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攻关案例分享

上传人:反馈****12 文档编号:244032729 上传时间:2024-10-02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攻关案例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QC攻关案例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QC攻关案例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降低粉末固化烘道的上下温差,金川项目组,:,龚财鑫,2010.2.15,质量活动成果,一、小,组,组简介,小组名称,成套部技术,QC,小组,成立时间,2007,年,3,月,课题名称,降低粉末固化烘道的上下温差,课题类型,现场型,组长,#,活动日期,2008.9,2009.11,课题注册,2009.3,小组成员,7,人,注册编号,JNMC-2009-QC035,活动频次,1,2,次,/,月,QC,活动时间,28,课时,小组基,本,本情况,一、小,组,组简介,小组成,员,员简介,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小组分工,1,#,男,41,大学,高工,组织策划,2,#,男,32,大学,工程师,方案制定,3,#,女,41,大专,技术组长,图纸设计,4,#,男,39,中专,高级电工,方案电气部分实施,5,#,男,39,高中,加工班长,方案机械部分实施,6,#,女,37,高中,喷涂班长,实施前后效果对比,7,#,女,44,高中,质检员,实施前后效果测量记录,一、小,组,组简介,小组活,动,动进度计,划,划,时间,内容,2008,年,2009,年,9,10,11,12,1,2,3,4,5,6,7,8,9,10,11,课题选择,QC,培训,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对策制定,对策实施,效果检查,与验证,巩固措施,与总结,说明:,计,计,划,划进度,:,:,实,实际进,度,度:,制,制表,人,人:#时间:2008年9月,二、课,题,题背景,作用,静电喷涂,是一种表面处理工艺,作用是对金属加工产品进行表面防腐和着色。,工序,高压静电喷粉,塑粉加热固化,品质,高品质标准:,抗腐蚀能力强,塑膜均匀,色泽明亮,附着力好。,烘道温度对品质有很大影响。,静电喷,涂,涂生产,线,线简介,二、课,题,题背景,静电喷,涂,涂生产,线,线现场,二、课,题,题背景,静电喷,涂,涂粉末,固,固化烘,道,道,二、课,题,题背景,粉末熔化,不彻底,附着力差,表面粗糙,亮度不均,色泽暗淡,烘道温,度,度对喷,涂,涂效果,的,的影响,烘道温度未达标,三、选,题,题理由,实际,状况,工艺要,求,求,塑粉固化推,荐,荐的温,度,度范围,为,为175,-195,烘道,出,出口附,近,近工件,表,表面温,度,度以170190,为最佳,。,烘道上,部,部温度,较,较高,,下,下部过,低,低,温,差,差接近60。温差,过,过大对,粉,粉末固,化,化质量,有,有较大,影,影响。,降,低,粉,末 上,固 下,化 温,烘 差,道,的,四、现,状,状调查,2008,年,10,月,-12,月,50,个工作日的烘道温度折线图,图3烘道出,口,口附近,温,温度分,布,布折线,图,图,制图人,:,:#时间:2009年1月16日,确定目标,作业指导书,工艺参数,喷涂质量,产品合格率,五、目,标,标设定,将烘道,温,温度控,制,制在170190,以内,,最,最大温,差,差不超,过,过20,原因分析树图,1,六、原,因,因分析,未及时发现加热,系统电气故障,结构设计不合理,加热系统 设计不合理,烘道设计不合理,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操作人员未认真,按工艺要求操作,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烘道两端敞开热损过大,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加热器功率不足,空中漂浮的塑粉易进入柜内,附着到触头上,柜内元件接触不可靠,故障多,烘 道 上 下 温 差 过 大,加热系统供电连续性差,加热系统 设计功率偏小,操作工对设备不熟悉,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板布置不合理,电控柜密封不好,序号,末端因素,1,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2,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3,电加热板布置不合理,4,电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5,烘道两端敞开,热损失过大,6,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7,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8,电控柜密封不好,9,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末端因素统计,2,六、原,因,因分析,七、要,因,因确认,要因确,认,认计划,序号,末端因素,确认方法,确认标准,负责人,完成时间,1,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调查统计,每班要对烘道温度进行确认测量和记录。,#,#,2009.5.15,2,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调查统计,主要操作人员须有三年以上本岗位工作经验,并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2009.4.30,3,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观察分析,电热板布置应考虑热传导对流的规律,布置方式应能使温度趋于均匀。,#,#,2009.5.15,4,电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测量分析,辅助加热部分要能有效地对温度进行自动调整。,#,#,2009.5.15,5,烘道两端敞开,热损过大,现场观察,烘道结构应具有较好的聚热效果,尽量减少热量损失。,#,#,2009.4.30,6,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测量分析,烘道外表面温度和室温温差不应超过,5,。,#,#,2009.5.15,7,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现场调查,电器元件应动作可靠,触头无污垢,接触良好。,#,#,2009.4.30,8,电控柜密封不好,现场调查,电控柜的结构应能防止粉尘进入柜内。,#,#,2009.4.30,9,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计算分析,烘道加热功率不应低于,4KW/m,3,。,#,#,2009.5.15,制表人,:,:#时间:2009年4月21日,七、要,因,因确认,要因确,认,认过程,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1.,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烘道两端敞开 热损过大,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电控柜密封不好,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确认标准,:,每班要对烘道温度进行确认测量和记录。,确认方法,:,调查验证,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5.28,确认情况:,每作业班均有,喷涂生产过程控制记录,,记载了烘道各区域的温度巡查测量的结果。