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章 信息系统的 开发与实施,1,为什么,开发?,为什么要我参加?,如何开发?,何时开发?,谁来开发?,需要谁参加?,引 子,2,开发系统的理由,期望开拓新机遇,现有系统的问题,增强竞争力,系统开发过程,期望更有效,地利用信息,公司的增长、扩大,合并与购并,市场或外部,环境变化,开始变化的,个人能力,所感知的,潜在效益,3,一、概述,1、系统开发的参与者,2、系统开发的周期,3、影响系统开发的因素,4,1,、系统开发的参与者,风险承担者,:最终从系统开发项目中受益,者(,投资者,往往是企业决策层,),用户,:经常使用、与系统交互的人(,业务,人员,、,管理者、,客户或供应链上的合作者,),系统开发专家,:系统分析师,通信专家,,软件、硬件工程师,各类支持人员,:其它 IT人员,供应商,,集成商,维护管理人员,成功的系统开发需要开发参与者共同努力!,5,系统分析师的重要性,系统的利益相关者,用户,供应商,技术专家,软件人员,管理者,系统分析师,6,2、,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系统开发计划,明确问题,系统设计,选择与规划最佳解决方案,系统实施,实现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理解问题,系统维护与评价,评价方案的结果,系统开发的过程称为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7,3、,影响系统开发的因素,变化程度,项目规划质量,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质量保证过程,8,1)变化程度,持续改进,业务流程再造,9,变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害怕员工失去工作、权力和组织中的影响;,认为建议中的系统会产生更多的工作量,超过它能减少的那部分;,不愿意与计算机人员一起工作;,担心该系统会对组织结构产生负面变化;,相信其他问题比该系统解决的问题更紧迫,或该系统是由一群对业务不熟悉的人开发,不愿意学习新的程序或方法。,措施:风险承担者、用户、管理者和开发人员共同努力、积极沟通与协调,理解人们最关心的问题,然后消除之。,10,2)项目规划质量,导致失败的项目规划问题汇总:,因素,措施,要解决的问题搞错了,低质的问题定义与分析,沟通不力,项目太抽象,缺乏高层的支持,缺乏管理者与使用者的参与,设计不充分、不恰当,用户不能有效使用系统,缺乏对维护的关心,在项目与组织目标间建立清晰的联系,遵循标准的开发方法,沟通、沟通、再沟通,缩小项目的重点、突出商机,找出关键领导、争取支持,确定并争取关键的风险投资承担者积极参与,遵循标准的开发方法,严格的用户培训计划及充足执行时间,原始设计中合理体现维护的成本估计,11,3)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项目管理:包括规划、计划、指导和控制人力、财力、技术资源以完成阶段任务,最终实现特定目标。,关键路径:一旦推迟就会使项目延迟的所有活动。,为确保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及时完成,必须采用正规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12,项目管理工具,程序评价和评价技术(PERT):它包括对一个活动的三个时间进行估计,可能的最短时间、可能的最长时间、可能的时间,然后算出PERT时间。,甘特图(Gantt Chart):用于计划、监控、协调项目的图形工具,它列出了各种活动和完成的最后期限的表格。,项目管理软件包,13,4)质量保证过程,常规质量保证过程的主要管理方法:,采用ISO 9000标准进行IS的开发,全面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原理,14,二、如何开发? 系统开发的方法,1、生命周期法(SDLC),2、原型法,3、面向对象技术,15,自上而下,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自下而上,或,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功能,再逐步由低级到高级建立IS。,强调从整体上协调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IS。,实际中通常结合两种策略,即先自上而下地作好IS的开发计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16,1、生命周期(SDLC)法,生命周期法是一种,结构化,的严格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系统开发方法。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大型组织的新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一般的阶段划分模式:,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及维护,17,1)主要特点,预先明确用户需求、根据需求设计系统,自顶向下规划、设计系统,严格按阶段进行;,文档标准化、规范化,运用系统的分析、综合技术,简化系统,强调阶段成果的审定和检验,18,2)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优点,缺点,每阶段末都有检查和结论,使管理控制最大化。,产生最大的系统文档。,正式的文档能使系统需求源自记录的业务需求。,产生许多中间产品,通过这些可以检查、了解系统是否达到用户需求。,用户得到的是开发人员所理解的需求系统,使得系统可能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文档制作费用昂贵、费时,难使文档保持最新。,通常用户的需求得不到详尽的陈述或者被误解。,用户不容易检查中间产品并评价一个具体的产品是否符合业务需求。,19,2、,原型法,原型法是一种,交互式,、,反复改进,的系统开发方法。,这种方法是为了适应,以人为本,灵活、多变、以经验行事。