医经、经方、房中、神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导引图。,从六类到四部,随着学术和文献状况的发展演变,图书分类法也在不断加以调整或改革。由七略六分法到四部分类并最终成为图书分类的主流,其本身就是一部学术史的折射。,西晋秘书监荀勖因中经而著中经新簿,分群籍为甲乙丙丁四部,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发展荀勖、李充四部分类法,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隋志分经部10类,史部13类,子部14类,集部3类,附加道、佛15类,构成55类图书分类。,四部分类,经学相对稳定,始终处于目录的首位。,史学著作得到发展,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仅次于经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诸子百家之学开始衰落,诸子,兵书、方技等书合为子部。,魏晋后,文集开始增多。,道经、佛经虽然取得一定地位,但未在目录中取得正统地位,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刘勰撰,经史子集四部,经部:经部著录儒家经典与后儒解经之著作,以及与学习经书有关的读物如小学之类。,就是儒学十三经及其注释书。,史部:汉志无史籍类,而附于“六艺”之“春秋”类中。晋荀勖中经新簿始设史籍,后对史籍划分渐细,,分,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略录,。,后世仍有调整增设。,子部内容庞杂,包罗哲学、军事、农业、医药、天文、数学、艺术、手工、饮食、动植物及阴阳五行、风水占卜和类书等各方面著述。其小说类还包括小说一类文学作品。,集部:以汉志诗赋略为基础不断扩展而来。隋志有“楚辞”、“别集”、“总集”三类,后世增设“文史”,四库全书总目又增设“词曲”,共为五类。,4、,古代目录书的类别,官修目录,为朝廷主持对国家藏书进行校理后所编的国家图书目录。宋崇文总目,王尧臣撰,已佚。明文渊阁书目,杨士奇撰,。,明永乐大典目录,解缙等撰。清四库全书总目,纪昀等撰。基本代表各个时期国家藏书水平,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文化学术事业发展状况。,私人藏书目录为古代目录中最丰富多样的一类,尤以宋、明、清三代为盛。多数著录详细,加以提要,对读书治学极有帮助。私人书目又因收录正统书目不收之小说、戏曲等,因而可补官修之缺。,钱曾,明末清初常熟人,钱谦益之侄子,著有读书敏求记。,其他目录,丛书目录:一部丛书下的目录,如介绍过的中国丛书综录等。,地方文献目录,以一个地区有关的图书为对象编制成的目录书。如清代孙诒让的温州经籍志、朱士嘉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专科目录:某一专门呢学科有关的图书书目编制成的目录。,目录之目录,周贞亮、李之鼎书目举要,列举汉代至清末的各种书目270多种。,查历代书籍著录,历朝正史均修撰有艺文志记录一代经籍之盛,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哈佛燕京学社1933年编)。,汇集15种 艺文志和5种书目所收先秦到清末的4万多种图书,按书名和作者编成索引。,如唐韩愈作品。论语注:唐1/14b ;顺宗实录 唐2/12b;宋2/3b,孟子注:宋4/2a,西掖雅言:宋7/6b ,昌黎文集序传碑记:宋 7/6b ,韩愈遗文 宋7/6b ,韩愈集 唐4/14a 宋7/6b,5、,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第一:对了解历代文献状况与学术盛衰的意义。,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荀况以来至西汉时期诗歌辞赋作品共106家,1318篇,其中1254篇为西汉之作。据此可知西汉诗赋创作之发展状况,而秦代仅有“杂赋九篇”,没有诗歌,又可见秦代无文的状况。,如旧唐志著录:儒家二十八家,凡七百七十六卷,著录道家一百二十五部,老子六十一家,庄子十七家,道释诸说四十七家,凡九百六十卷,可见道家及道教受重视的程度,5、,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第二,“辨彰学术,考镜源流”,,把握学术流变的意义。,楚辞者,屈原之所作也。自周室衰乱,诗人寝息,诌佞之道兴,讽刺之辞废。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弟子宋玉,痛惜其师,伤而和之。其后,贾谊、东方朔、刘向、扬雄,嘉其文彩,拟之而作。盖以原楚人也,谓之“楚辞”。然其气质高丽,雅致清远,后之文人,咸不能逮。始汉武帝命淮南王为之章句,旦受诏,食时而奏之,其书今亡。后汉校书郎王逸,集屈原已下,迄于刘向,逸又自为一篇,并叙而注之,今行于世。隋时有释道骞,善读之,能为楚声,音韵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5、,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第三:了解古籍的存亡流变。,中国古代典籍历经厄运,饱受政治禁毁、社会动荡、水火无情等自然灾害,要了解中国古代典籍流变,必须依赖目录书。,第四:辨别古书真伪。,“旧志不著录,而定其伪而可疑”,“旧志记载为已逸,可定为伪”。“今本而旧志著录的卷数篇数和作者不同”。,二、版本学,读书除了注意依靠目录学了解学术史发展外,还要注意版本。,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於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张之洞书目答问曰:“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重视版本的选择和使用,应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思想意识。,1、何为“版本”,书籍的载体由甲骨到青铜到石头再到竹木、缣帛等,逐渐向后世严格意义上的书籍方向发展。,“本”原为木之根,后书籍文献的原本亦称“本”。文选魏都赋注引风俗通云:“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版本之称,正式起于雕版印书。,文本开始大规模复制阶段,产生了阅读何种文本的问题?,何为版本,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曰:“唐以前书籍皆写本,未有摹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学者以传录之艰,故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