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9.5.1,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典型的干燥流程,:,9.5,干燥过程的设计计算,目的,:确定出湿物料干燥到指定的含水量所需除去的水分量及,所需的空气量。,q,m,L,t,0,H,0,I,0,t,1,H,1,I,1,t,2,H,2,I,2,q,m,1,1,X,1,q,m,2,2,X,2,L,D,P,干燥器物料与热量衡算,(,1,)湿物料的水分蒸发量,或,又,所以,(,2,)空气用量,进入和排出干燥器的湿分相等,故有:,干空气用量:,kg/s,kg/s,单位空气消耗量(比空气消耗量):,,,kg,干空气,/kg,水,换算为湿空气的质量为:,换算为湿气体的体积量为:,,,kg,湿空气,/s,,,m,3,湿空气,/s,9.5.2,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及干燥器的热效率,(,1,)热量衡算,目的,:确定干燥器的出口空气状态参数或所需的加热量。,基准:,连续式干燥器的热量衡算以单位时间为基准,,间歇式干燥器则以一次干燥周期为基准。,q,m,L,t,0,H,0,I,0,t,1,H,1,I,1,t,2,H,2,I,2,q,m,1,1,X,1,q,m,2,2,X,2,L,D,P,干燥器物料与热量衡算,全系统的热量衡算,进一步简化整理得:,或,预热器的耗热量,该过程为,恒湿增温,过程 。,忽略热损失,有:,输入热量,输出热量,1.,湿物料带入的热量,干产品带入:,q,m,2,c,m,1,蒸发水分带入:,q,mW,c,w,1,1,干产品带出,:,q,m,2,c,m,2,2.,空气带入:,q,mL,I,1,=,q,mL,(1.01+1.88,H,1,),t,1,+,r,0,H,1,2,空气带出,:,q,mL,I,2,=,q,mL,(1.01+1.88,H,2,),t,2,+,r,0,H,2,3,干燥器内补充加热:,D,3,干燥器内热损失:,L,表中,干燥器热量衡算,以干燥器为衡算系统,热量收支情况如下表所示:,(,产品升温热量,),由此可列出干燥器的热量衡算式:,令,将 带入,整理得:,或,kW/kg,因,I=c,H,t+r,0,H,,,如不计干燥过程中,c,H,的变化,则上式可改写为:,(,2,) 理想干燥过程和非理想干燥过程,无热损失;,不加入补充热量;,物料足够湿润。,理想干燥过程,理想干燥过程为,等焓过程,,近似,绝热饱和过程,。,干燥器出口空气状态亦可利用图解法在湿度图中直接求得:,对于理想干燥过程 ,有:,B,A,H,=,0.08,t,t,0,t,2,t,1,H,0,=,H,1,C,H,2,非理想干燥过程,非理想干燥过程为非等焓干燥过程;,空气状态不是沿绝热饱和线变化 ;,实际的干燥过程大多为非理想干燥过程。,出口状态参数需由下式计算求得:,干燥器的热效率,常用的干燥器的热效率定义为:干燥过程中,蒸发水分所消耗的热量与加入系统的热量之比。即:,式中,如干燥器中空气所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气化湿物料中的水分 ,,则:,干燥器中无补充热量,则,若忽略湿比热容的变化,则,关于热效率:,可以表示热利用的程度,但还不能以此判别设计或操作的优劣;,降低空气出口温度,t,2,和提高空气的出口湿度,H,2,,,可以减少废气带出的热量,减少空气用量,提高热效率;,用热空气作干燥介质时,热效率,=,30-60%,;,应用部分废气循环时,,=,50-75%,;,热空气的漏出或冷空气的漏入会降低干燥器的热效率;,尽量利用废气中的热量,如用废气预热冷空气或湿物料,减少设备和管道的热损失,都有助于热效率的提高。,9.5.3,干燥时间的计算,(,1,),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时间计算(间歇过程),a,),恒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R,的求取:,干燥速率,R,可由实验测定,所用实验条件必须与待设计的干燥器的条件(如干燥器型式、空气流速及空气的状态、湿物料的堆积厚度等)相同。,也可按传质或传热速率式估算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R,。,k,H,、,h,可由实验求得 ,可供参考的经验式:,W/m,2,o,C,适用范围:,空气平行流过物料表面,或,空气垂直流向固体表面,适用于:,b,),降速阶段的干燥时间,积分法,求解:,干燥曲线已知,将,1/R,对相应的,X,值进行标绘,求得,X,2,-,X,c,之间的面积,再由上式求得时间,2,。,特点:,比较准确,但计算较繁,且事先应具有从实验获得的与生产条件相仿的干燥速度曲线。,近似计算,简化:,当降速段的速率曲线近似地以临界,C,点与平衡含水量,E,点的联线替代降速段曲线时,则,R,与,X,-,X,*,成正比。,计算式:,简化后,推导得降速阶段干燥时间,2,为:,对多孔性物料,符合毛细管理论的干燥过程适宜采用这种方法。,按扩散理论计算,对于厚度为,l,的平板,当侧面和底面绝热,干燥只在表面上进行时,在干燥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最终含水量为,X,2,所需降速干燥时间为:,c,),总的干燥时间,=,1,+,2,注,:上式中的,D,L,为常数,但,D,L,是随含水量和温度而变化的,含水量越大,温度越高,,D,L,越大,计算时应采用实验所得的平均值。,(,2,)非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时间计算(连续过程),实际干燥过程,干燥条件不是恒定的。,一连续逆流干燥器物料与空气的温度沿流程的分布曲线 :,区,:预热区 ,可忽略不计,区,:干燥的第一阶段,区,:干燥的第二阶段,干燥器长,温度,H,2,t,2,X,1,1,X,1,t,w,X,C,t,w,X,2,2,H,2,t,2,H,C,t,C,H,1,t,1,忽略预热段,其它两段的干燥时间可分别计算如下:,a,),干燥的第一阶段,在干燥的第一阶段,任一截面都可写出传递速率关系:,任一微元距离内,空气与湿物料逆流接触的时间为,d,,,相应的湿度和水分含量的变化为,dH,与,dX,,,根据物料衡算有:,若干燥的第一阶段为绝热冷却过程,则,k,H,和,H,w,均为常数。,式中,,H,c,为:,设干燥速率与自由水分的关系仍可用下式表示:,b,),干燥的第二阶段,由,物料衡算:,第二阶段的任一截面和物料出口之间做水分的衡算,可得:,如空气的状态变化可视为绝热冷却过程,则,H,w,为常数 ,上式积分后整理得:,c,),总干燥时间,=,1,+,2,(,3,),干燥过程设计参数的确定,进口温度: 为了强化干燥过程,降低设备成本,应,提高,空气的入口温度。,空气的进口温度与湿度,空气出口温度,在并流操作中,一般取气体出口温度比固体出口温度高,1020,在逆流操作中,一般可选,100,作为初步设计值。,降低,空气的出口温度,可减少空气的消耗量、提高热效率、降低操作费用。,进口湿度:空气的进口湿度,愈低,,所需的空气量就愈少。一般情况下,空气的进口湿度决定于当时当地的大气状态。,湿物料的出口温度,目前还没有较精确的计算公式,一般取相似于设计条件下的实验值,或用经验式估算。,物料允许的最高温度,对于细颗粒或液滴并流干燥时,湿物料的出口温度,2,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