,这种方法适应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需求、信息系统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对中小企业最为适合。,20,1) 原型法的生命周期,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原型,利用原型提炼,用户需求,修正、改进原型,实用系统,21,2)原型法的开发流程,确定用户基本需求,基本需求,系统范围,成本估算,开发初始原型,初始原型,利用原型提炼需求,用户满意否,工作原型,修改增强原型,运行原型,将原型作为工作系统,将原型作为应用系统的开发基础,否,是,22,3)几种原型的构造方法,研究型原型构造法,试验型原型构造法,进化型原型构造法,递增式系统开发,进化式系统开发,23,4)原型法的优缺点,优点,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较少,提供原始原型给用户,用户的参与更实际、更富有建设性,易学易用,减少培训时间,缺点,难以用于大系统、复杂系统,开发过程难以管理,用户很早看到原型易造成错觉,开发人员容易用原型代替系统分析,24,3、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技术,1)什么是面向对象:把软件系统看成,一系列离散对象的集合,,这些对象中既包含数据结构也包含操作(行为)。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就是建立对象序列的集合。,2)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包括三个阶段:,面向对象的分析(OOA),面向对象的设计(OOD),面向对象的实现(OOI),25,面向对象技术的系统开发流程,需求规格分析,系统分析,程序设计与测试维护,系统设计,26,小结,传统的系统开发方法主要指生命周期法、原型法,它们遵循结构化、确定性、顺序的风格。,面向对象方法运用了对象、属性、责任以及消息的概念与机制。,面向对象的方法是面向过程技术和面向数据技术的结合的产物。数据和过程被包装成对象。,在实际开发中适宜综合考虑和应用混合策略。,27,三、系统开发形式,自主开发,包括资源内包和资源自包两种形式。,资源外包,将IT系统的开发按规定的期限、成本、技术标准、服务水平委托给专业的IT系统开发商完成。,28,自主开发过程及关键任务,计划,维护,修改和提高原型,评审,开发初始,原型,识别基本需求,分析,目标、项目计划、接口,现存系统的现状、问题,使用的系统,新的需求,关键任务,1、自主开发,29,自主开发的优点、缺陷和风险,优点,需求确定准确且效率高,有助于新系统成功,增强使用者的参与意识和主人公感,提高系统开发速度,缺点,开发者缺乏专业的系统开发知识和经验,容易失败,缺乏集中控制,导致“私有信息”技术系统出现,设计方案不充分导致新系统技术水平低,没有可扩展性,缺乏完整的文档管理和外部技术支持,维护困难,导致系统短命,30,资源外包的几种形式,购买现成软件(或在此基础上按需求又在软件上作局部小修改)。,购买现成软件及开放的源代码,自己按需求做部分修改。,开发一个全新的系统。,开发部分分系统并与现有可继续使用的系统集成。,2、,资源外包,31,资源外包过程,计划,监测和再评价,测试和验收系统,评标选择外包商,制作标书、发标,确定功能需求,选择目标系统,定义项目范围,32,资源外包的优点和缺点,优点,使组织可以将力量集中到核心竞争力上,充分利用其他组织的智力资源,能更好的控制成本、降低成本,可获得前沿技术,缺点,容易产生技术依赖性,降低了对未来技术变革的了解,降低了对工程项目的控制力,增加了战略信息受攻击的可能,增加了对其他组织的依赖性,33,2、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系统开发计划,明确问题,系统设计,选择与规划最佳解决方案,系统实施,实现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理解问题,系统维护与评价,评价方案的结果,四、系统开发的阶段描述,34,阶段描述,(一)系统开发计划,(二)系统分析,(三)系统设计,(四)系统实施,(五)系统维护与评价,35,(一)系统开发计划,1、制定开发工作规划,2、确定系统开发目标,3、形成系统开发计划书,36,(二)系统分析,该阶段是进入系统开发的实质阶段,完成系统的分析及概要设计。,主要任务是:,1、详细调查,2、现行系统分析,3、,概要设计,4、系统分析报告,37,其中:概要设计(逻辑设计),1)系统边界的划分,2),子系统的划分及定义,3)系统软/硬件环境设计,4)系统运行通信环境设计,5)对系统运行环境的建议,6)系统开发方案及进度,7)开发费用及投资计划,38,(三)系统设计,1、详细设计(物理设计),2、生成系统设计报告,3、评估一种系统设计方案,39,1、物理设计,将逻辑设计的逻辑模型变成具体实现的物理模型,40,物理设计的主要内容,1)输入输出设计,2)处理功能模块设计,3)数据库设计,4)网络及通信设计,5)系统安全性设计,6)硬/软件选择和供应商的建议,41,2、系统设计报告及文档,报告的设计内容,“1”中内容,系统模块调试、测试方案,用户人员培训计划,机房建设计划,系统实施计划,文档、表格、图形的附件,术语表,42,系统设计报告,目录,序言,系统设计的主要建议,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通信设计,人员设计,系统实施的计划,数据库设计,过程设计,安全设计,维护设计,培训设计,总结,43,3、评估一种系统设计方案,系统设计的最后步骤是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评估,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评估中注意的问题:,综合平衡系统的实施、成本、控制和复杂性,评估方法,前期评估:执行“去除不必要建议书”的阶段,最终评估:对设计建议详细评估,择优,44,(四)系统实施,1、,系统实施计划,2、实施步骤,3、系统软件、硬件、网络的获取,4、系统安装、调试、测试,5、系统试运行与切换,6、验收,45,1、系统实施计划,实施计划主要内容,硬件计划,软件计划,采购计划,软件开发计划,机房、场所准备计划,总的实施日程计划,审订实施计划,46,2