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论语》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4192053 上传时间:2024-10-0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论语》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专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论语》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专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论语》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论语?,一本论语抵得了十万大军!,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两千年以前的东西了。这么问的,实际他已经预设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读论语有用吗?考试有用吗?找工作有用吗?对比一个信仰基督教的人,他为什么不会问为什么要读圣经这样的问题?,首先,他读圣经不会想到有用的问题。其次,他即使想到圣经的功能, 也会明白圣经在帮助他建立一个信仰体系,给他一个人生依据。,但是在中国,为什么要读论语?论语不仅是提高我们的知识,丰富我们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它拉高了我们的精神层次。,第一,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心智成熟需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正确认识自己;二,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三,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规矩,同时温良恭俭让。,第二,论语是价值体系。,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概括起来,一句话: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建立信仰的书。,前面谈到,信是对不确定的东西信,基本的价值观不需要验证,需要认同。那么,什么叫仰?是相信一个比你高的东西,相信一个引你向上提升的东西。它不叫信服,它叫信仰,要往上看。,所以,信,就是相信一个不确定的东西;但是这个不确定的东西,必须是让你想向上走的。,不是什么不确定的东西都能信。让人堕落的东西不能信。信一个不确定的但引领你往上走的,才叫信仰。,人类是高贵的,但一定要记住一点:人类的高贵,并不是体现在所有的个体身上,人性的伟大和光荣也不是体现在所有的个体的人性上;人性的伟大和光荣,,人类的高贵,往往体现在某一些非常特殊的伟人身上,他们代表着人性的光辉,,人类的高贵,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人,要仰望这样的光辉,这就叫仰,信仰!,论语,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信仰。,人活在现实世界里,但是现实的世界只是“实然的”世界,人追求的是“应然的”世界。,人类世界和动物世界不一样,动物总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人类会改变环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人类向往的更美好的世界,便是应然的世界。,人类失去了对应然世界的向往,人类将会怎样?我们不仅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生活在想象世界中,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人生各有缺憾,但活下去,不就是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人生吗?,读圣经,在于获得人生依据,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人。正如论语也在告诉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也是给我们一生的依据。,论语关乎理想、关乎价值判断,不理解这一点,永远不会明白文化是什么。,论语能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依据呢?论语记载,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可以吗?孔子先反问那人:何以报德?然后,孔子给出了如何对待“怨”的答案: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话很简单,但是里面包含了他对种种价值之间的不断评估以及最终的价值判断。先看“以德报怨”,可以吗?具体到某一个人,就是我伤害你了, 你不计较,你“以德报怨”,作为个体的人,这样选择没有问题。但是,孔子不是在回答一个人的问题,他要回答所有人在所有时间里能不能这样做的问题。孔子考虑的,是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道德体系标准能不能够“以德报怨”。,放在这个角度来看,马上有问题了。如果一个国家的道德体系的标准是“以德报怨”或者提倡、鼓励“以德报怨”,那会导致什么结果呢?,所以,孔子要反问:何以报德?一个人做了坏事,还要对他好,那一个人做了好事,怎么对待他呢?一个人做了好事,对他当然要“以德报德”,那么,对一个人做了坏事也“以德报怨”,最后合并同类项便是,不管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有好报。,如此,既不能制止人做坏事,也不能鼓励人做好事。对坏人好,意味着对好人的不公平。所以,看上去“以德报怨”是道德很高,是绝对的好标准,但到最后,不但没有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反而会促退社会道德。,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跟道德是两码事。所谓理性,是从个人利益最大化来自我考虑问题。道德不是要去改变人的理性,而是去引导人的理性,让做好事的人感觉有好报,让做坏事的人感觉有压力,引导其理性选择做好事而不做坏事。这不是在改变人性,而是在顺应人性。所以从建立道德体系的角度说,不能“以德报怨”。,那能不能“以怨报怨”呢?不能。“冤冤相报何时了”?最严重的是,“以怨报怨”会导致好人堕落得跟坏人一样。当一个社会提倡“以怨报怨”,实际上就在放任全社会的堕落,甚至鼓励全社会的堕落。所以,在如何对待“怨”的问题上,不能“以怨报怨”,也不能提倡“以德报怨”,所以,孔子讲“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做好事的,以德报德,给予鼓励,让更多人做好事;对做坏事的,既然不“以怨报怨”,也不“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报怨”。直是什么?是公正。,对做坏事的人,该受什么惩罚,就给予什么惩罚,不特别宽恕他,也不刻意报复他,报之以公正的审判。,看,这么简短一段对话里,就包含着孔子对三种价值判断的考量。一部论语五百多则,几乎全是这样的价值选择题。读论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系统,更重要的是价值系统,学会做价值判断,提升价值判断能力,成熟心智,明辨是非,懂得善恶美丑,一生进退有依据。,今天讲素质教育。会弹钢琴,会写书法, 会跳舞表演,是素质高吗?不是。,因为素质不是技能,不是知识性的考分,不是卷子上的标准答案。,素质,是价值判断力。孟子讲是非之心,智也。是非,是一个人智慧的本质。懂得判断是非,能够做价值的选择,才是素质。,素质,就是孟子讲的“四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一个人,有同情心;一个人,知道羞耻,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个人,知道辞让,人间总有争夺,有争夺总要有辞让,这才叫文明;一个人,能懂是非,能判断是非,这四心,合起来就是四个字:仁义礼智,这才是素质。,文化落到实处,就是文化经典。,第三,论语是文化体系。,有人曾问:既然读圣经也可以成为好人,为什么一定要读论语?,读论语读圣经都可以让人成为一个好人,区别在于,学论语认同的是中国文化。,一个民族有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然后才有民族的凝聚力。,云南建水有一个孔庙。在这样的边疆地区,一座孔庙抵得十万大军。那里离越南很近,离北京很远,为什么那里历史上认同北京不认同越南?因为文化的认同感。,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民族?因为有文化认同感。历史是否中断,看文化的认同有没有中断。国家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差距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中国几千年维护国家统一的最伟大、最恒久的力量,不是秦朝的军队,而是那些在乡村拿着一本线装论语,带领学生们朗读“子曰学而时习之”的私塾老秀才。,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