,非要因,七、要,因,因确认,要因确,认,认过程,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烘道两端敞开 热损过大,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电控柜密封不好,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确认标准,:,主要操作人员须有三年以上本岗位工作经验,并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确认方法,:,调查验证,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4.27,确认情况:,现有,6,名操作人员,最短工作年限为,12,年,,5,人取得了高级涂装工技能鉴定证书,其余,1,人为中级。,非要因,2.,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七、要,因,因确认,确认标准,:,电热板布置应考虑热传导对流的规律,布置方式应能使温度趋于均匀。,确认方法,:,观察分析,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5.7,确认情况:,加热带布置在烘道内壁两侧,按热气上升原理,温度梯度呈“人”字形分布,下部温度肯定偏低。,要因确,认,认过程,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烘道两端敞开 热损过大,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电控柜密封不好,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3.,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要 因,七、要,因,因确认,要因确,认,认过程,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烘道两端敞开 热损过大,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电控柜密封不好,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确认标准,:,辅助加热部分要能有效的对温度进行自动调整。,确认方法,:,测量分析,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5.8,确认情况:,烘道主加热功率,90kW,,辅助加热功率,30kW,,受温控仪控制的部分所占比例(,25%,)过小,不利于自动调节温度。,要 因,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4.,加热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七、要,因,因确认,要因确,认,认过程,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电控柜密封不好,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确认标准,:,烘道结构应具有较好的聚热效果,尽量减少热量损失。,确认方法,:,现场观察,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4.23,确认情况:,烘道结构为桥式结构,两端敞开,上部有聚热功能,下部热量容易散失,此结构本小组无法改变。,5.,烘道两端敞开热损过大,非要因,七、要,因,因确认,要因确,认,认过程,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烘道两端敞开 热损过大,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电控柜密封不好,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确认标准,:,烘道外表面温度和室温温差不应超过,5,。,确认方法,:,测量分析,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5.14,确认情况:,据多次测量统计,烘道外壁温度与室内差不多,一般情况下高于室温,2-3,,说明保温效果较好。,非要因,6.,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七、要,因,因确认,要因确,认,认过程,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烘道两端敞开 热损过大,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电控柜密封不好,7.,电控柜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确认标准,:,电器元件应动作可靠,触头无污垢,接触良好。,确认方法,:,调查验证,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5.14,确认情况:,据观察,电控柜内大部分元件是,90,年代初产品,较新的是后来更换的,接触器有明显的锈迹和污垢,可靠性难以保证。,要 因,七、要,因,因确认,要因确,认,认过程,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烘道两端敞开 热损过大,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确认标准,:,电控柜的结构应能防止粉尘进入柜内。,确认方法,:,现场观察,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4.30,确认情况:,据观察,电控柜前后门无密封条,门缝较大,粉尘容易进入柜内,但周围粉尘污染情况很轻,影响不大。,8.,电控柜密封 不好,非要因,七、要,因,因确认,要因确,认,认过程,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烘道两端敞开 热损过大,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电控柜密封不好,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9.,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确认标准,:,烘道单位体积加热功率不应低于,4kW/m,3,。,确认方法,:,计算分析,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5.13,确认情况:,据测量,烘道断面内口径为,1*2m,,长,16m,,内部体积为,32m,3,,加热功率为,120kW,,单位体积功率,3.75kW/m,3,,考虑热量的损耗,设计功率有些偏小。,要 因,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1,电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2,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3,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4,七、要,因,因确认,要因确认结果,八、对,策,策计划,对策一:底部增加电热板,1,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其他,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1.,提高下部温度,使上下温度趋于均匀,.,2.,提高总加热功率,使单位体积加热功率,4KW/m,3,.,负责人:,#,、,#,、,#,完成期限:,2009,年,7,月,31,日,实施地点:,烘道现场,底部增加一排(,12,块)电热板,合计,30kW.,八、对,策,策计划,对策二:合理分配主辅功率并调整温控限值,2,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其他,电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1.,提高温度自动调节的能力,.,2.,使烘道整体温度处于工艺要求的范围,.,负责人:,#,、,#,完成期限:,2009,年,8,月,31,日,实施地点:,烘道现场,1.,加大辅助负载比例,.,2.,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