、实施步骤,硬件获取,软件获取,用户准备,人员:聘用和培训,机房、场所准备,数据准备,安装,测试,试运行,系统切换,用户验收,47,3、系统硬件、网络、软件的获取,1)硬件的获取,根据系统设计的指标要求制作采购的标书,邀请硬件供应商进行技术交流,选择资质好的厂商发放标书,评标、开标及商务谈判,签订合同,执行合同,48,2)网络的获取,局域网络的建设和改造,广域网络的建设,网络设备的获取,3)软件的获取,决定内部开发或从外部购买,外部购买的软件分为:成品软件包和承包开发,如何做?,审核需求、获取软件、修改或修订、获取软件接口、测试验收软件、软件维护,49,4、系统安装、调试、测试,1)用户准备,2)场所准备,3)数据准备,4)安装,5)测试,50,单元测试,系统测试,容量测试,综合测试,验收测试,对每个程序测试,测试整个系统,使用大量数据对应用程序测试,同时对相关系统测试,根据用户要求对系统测试,51,5、系统试运行与切换,系统测试的同时就可进行试运行,试运行的同时就可进行系统切换,切换的方法,直接法,阶梯法,并行法,52,老系统,新系统,老系统,新系统1,新系统2,新系统n,老系统,新系统,直接法,阶梯法,并行法,53,6、验收,系统验收,文档验收,签署文件,54,(五)系统维护与评价,1、维护的理由,2、维护的类型,3、维护的实施(人员、财务),4、评价过程的类型,5、评价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55,1、维护的理由,用户的新需求,技术更新、硬件问题,公司购并或并购,政府政策的调节,运行环境的变化,56,2、维护的类型,日常维护:,小的改进、个别代码改动或小故障修复,修补:小的更改、纠正错误,版本发布:重要程序的修改、这是一种软件文档的修改,新版本:完成了新的功能,对主要的程序作了修改,57,3、维护的实施,保证维护的队伍,保证维护的经费,软件维护的成本,58,4、系统评价,评价,贯穿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尤其在设计、实施阶段更为重要。它分析系统的处理、以确保系统能按期望运行。,系统评价通常涉及:设计与实际运行情况的比较,主要包括系统运行(技术角度)及收益(经济角度)两方面。,系统运行后,重新估价设计中的成本、控制等复杂因素。,评价的问题反馈给建设的各阶段以便重新处理。,59,1)评价考虑的因素,使命:系统能否有助于组织完成使命?,组织目标:系统能否支持组织各部门的目标?,硬件和软件:能否满足要求,数据库:存储空间、DBMS,远程通信与网络,人员与培训,成本与效率,复杂性与可靠性,系统响应时间,文档资料,60,2)评价指标(示例),系统性能指标,人机交互的灵活性与方便性;系统响应时间与信息处理速度满足管理业务需求的程度;输出信息的正确性与精确度;单位时间内的故障次数与故障时间在工作时间中的比例;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改进及扩展,与其他系统交互或集成的难易程度;系统故障诊断、排除、恢复的难易程度;系统安全保密措施的完整性、规范性与有效性;系统文档资料的规范、完备与正确程度。,61, 直接经济效益指标,系统投资额: 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的购置、安装; 应用系统的开发或购置所投入的资金; 企业内部投入的人力、材料等也应计入。 系统维护所投入的,资金,(对验收评价后所作的阶段评价)。,系统运行费用: 消耗性材料费用:如存储介质、纸张与打印油墨等; 系统投资折旧费; 硬件日常维护费等; 系统所耗用的电费、系统管理人员费用等也应计入系统运行费用。由于信息系统的技术成分较高,更新换代快,一般折旧年限取5至8年。,62,系统运行新增加的效益: 成本降低; 库存积压减少; 流动资金周转加快与占用额减少; 销售利润增加及人力的减少等方面。新增效益可采用总括性的在同等产出或服务水平下有无信息系统所致的年生产经营费用节约额来表示,也可分别计算上述各方面的效益,然后求和表示。由于引起企业效益增减的因素相互关联错综复杂,新增效益很难作精确的计算。投资回收期:通过新增效益,逐步收回投入的资金所需的时间。也是反映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经简化后不考虑贴现率的投资回收期可用下式计算: T = t + I/(B-C)其中:T为投资回收期(年);t为资金投入至开始产生效益所需的时间(年);I为投资额(万元); C为系统运行费用(万元/年) ; B为系统运行后每年新增的效益(万元/年)。,63,间接经济效益指标,间接经济效益是通过改进组织结构及运作方式,提高人员素质等途径,促使成本下降、利润增加而逐渐的间接的获得的效益。由于成因关系复杂,计算困难,我们只能作定性的分析,所以间接经济效益也称为定性效益。尽管间接效益难以估计,但其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往往要大于直接经济效益。对组织为适应环境所作的结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等的变革会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一般无法用其他方法实现。能显著地改善企业形象,对外可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内可提高全体员工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可使管理人员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拓宽思路,进入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良性循环。 系统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使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可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其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6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