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上传人:伴*** 文档编号:243748016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选讲,高考试题回顾,2014,年全国大纲卷,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一,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二,2014,年全国大纲卷,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一,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答案:,D(D,项错误在于“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而是被“预定”,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皇储、储君”,),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二,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答案:,C(,应为“君位由长子继承”,),称呼习惯,称呼,几种情况,举例,直称姓名,自称 厌称或自作介绍,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称对方的字 号 斋名 谥号 官名 籍贯 为官之地 有时或几项兼称。,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和尊敬。,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称对方为“公”“君”“吾子”,专门表示尊敬或表示近亲的称谓。,吾子淹久于弊邑。,庶子(小人)鲰生(浅陋无知的人)黔首(贱称百姓),鄙视对方,唉!庶子不足与谋,称对方为“卿”,早期古人对人的敬称,后多用君主对臣下的称呼,卿欲何往?,加“令”“仁”“贤”,表尊敬客气,贤弟 仁兄 令堂,由人物身份,人物关系所确定的称谓,1,谦称,称自己,人物身份,谦称,举例,国君,寡人 朕,子自称日“朕” 寡人无疾,王侯,孤,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一般人,仆 不才 不佞 愚 鄙人 敝人,恢维宇宙,斯吾之鄙人愿也,妇女,妾,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指自己家人,加“家”“舍”,家兄 舍弟,2,敬称,称别人,人物身份,敬称,举例,国君,陛下 皇上 大王,已死的皇帝(庙号),汉高祖 宋太祖,老师,子 夫子 师 先生,子墨子;夫子何哂由也,官或尊长,公 君 足下 丈人 大人,愿足下更虑之 公为我献之,3,其他,人物关系,称谓,举例,称平辈,尔; 汝,而安敢轻吾射 汝亦知射乎?,称晚辈,小子 小生,小生乃欲相吏邪?,称去世的长辈,加“先”字,先妣,表叔侄关系,加“从”字,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各年龄段称呼,序号,称呼,年龄,序号,称呼,年龄,1,襁褓,不满周岁,10,弱冠,男子二十,2,黄口,婴儿,11,而立之年,三十岁,3,孩提,二三岁,12,不惑之年,四十岁,4,始龀,七八岁,13,知天命之年,五十岁,5,垂髫,幼年,14,耳顺(花甲),六十岁,6,总髻总角,幼年 童年,15,古稀之年,七十岁,7,总发束发,童年 少年,16,耄耋之年,八九十岁,8,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17,期颐之年,百岁,9,及笄之年,十五岁(为成年),二、历法,纪年法,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纪月法,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一月为建亥之月。,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纪日法,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完全对应。,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4,)纪时法,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 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十二时辰,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日出,朝食,隅中,日中,日仄,晡时,日夕,十二地支,戍,亥,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二十四时,19 - 21,21- 23,23- 1,1 - 3,3 - 5,5 - 7,7 - 9,9 - 11,11- 13,13- 15,15- 17,17- 19,五更,20- 22,22- 24,24- 2,2 - 4,4 - 6,五更,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节气,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 称,春节,。,2,元夜:即上元之夜,农历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是赏灯节,3,寒食:清明前一或前两天为寒食节。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寒食过后重新起火,叫新火,习俗有乞新火,踏青,插柳等。,4,端午:为纪念,屈原投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5,七夕:七月初为女儿节,七夕节。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又有妇女“乞巧”的习俗。,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日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赏菊佳节。