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4197574 上传时间:2024-10-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科学发展观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央党校党建部 蔡志强,基本框架:,一、科学发展观:概念与理论,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三、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四、加强党对和谐社会的领导,一、科学发展观:概念与理论,所谓发展,就是使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和公民权利的需要与欲望方面得到持续提高。是社会、经济、政治三者相互联系的进步过程。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展就是经济和社会循序前进的变革。”,所谓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是指导人们观察、思考、解决重大发展问题并自觉进行发展实践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表述,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一)现代世界发展观的沿革,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推进发展的实践中,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的发展观,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社会综合发展的发展观,(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的演变大致有四个阶段:,1,、,1949,1978,年: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观,.,2,、,1979,1989,年:提出全面发展的观点,但总体上经济发展导向型发展观。,3,、,19892002,年:强调综合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的发展观。,4,、,2003,年,今 科学发展观。,(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内容是,实行有重点的发展,实行以人为本的发展,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实质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将经济增长模式切实转变到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科学发展观的第一次提出:,1999,年,3,月,9,日,胡锦涛在参加九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的审议时,着重就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搞好对外开放和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等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他指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按照市场需求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和流通。特别是在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尤其要强调规模与结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有良好效益的、能给人民带来实惠的发展,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诚心诚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科学的发展观”概念。,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二者的内涵及特点既有不同,又有共同。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的是“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回答的是“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显然,科学发展观是统领,而二者要解决的问题和根本要求,都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也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中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它要求不仅要做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要实现“社会更加和谐”这一重要目标。由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这就决定了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体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科学发展观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我国社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三个重要理念:一是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二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三是统筹兼顾,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三、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1,、制度安排方面。,2,、治理的转型问题。,3,、政党的思想整合问题。,4,、和谐社会如何做到要素齐全?结构和谐?,5,、社会资源破坏严重问题。,(一)科学发展观目标下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基本情况,:,(,二,),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影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因素:,1,、就业的压力。,2,、社会保障的压力。,3,、社会治安的压力。,4,、收入差距扩大的压力。,5,、环境污染、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的压力。,(三)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1,、完善政府管理,提高公共行政的效率。,现代政府理论认为,一个合理的政府规模是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保持政府有效运转的必要条件,当今各国也都非常重视控制政府公务员(或政府雇员)的规模。然而,判断一个国家公务员规模是否偏大,既不能简单地做历史纵向比较,更不能轻易地以绝对数量来衡量。,我国治理中存在的不和谐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结构失衡引发的社会不和谐。,第二,公共政策对弱势群体利益维护的忽视。,第三,制度安排存在的缺陷。制度安排是公共治理和谐的核心。,2,、对国情和基本任务的科学把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党的领导的根本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3,、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特别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科学发展观揭示了中国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如何处理爱民和为民)。,4,、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思想整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忧患意识和节俭意识,多元价值标准下一元的价值导向,规范的组织引导和社会发育,5,、完善教育体系,维护教育公平。,中华民族有着极其浓重的教育情结,晴耕雨读一直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生活写照。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维护了我国社会群体“教育改变命运”的文化传统,对今天的社会稳定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所谓教育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均等享有教育资源且个人受教育权利不被剥夺的过程。表现为个人受教育的权利、机会和起点的公平。确保教育公平,不仅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治理理念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底线保障。,四、加强和改善党对和谐和会建设的领导,所谓领导,就是带领和引导。,党的领导:就是执政党权威运用权力配给社会资源,引导社会成员实现政治目标的过程,即对公共权力和社会的领导过程。,(,一)党的领导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二),着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三)完善政党协调社会的机制。,(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保障社会对党的政策的认同和参与。,(五)完善党的建设的制度机制,落实党内民主,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制度到位,实现党内生活制度化;,二是权利到人,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三是循序渐进,确保民主的有序发展。,健全三种机制:,1,、教育机制。,2,、沟通机制。,3,、监督机制。,谢谢大家!,蔡志强,2009,年,7,月,思考题:,当前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如何通过制度建设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