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天气与气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035693 上传时间:2024-10-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天气与气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3天气与气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3天气与气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必修一,第三节天气与气候,知识数据库,技能数据库,预测数据库,重点难点突破,第三节天气与气候,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答案,】,冷气团暖气团云、雨、大风阴天、刮风、下雨气温、湿度明显降低连续性降水气温上升,低气压逆时针上升阴雨高气压顺时针下沉晴朗副高亚洲高压低压槽平均状况统计状态热源水源大气成分水汽含量热量带温度带,重点难点突破,一、锋面系统,1.,冷锋、暖锋与准静止锋,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不同,进而导致其对应的天气特征也不同。,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典例,1,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 E,、,40 N),、乙,(120 E,、,40 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回答,(1),(2),题。,(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2),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D,甲地沙尘最大,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思路解析,】,根据图中锋面的坡度可以判断出,甲地受冷锋控制,乙地受暖锋控制。,4,月份甲地在冷锋控制下,易出现沙尘天气;乙地在暖锋控制下多形成连续性降水。,【,答案,】,(1)B,(2)D,重点难点突破,绿色通道,冷暖锋的判断,(1),平面图:根据冷暖锋符号。冷锋用线和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在暖气团侧;暖锋用线和半圆组成,半圆在冷气团侧。根据冷暖气团移动方向,锋面移动方向与冷气团移动方向一致为冷锋;相反为暖锋。根据雨区位置。雨区在锋后的为冷锋,雨区在锋前的为暖锋。,(2),侧视图:锋面坡度。冷锋面坡度比暖锋面坡度陡。冷气团移动方向。冷气团移动指向锋面的为冷锋,冷气团在锋面形成环流的是暖锋。雨线倾斜方向。冷锋附近从冷气团吹向暖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暖锋附近风从暖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暖气团一侧倾斜。雨区的位置同第,(1),题平面图中的。,重点难点突破,即景活用,读我国某地,2008,年,11,月,1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1),(3),题。,(1),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可能由,(,),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2),这次降水形成的原因是,(,),A,气流下沉造成,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重点难点突破,(3),此天气系统对我国天气现象的主要影响表现为,(,),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华北平原的春雨,【,解析,】,从图中曲线变化及所代表的地理现象可知,该系统为暖锋,暖锋降水是由于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在锋面上爬升,遇冷而降水,其代表天气为华北的春雨。梅雨是准静止锋的结果。东北、华北的暴雨多为冷锋所致,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答案,】,(1)D,(2)C,(3)D,重点难点突破,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1.,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重点难点突破,续表,重点难点突破,2.,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锋面气旋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1),锋面位置的判读,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重合。,(2),锋面类型的判断,根据等压线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可以先画出低压槽线两侧气流的方向,锋的运动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如图中锋呈逆时针运动。一般来说,从高纬移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移来的气团是暖气团,然后就可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锋的类型。如图中,锋面,OA,是由气团,(,来自高纬,),主动向气团,(,来自低纬,),移动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面,OB,是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3),锋面气旋的不同部位天气状况不同:暖锋的前方,(,如图中的,N),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后方,(,如图中的,M),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冷锋前方、暖锋后方,(,如图中的,C),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重点难点突破,典例,2,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回答,(1),(2),题。,(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南西北东南西北,A,B,C,D,【,思路解析,】,第,(1),题,气旋为气流辐合系统,反气旋为气流辐散系统,结合风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原理较易判定。,M,点吹东南风,说明该天气系统为气旋,又该点风向右偏,故该系统为北半球气旋。第,(2),题,由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可大体判定该系统为西北太平洋海域的热带气旋,联系台风中心移动路径即可作答。,【,答案,】,(1)A,(2)C,重点难点突破,绿色通道,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即景活用,读等压线图,(,单位:,hPa,),,回答,(1),(2),题。,重点难点突破,(1),符合图示天气系统的是,(,),(2),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此时城市的风向可能为,(,),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解析,】,第,(1),题,,M,处等压线由中心向四周数值依次升高,应为低气压,且由图示纬度数值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因此,,M,处天气系统应为北半球的气旋。第,(2),题,城市盛行东北风。,【,答案,】,(1)A,(2)B,重点难点突破,三、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图示法理解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重点难点突破,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重点难点突破,续表,重点难点突破,3.,几种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都有明显的多雨季节和少雨季节,前者为干湿的两季,后者为旱雨两季;成因不同,分布不同,降水总量也不同。,(2),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都是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前者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后者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3),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都分布于大陆西岸,前者是南北纬,30,40,,后者是南北纬,40,60,。,(4),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分布于大陆东岸,都具有“雨热同期”的鲜明特点,成因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但纬度不同,前者,25,30,,后者,35,55,,而且只有亚洲有该种气候类型。,重点难点突破,4,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具备三个条件:纬度较低;迎风坡降水多;暖流作用。,(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因为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3),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东侧,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因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的进入,成为西风的“雨影区”。,(4),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这些气候的分布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这些气候区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各气候区不能向东深入,局限于沿海一带,从而形成了上述分布特点。,重点难点突破,典例,3,读气候要素材料图,回答,(1),(2),题。,重点难点突破,(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35 N,55 N,的大陆东岸,B,乙图与戊图反映的气候类型不相同,C,丙图气候类型在非洲和南美洲均无分布,D,丁图气候类型只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2),戊图气候条件下的典型水果有,(,),A,苹果、犁,B,猕猴桃、柠檬,C,葡萄、油橄榄,D,哈密瓜、荔枝,【,思路解析,】,第,(1),题,甲为温带季风气候,乙为地中海气候,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丁为热带风气候。第,(2),题,根据图中的资料可知,各月气温都在,0,之上,位于亚热带,且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盛产葡萄、油橄榄等水果。,【,答案,】,(1)A,(2)C,重点难点突破,绿色通道,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三步判断法”,重点难点突破,续表,重点难点突破,即景活用,(2009,年北京文综,),读非洲西海岸沿,19 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表,该海域沿岸,(,),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解析,】,据表可知,距海岸越远,水温越高,结合具体纬度,关键词语“西海岸”,联系洋流分布知识,故沿岸有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分析,要做到“海、汽结合”,既要分析洋流又要分析盛行风,(,东南信风,),。,【,答案,】,C,离海岸,距离,/km,0,52,104,208,312,416,520,624,728,水温,/,14.7,16.4,17.4,18.4,19.1,19.7,20.3,20.8,21.2,重点难点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