,7,社日: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分春社,秋社,分别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8,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9,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是古人腊祭的日子,现俗称“腊八”。,10,至日:是冬至和夏至的合称,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是节气的起点。如“淳熙丙申至日(此处指冬至)”。,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职官,六部:,隋代开始,中央政府,尚书省,下分吏、户、礼、兵、型、工、六部。部首长为,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为,员外郎,。,州、郡、道、路、府、省,:”州“为,行政区划,,历代数目不同,上古说九州,汉时十三州,三国十八州,唐三百多州。大洲又称”府”。汉时,州设刺史,又改称州牧,为军政最高长官;宋代州的长官 为“知州”,都由朝臣担任。“郡”,,行政区,域名,秦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隋唐时改郡为州,郡长官为郡守,汉时称太守,后来作为知府或刺史的别称。”道“,唐代始设的行政单位,略相当于汉代的州;宋时改”道“为”路“,清回复为”道”,属省管,比州,府大。唐代“府”隶属于“道”,宋隶属于“路”。省本事中央官署名,指,中书省,,后来成为行政区名 。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巡抚”。,职官,参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又叫车右、陪乘。,曹,: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刺史:,汉分全国为十三州,布置刺史一人,掌管郡守、县令之权,与秦御史监郡相似,也称州政牧后成为掌一州大权的长官。,国子监,:,官署名,掌管五品以上官僚子弟,或称国学或称太学,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将军,:武官名。先秦以卿统率军队,故卿亦称将军。,郎:,帝王侍卫官的通称。执掌护卫配从,是皇帝的近臣。有议郎、中郎、郎中、外郎、侍郎等各种名称。,职官,御史,:,先秦为在君主左右掌文书档案,记录等事的官。,秦汉,以后开始有弹劾纠察过失之权。,左右拾遗,:唐,武则天,时置,负责进谏,荐举。唐代,门下省,称左省,中书省称右省,故属于门下省者,称左补阙,左拾遗;属于中书省者,称右补阙,右拾遗。,枢密使,:官名。,唐代宗,时,以宦官掌枢密,其后握权之宦官多以枢密使的名义干涉朝政甚至废立君主。,庖厨,:师。夏代有庖正之官执掌王的膳食。,卿,:古代高级官员与爵位之称。有上卿,亚卿,少卿,九卿之名。,职官,三老:,秦时乡一级的所置乡官,掌管教化。,三闾大夫,:楚官,掌王族中势力最大的昭、屈、景三姓子弟的教育,,屈原,曾任此职。,司马:,治军最高长官,一般称,大司马,。,太常,:九卿之一,秦代称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太史,:掌撰文修史及天文历法,祭祀典籍管理的官。,太守,:战国各诸侯在边地置郡,其长官称守尊称太守又称二千石,隋朝称刺史,宋改设知州,明清称知府。,亭长:,战国时各诸侯国之间 邻接地设亭,置亭长以防御敌人。秦汉时为地方基层行政区划,约十里一亭,设亭长,掌管缉拿盗贼并管旅宿及治理民事。,县令,:县的行政长官,也称县长,知县,。其下设县丞,协助县令,掌办事、文书、仓谷、监狱。,地理,赤县,、神州,代称中国。上古时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中国又指春秋战国时,中原,各诸侯国,后又泛指中原地区。“国”则是古代诸侯王的封域。,九州、九土、,八荒,、五服,九州九土是传说中的我国古代中原的行政区划,又可泛指中国。八荒即八方。五服之古代京畿外围的地方,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叫“五服”。,山东,、,山西,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西为山西。,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三晋、三楚、,三秦,战国时晋分为三(,赵魏,韩,),后人把原晋地称为“三晋”。秦汉时分原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即“三楚”。,项羽,灭秦,后,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给秦的三个降将,后泛称关中地带为“三秦”。,地理,中原、塞外、,江表,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其附近的地区,广义则指,黄河,中下游或全流域。长城以北地区为塞外,又称塞北。,长江,以南地区称江表,长江南岸,苏南,、,浙江,一带,又称“,江东,”,三国时为,孙权,统治。,都、鄙、邑,周时四县为都,夏制十为都;“都”也指,京都,。鄙是周代地方组织之一,五百家为鄙,也指小邑,又指边远地方。,两都、,三都,、两京、五京,东汉洛阳为东都,称西汉旧都长安为西都,合称“两都”;加上“,南都,”宛,合称“三都”。东汉洛阳、长安又称两京;宋代则以开封、洛阳为两京;明以后称北京、南京为两京。唐代有五京:,东京,、北京、南京、西京、中京。,地理,六大古都,今,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古称“蓟”,又称“燕京”。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久的古都,明时始称西安,古称长安。洛阳为九朝名都。南京,秦汉时称“秣陵”,,孙吴,时称建业,晋称,建康,,南唐时称,金陵,,,朱元璋,改称,应天府,,清代称江宁府,,太平军,称天京,另有“,石头城,”“白下”之称,为 六代古都。开封古称大梁,,汴梁,,,汴京,,宋称东京。杭州古称,钱塘,,又称,临安,。,姑苏,、维扬、京口,今,苏州,别称“姑苏”;,扬州,别称“维扬”“,江都,”;,镇江,古称“京口”。,科举,校,、序、庠、学、国子监,学校夏称“校”,商称“序”,周称“庠”,都是民间办学的性质。学,太学,,国子学,,是国家的高等学府;隋朝改国子学为国子监,设国子、太学、四门、书学、算学等科,主管官称祭酒,学官称博士,入学者称监生。