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课件

上传人:91274****mpsvz 文档编号:244376110 上传时间:2024-10-0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八章-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八章-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章、盗窃、抢劫与 诈骗犯罪心理,第一节 盗窃犯罪心理,第二节 抢劫犯罪心理,第三节 诈骗犯罪心理,第一节 盗窃犯罪心理,一、盗窃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1.,主观需要与客观现实可能的矛盾。,2.,缺乏羞耻心,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3.,家庭教育不当。,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5.,疏于防范、管理存在漏洞。,6.,销赃渠道畅通。,二、盗窃犯的心理特点,(,一,),认识特点,(,二,),情绪、情感特点,(,三,),意志特点,(,四,),个性心理,1.,需要与动机。,(1),追求享乐型。,(2),积敛财富型。,(3),特殊需要型。,(4),经济困难型。,(5),寻求刺激型。,(6),缓解压力型。,2.,性格与习惯。,3.,能力。,三、盗窃犯的行为特征,(,一,),偷窃犯的行为特征,偷窃犯有预谋型、机会型和冲动型。,(,二,),扒窃犯的行为特征,扒窃分子在作案前的表现主要有四种:乱窜,扒窃分子在电汽车上或车站里是两头窜动,在商店里是上楼下楼到处转,以物色扒窃对象。尾随,扒窃分子选中了对象后,紧紧尾随其后,以便寻找时机作案。钻挤,扒窃分子在上下车或抢购物品人多拥挤时,不往空当钻,专往人边挤。试探,扒窃分子在未弄清被扒对象是否有钱的情况下,用胳膊的下部或手背试探被扒人的衣兜,或借行车的晃动而前后偏向的机会,接触被抢占人的身体,看看拟扒对象反映如何,然后靠近对方,用手掏或刀割法行窃。,返回,第二节 抢劫犯罪心理,一、抢劫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1,、追求物质享乐,2,、追求精神刺激,3,、追求大英雄主义的精神需要,4,、为了摆脱贫困,5,、为了补偿坐牢的损失,二、抢劫犯罪人的心理特点,(,一,),认识特点,1.,野蛮的英雄观,思维方式简单。,2.,仇视社会,追求暴富。,3.,侥幸心理。,(,二,),情绪与意志,抢劫犯罪人多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情绪反应速度快、强度高。尤其是在犯罪现场,与被害人直接接触,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抑止犯罪的意志薄弱,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取得财物和自身安全上,被害人的反抗经常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三,),个性心理,1.,复杂的动机。,(1),物欲动机占主导。,(2),戏谑动机。,(3),报复动机。,2,性格和气质。从性格类型看,抢劫犯罪人多为兴奋型、外倾型,性情暴躁、行为鲁莽,报复心强,心狠手辣,喜欢攻击,争强好胜,具有高敢为性。,3,能力。,4,兴趣、爱好。抢劫犯罪人对武侠小说、动作片等暴力、色情影片比较感兴趣,并乐于模仿,很多人都经常沉迷于酒吧、歌厅、网吧、地下赌场等娱乐场所。,三、抢劫犯罪人的行为特征,1.,凶残性。,2.,强制性。,3.,系列性、流动性。,4.,团伙性。,5.,行为对象。抢劫行为的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那么首选的犯罪目标就是钱多的地方,因此,银行、金店是各类抢劫犯罪人的第一选择。,返回,第三节 诈骗犯罪心理,一、当前我国诈骗违法犯罪的一般情况,当前我国诈骗违法犯罪的情况严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2.,诈骗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3.,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4.,手段不断变换,种类越来越多。,5.,跨境犯罪越来越突出。,6.,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7.,诈骗犯罪团伙化越来越明显(也包括跨境犯罪)。,二、诈骗和被骗心理,(,一,),诈骗者的心理特点,1.,认识方面。,2.,情绪、意志和习惯方面。,3.,个性方面。,(,二,),诈骗者行为特征,1.,伪装、虚假。,2.,矫揉造作。,3.,明显的行为痕迹。,4.,时间上的短暂性。,三、形形色色的诈骗方法,(,一,),冒充各种身份行骗,(,二,),金融诈骗,金融诈骗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贷款诈骗。,2.,保险诈骗。,3.,信用卡和银行卡诈骗。,(,三,),网络诈骗,网络诈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利用网络银行、网络贷款、网络交易、网络拍卖、网络购物等进行诈骗。诈骗者正是抓住了人们图方便、贪小利的心理引人们进入他们所设的“圈套”。,2.,网络传销诈骗。,3.,网络交友诈骗。,4.,网络捐款诈骗。,(,四,),街头诈骗,(,五,),合同诈骗,(,六,)“,幸运中奖”诈骗,(,七,),谎报险情诈骗,(,八,),以刊登假广告进行诈骗,四、行骗者与被骗者之间的心理互动,(,一,),两者之间的心理互动过程,1.,物色,怀疑期。,2.,引诱,松弛期。,3.,行骗,受骗期。,4.,逃避,悔恨期。,(,二,),被骗者受骗的心理原因,1.,有心理弱点的被骗者的受骗原因。,(1),急功近利心理。,(2),盲目崇拜心理。,(3),需求迫切心理。,(4),盲目轻信心理。,(5),投机钻营心理。,(6),趋炎附势心理。,(7),疏于防范心理。,(8),易受暗示心理。,(9),知识不足、缺乏经验。,2.,无过错的被骗者心理。,(1),同情心理。,(2),相近心理。,五、识别诈骗的具体方法,(,一,),从神态表情和举止动作上识别,(,二,),从语言内容上识别,(,三,),从个性特点上识别,(,四,),从冒充的身份上识别,(,五,),从个人一般特点的多变性上识别,(,六,),从伪造的证件和有关文字材料上识别,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