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67786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4174966 上传时间:2024-10-03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7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67786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67786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67786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2/8,#,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1,、提出过程,古代,近代,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十三届四中全会(江泽民),十六大报告,2,、现实依据,11.1,为什么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正确理解需认识几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这并不是说社会和谐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逐步实现的持续状态,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远大目标,也是现实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11.1,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1,、含义,(,1,)如何理解“社会”的含义,通常讲,社会(,society,)是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有机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文中,“社会”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旧唐书 玄宗本记,中,当时所用的“村间社会”属我国所见到的“社会”二字的最早联用,其涵义是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到一起,与今日之用法相去甚远。从世界上几种主要语言来看,“社会”一词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活动。,11.1,在社会学里,“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与“自然”相对的“社会”,即与宇宙、万物相对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如宗教、道德、法律、制度、政治、经济以及狭义社会等。,狭义,关于复合的人聚集状态的概念,像家庭、企业、学校、村落、城市、农村等就是狭义社会的例子。,马克思的观点: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是以人为中心的,但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双重关系的统一。,11.1,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生产力,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综合构成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观念形态的总和,社会文化结构,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及其相互关联方式,社会的上层建筑,社会,11.1,我们认为,社会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纽带、以有目的的生产活动为基础、具有一套自我调节机制和特定地理空间的有组织的系统。社会包括以下层次:,“社会”作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概念,泛指以人为中心的整个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想对应的一个概念。,“社会”作为一个中观层次的观念,指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对的概念。,“社会”作为一个微观层次的小概念,对应于社会学中的狭义社会。,11.1,(,2,)如何理解“和谐”的科学内涵,和谐是反映事物与现象的协调、适中、秩序、平衡和完美的存在状态的范畴,是多样性的协调和统一,表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合乎逻辑或规律。这是和谐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和谐不是无差别、无矛盾、无冲突,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既统一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达到动态的和谐。这是讲和谐的根本途径。,和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这是强调和谐的价值。,11.1,(,3,)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面和谐,这里既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达到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既要达到宏观上社会整个系统内经济、政治、文化等系统之间的和谐,又要达到中观上经济、政治、文化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达到微观上个子系统内部的和谐;,既要达到社会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11.1,理解和把握“和谐社会”,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而不是社会形态。,和谐社会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1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1.1,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几个方面:,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