,贡举、察举、制举,古时官员向君王荐举人员,泛称贡举,后来“分科”贡举,也称,科举,。汉代由郡、国考察举荐,经考核合格即授予官职,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秀才)等科,叫察举。除贡举外,皇帝亲自殿试取材,称为制举,也叫制科。,科举,九品中正,魏晋南北朝史,的选官制度。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品评当地人物,分为九品,依品授官。实际上以家世为重,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发展变革,隋朝以后各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故称科举。到了明清,正式科举,凡举业的读书人,未通过第一级考试前通称“童生”。第一级考试叫院试,考取的入府、州、县学,称为生员、秀才,其中成绩好的享受国家的廪膳补助,称为廪生。第二级考试叫乡试,每三年一次,秋季在各省城举行,凡本省秀才和监生均可考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三级考试为会试,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在乡试后一年的春天,各省举人可以参加,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第四级考试为殿试,由皇帝主持,取中者统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取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科考名列第一为元。明清两代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得第一,连续考中解元、会元、状元者称,连中三元,。,四级,科举考试,表,考试名称,考试时间,考试级别,主考官,及第者称谓,说明,院试,每年一次,县 府 州,省提督学政,秀才,乡试,三年一次,京城和各省,皇帝派遣考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乡试后第二年春天,京城礼部,皇帝特派考官,贡生,第一名称“会元”,殿试,会试后同年四月,皇宫殿廷,皇帝,进士,状元,榜眼,八股文与试帖诗,八股文是科举时必须完成的文体。因题目取自,四书,,又称四书文。内容以,朱熹,四书集注,为依据,形式有死板的规定。试帖诗,是唐代以后科举考试规定的一种必须完成的诗体,因题目常冠以“赋得”二字,又称赋得体。其结构略同八股文,五言八韵,而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宗法,七出,:,古代社会,丈夫休妻弃子的七种理由:一无子,二淫乱;三不事姑舅,四哆言,五盗窃,六妒忌;七有恶疾,有此七条之一者,丈夫便可将其离弃。,七庙,:古代,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右三昭三穆,共七庙。,宗法,布衣、百姓、考妣,布衣,是用麻或葛织成的布所做的衣服,为平民百姓代称,后来也多指未做官的读书人 。百姓,是战国以前对贵族的总称,因为那时只有贵族称姓,战国时渐成为平民的通称。父母别称考妣恶,后指死去的父母 。,望族、寒族,有声望的世家豪族为望族,寒素之族叫寒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黎民、黔首,黎民,即平民、民众。黔首,是战国及秦代对国民的称呼。,礼俗,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为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典、封禅,封典,封建时代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子之功,称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礼俗,避讳,指凡遇到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避家人父祖称家讳。,北面、南面、东向,古代朝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拜,故君王称南面,臣子称北面。如“室坐则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为卑,西向最下”。,礼俗,坐、跪、跽、箕,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谢罪、表示尊敬;跪起,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是为跽,又叫长跪,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臀部着地,两腿伸直,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慢的态度。,婚礼,女子出嫁叫“归”,回家省亲叫,归宁,,而被夫家抛弃回归母亲家叫遣归。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六礼”。举行婚礼时,夫妇在青布帐篷里交拜,这帐篷叫青庐。,礼俗,丧葬、祭礼,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古人丧葬有棺有椁(外面的套棺)。装尸之棺叫“柩”,死人入棺待葬叫“殓”,停棺叫“殡”,埋棺如穴叫,葬,.,在丧礼中,根据亲疏关系穿一定规制的丧服,有“斩衰”“齐哀”等五服之说 ,丧服又统称“缞绖”。古代天子供奉七代祖先,祭品用三个,太牢,;诸侯五庙,用一个太牢;大夫三庙,用,少牢,。为人饯行要祭路神,叫“祖”;要洒酒于地,称“酹”。,拜,古人把拜分为九种。最重要的是“稽首”:跪于地,头扣地多时,是臣事君之礼。顿首,以头叩地,同时要面色失常、言语失声,只在有急事求人时才用。“肃拜”最轻,拱手而已,类似现在的作揖。“再拜”是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有时用作敬辞。,礼俗,歃血、衅钟,古人定盟,双方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叫歃血。重要的器物如钟、鼓制成,啥牲或杀人以祭,将其血涂在器物上表示诚敬,称为“衅”。,有需要本资料的同学可发邮件联系,Email:luoyi200,祝同学们高考金榜题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