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修身养性》(上)(戴征法)中华讲师网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030486 上传时间:2024-10-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与修身养性》(上)(戴征法)中华讲师网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道德经与修身养性》(上)(戴征法)中华讲师网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道德经与修身养性》(上)(戴征法)中华讲师网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找讲师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找讲师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道德经(上),国学讲师 老岱,道德经概述,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第一章,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3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4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5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1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2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3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4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5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第二章,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3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4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5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译文,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 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 之外的教化。,4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5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第三章,1 不尚贤,使民不争。2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3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4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5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6 为无为,则无不治。,译文,1 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2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3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4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5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6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第四章,1,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2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3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译文,1 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2 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 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3 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第五章,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2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3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译文,1 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 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2 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3 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第六章,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2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3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译文,1 幽悠无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远的母体。,2 这个母体的门户,便是天地的根源。,3 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绵不绝,用之不尽。,第七章,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2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3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译文,1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所以能长生。,2 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3 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第八章,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2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3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4 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1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2 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3 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宁静深沉;交往,有诚有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天下归 顺;做事,大有能力;行动,合乎时宜。,4 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第九章,1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2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3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4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5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译文,1 抓在手里冒尖儿流,自满自溢,不如罢了吧。,2 千锤百炼的锋芒,也长不了的。,3 金玉满堂,你能守多久呢?,4 富贵而骄,是自取灾祸啊!,5 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这正是上天之道。,第十章,1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2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3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4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5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6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7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1 谁能使灵魂与真道合一,毫无离隙呢?,2 谁能使血气变得柔顺,像婴儿一样呢?,3 谁能洗净内心的杂念,透亮如明镜呢?,4 爱民掌权,谁能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呢?,5 运用心智,谁能因应天意、如雌随雄呢?,6 明白通达,谁能超越人智、摆脱知识呢?,7 那创造并养育这个世界的,他创造养育并不强行占有,他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其能,他是万 物之主而不任意宰制。这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第十一章,1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2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3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4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1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轴穿过的圆木上,圆木有空的地方才对车有用处(可行走),。,2 揉合黏土制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处(能容纳)。,3 为房屋安窗户,窗户有空的地方,才对房屋有用处(取光亮)。,4 有形者对人们有利益,是由于无形者的功用啊。,第十二章,1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2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译文,1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 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2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据此而取舍。,第十三章,1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2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3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4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译文,1 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2 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呢?宠是来自上面的,得到时吃惊,失去时也吃惊,所 以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3 为什么说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呢?我有大祸患之忧虑,是因为我有肉身性命要保 全;及至我把肉身性命置之度外,我还有什么祸患可忧虑呢?,4 所以,舍弃肉身性命去为天下的人,堪为普天下的寄托;舍弃肉身性命去爱天下的人,堪 得普天下的信靠。,第十四章,1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2 此三者不可致诘4,故混而为一。3 其上不,其下不昧。4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5 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6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7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译文,1 看见而不晓得,叫做“夷”;听到而不明白,叫做“希”;摸索而不可得,叫做“微”。,2“夷希微”三者,不可思议,难究其竟,所以它们混而为一。,3 在他之上不再有光明,在他之下不再有黑暗。,4 难以言说的无限延绵啊,又复归于空虚无物。,5 他是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形象的形象,叫做恍惚。,6 迎面看不见他的先头,追踪抓不著他的尾迹。,7 秉持上古之道,可以把握当今万有,知道其由来始末,这便是大道的要领了。,第十五章,1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2,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3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4 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译文,1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其微妙玄通,真是深不可识。由于深不可识,只好勉强来形 容他:,2 其审慎好像冬天过江,谨守好像畏惧四邻,恭敬严肃如同作客,流逸潇洒如同化冰,纯朴 得好像未经雕琢,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敦厚得好像浑沌不清。,3 谁能沉淀混浊的,使之渐渐清澈呢?谁能启动僵死的,使之徐徐复活呢?,4 持守此道的人,是不会自满自溢的。唯有不自满自溢,才能在凋敝死亡中成为新人。,第十六章,1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2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3 归根曰静。,4 静曰复命。5 复命曰常,。,6 知常曰明。7 不知常,妄作,凶。8 知常容,容乃公,。,9,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10 道乃久,没身不殆。,译文,1 内心虚化到极点,持守安静到纯一,我就能在万物的篷蓬勃勃中,看出其来龙去 脉。,2 万物纷纭百态,都复归其本根。3 回到本根就叫平静安息。,4 平静安息便是复归了真生命。5 复归了真生命便是永恒。,6 认识永恒便是光明。7 不认识永恒,就会任意妄为,后果凶险。知常曰明。,8 认识了永恒,就能万事包容。万事包容,就能公义坦荡。,9 公义坦荡,则为完全人。完全人,则与天同。与天同,就归入道了。,10 归入道,可就长久了,即使肉身消失,依然平安无恙。,第十七章,1 太上,下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2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3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译文,1 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 誉。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2 信实不足,才有不信。,3 悠悠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说:我们 本来就是这样的啊!,第十八章,1 大道废,有仁义。,2 智慧出,有大伪。,3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译文,1 大道废弃了,才出现仁义。,2 智慧出来了,才有大伪诈。,3 六亲不和,才大讲孝慈。国家昏乱,才呼唤忠臣。,第十九章,1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2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3 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译文,1 弃绝成功与智慧,对人民有百倍的好处。弃绝仁义的说教,人民就会复归孝慈。弃 绝技巧与功利,就不会有盗贼为患。,2 然而,用这三者作诫律是不够的,一定要让人心有所归属才行,就是:认识生命的本根,持定存在的本原。,3 使自我越来越少,使欲望越来越淡。拒绝人间的学问,保持无忧无虑的心。,第二十章,1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2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3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4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5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6 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7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译文,1 恭维与呵斥,相差有多远?赞美与厌恶,区别在哪里?人所畏怕的,不能不畏怕啊。,2 荒野啊,广漠无际!众人熙熙攘攘,像是在享受盛大的宴席,像是登上了欢乐的舞台。,3 唯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