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3877000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2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与自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与自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与自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与自然,人是大自然自组织演化的产物;,人一旦产生出来,就出现人和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影响着由人组成的社会关系和发展,也影响着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人与自然人是大自然自组织演化的产物;,一 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1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人不能离开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变自然界,一 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1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2 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人从自然的仆人转变为自然的“主人”,蒙昧时期,自然是巨大而神秘的异己力量;,中世纪,自然是上帝给人类造出来的,可以被人类认识并利用;,科学建立以后,科学技术运用于社会生产过程,人的力量空前增大;,目前,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处于新的变化阶段;,2 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人从自然的仆人转变为自然的“主人”,3自然的分化:,天然自然:包括在空间上人类目前尚未观测到和未被了解的领域;,人化自然:为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感知其信息的那部分自然界;,人工自然:即人类所利用、控制、改造、创造或“再生产”的自然。,3自然的分化:天然自然:包括在空间上人类目前尚未观测到和未被,人工自然包括:,对自然的简单控制,如野生动物保护区;,改变天然自然的某些形态,野生动物的驯化;,创造天然自然中完全没有的事物。,人工自然包括:,1传统发展观带来的误区,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发展问题。人们总是把发展片面理解为科学技术的发达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这种传统工业文明发展观存在着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传统发展观带来的误区 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发展问题。人,其一,忽视环境、资源、生态等自然系统方面的承载力。,其二,没有考虑自然成本。,其三,缺乏整体协调观念。,其一,忽视环境、资源、生态等自然系统方面的承载力。,2传统发展观引发的环境问题:工业文明的代价,1工业文明的代价即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以至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的问题。,环境质量的恶化经历了环境污染发生期、加剧期和泛滥期。,2传统发展观引发的环境问题:工业文明的代价1工业文明的代价即,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环境污染发生期。废气、废水、废渣的污染,以及煤烟尘、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20世纪初到40年代是环境污染的加剧期。以石油为基础的燃料和化学用品的应用。光化学烟雾。,20世纪50年代之后,是环境污染的泛滥期。放射性、农药等新的污染源出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环境污染发生期。废气、废水、废渣的污,3 造成传统发展观负面作用的根源,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多种社会因素的作用;,3 造成传统发展观负面作用的根源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4 科学万能论,科学万能论出自近代机械论世界观勃兴时期对科学技术无限信赖的唯科学主义思潮。它认为人类在征服,改造自然方面,原则上没有科学技术解决不了的难题。,4 科学万能论科学万能论出自近代机械论世界观勃兴时期对科学,三 从人类中心转向生态中心,1 环境保护,悲观主义:罗马俱乐部提出零增长,乐观主义:托夫勒认为通过技术进步而持续增长;,环境保护运动的发起:卡森寂静的春天,三 从人类中心转向生态中心1 环境保护,2 当代生态运动中的反科学倾向:,科学技术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的价值目标的中介性手段,使得科学技术具有双重属性,既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又要受到文化价值观和人的目的的规范。,2 当代生态运动中的反科学倾向:科学技术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3生态价值观确立的合理性,(,1)是科学技术造成了人的生存困境吗?,造成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不是科学技术,而在于支配着科学技术运用的价值观,本质上是价值观危机。,3生态价值观确立的合理性(1)是科学技术造成了人的生存困境吗,(,2)关于对自然进行控制的观念:,控制自然的任务应当理解为把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坏性方面置于控制之下。控制自然的观念应当包括对外部自然的控制和对内在人类自我的控制。,(2)关于对自然进行控制的观念:,(,3)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生态价值观下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关系。,生态价值观把人与自然看成高度相关的统一整体。,生态价值观反对不加区分的运用一切技术,反对刻意追求技术的工具效用。,科学技术的工具性特征使它自身缺乏判断。生态价值观的确立,将使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之间发挥更大的调节作用。,(3)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生态价值观下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关,(,4)具体的环境问题既环境与道德的关系及其评价,离开道德谈环境,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上,局限于从外在技术上去思考,忽视人内在道德因素的作用。 在人们的道德意识中也缺乏对环境的义务、责任和应有的良心感的培养。,(4)具体的环境问题既环境与道德的关系及其评价离开道德谈环境,环境道德的基本内涵:,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珍惜自然资源,节制资源开发与利用,尤其是珍惜和节制非再生资源的使用与开发,完善资源的使用方式与开发方式;,维护生态平衡,珍惜与善待生命,特别是动物生命和濒危生物的生命;,有节制的谋求人类自身发展和需求的满足,不以破坏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积极美化自然,促进环境的两性循环。,环境道德的基本内涵: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4 理论思想的转变:,从人类中心向生态中心的转变,环境伦理学:从自然环境中看出自然自身价值的伦理学;,自然物的法权利与自然享有权问题:,斯通主张自然物拥有提起裁判的当事者的资格,自然物自身有其法律权利,理解自然物的人因其理解自然物而可以成为见证人。,4 理论思想的转变:从人类中心向生态中心的转变,四,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酝酿与形成,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长篇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四 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酝酿与形成,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共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等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话。这次大会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与发展的密不可分。,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概念的补充:既满足一地区人们的需要,又不损害其他地区人们需要的发展。,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3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稳定的社会结构;,生态:恰当的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和污染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持续的资源利用和能源供给,使资源的开发不大于资源的再生速度,达到资源的再生利用;,3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4 基本原则,可持续、共同性、公正性原则;,共同性: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地球的完整性和人类相互依存表现了人类根本利益的共同性;,公正性:代内、代际公正,和环境公正。,4 基本原则可持续、共同性、公正性原则;,5关于XX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XX国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XX国特别需要有可持续发展;,XX国的生态环境特别脆弱,5关于XX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XX国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XX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困难;,XX国地少物薄,基本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先天条件脆弱。,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数量还有很大增长;,东西部地区差异大。,XX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困难;XX国地少物薄,基本资源人均,XX国作为一个农业比重很大的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更要防止生态破坏,特别强调保护耕地、林地和草原,防止土壤退化和沙漠化,预防自然灾害。,XX国作为一个农业比重很大的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更要防止生态,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2024/10/1,2024/10/1,Tuesday, October 1, 2024,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4/10/1,2024/10/1,2024/10/1,10/1/2024 5:05:08 AM,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24/10/1,2024/10/1,2024/10/1,Oct-24,01-Oct-24,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4/10/1,2024/10/1,2024/10/1,Tuesday, October 1, 2024,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024/10/1,2024/10/1,2024/10/1,2024/10/1,10/1/2024,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01 十月 2024,2024/10/1,2024/10/1,2024/10/1,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十月 24,2024/10/1,2024/10/1,2024/10/1,10/1/2024,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4/10/1,2024/10/1,01 October 2024,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4/10/1,2024/10/1,2024/10/1,2024/10/1,谢谢观赏,You made my day!,我们,还在,路,上,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2022/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