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猩 红 热,scarlet fever,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高淑春,重 点,1.,猩红热的病原体,2.,普通型猩红热的临床表现,3,、帕氏线(,pastia,线),4,、猩红热的毒素和蛋白酶,5,、猩红热病原治疗的首选药物,概 念,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型)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脱屑。,并发症有变应性心、肾、关节炎。,病原学,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健康人鼻咽部、皮肤、粪便及动物的粪便中常可检出,是人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引起猩红热、急性咽峡炎、丹毒、肺炎、心内膜炎、各种化脓性感染以及感染后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原学特征,G+,,球形、卵圆形,直径,2m,,链状排列。,有荚膜(培养早期),无鞭毛、芽孢,有菌毛样结构。,对热、干燥敏感,一般消毒剂可杀灭,冷冻干燥保存,致病力可保存数月、,数年,溶血反应阳性,根据细胞壁表面所含抗原不同分为,A-U(,无,I,、,J)19,组,含血培养基培养,24 h,,菌落周围产生,2,4 mm,溶血环,病原学特征,病原学特征,-,毒素,红疹毒素,有外毒素性质,有抗原性,可产生抗毒素,与猩红热的发热和皮疹有关,有,A,、,B,、,C,三种抗原成分,不同株产生的红疹毒素不同,溶血素,分为“,O”,和“,S”,,可溶解红细胞,杀伤白细胞、血小板,毒害心脏,病原学特征,蛋白,酶,链激酶,溶解血块,阻止血浆凝固,透明质酸酶,溶解组织中的透明质酸。,链道酶(,DNA,酶),裂解高粘度,DNA,,破坏组织和细胞,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血清混浊因子,:,脂蛋白酶,抑制免疫,流行病学,-,传染源,猩红热病人和咽部带菌者。,其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性疾病如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丹毒等也可作为传染源,但传染性远不如猩红热。,猩红热自发病前,1,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恢复期传染性消失。,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主要),病人咽、鼻部和唾液中的细菌,通过谈话、咳嗽和喷嚏等方式传染易感者。,“,外科型,”,及,“,产科型,”,猩红热,:偶见,细菌侵入创伤的皮肤、产道引起。,流行病学,-,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产生两种免疫:抗菌免疫 、抗毒免疫,1.,抗菌免疫,产生缓慢,较弱,持续时间短暂,有型特异性。因,A,组,型链球菌各型,M,蛋白的抗原性不同,产生不同的抗体,故只对同型菌株具有免疫力,遇有其他型别菌株,仍可反复感染,可致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流行病学,-,易感人群,2.,抗毒免疫,产生较快,较强,持久,,由红疹毒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抗体。,红疹毒素有,5,种不同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患猩红热后再感染不同型红疹毒素的毒株,仍可再患猩红热,近年来猩红热轻型病例增多,与早期应用抗生素有关,可使人体免疫力产生不足,是猩红热复发和再感染增多的原因之一。,流行病学,-,流行特征,全年发病,冬春季多见,各年龄组发病,,5,15,岁高发,近年发病趋于轻型化,原因:早期应用抗生素,链球菌变异,人体抵抗力增强,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一),发病机制,菌血症,飞沫 发热,A,组乙型链球菌 咽 血,粘膜充血 毒血症 舌 杨莓舌,扁桃体肿大,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皮疹,咽峡炎,A,群溶血性 咽部粘膜及 化脓性 毒血症,链球菌 局部淋巴组织 咽颊炎 菌血症,(病菌不断增殖,,分泌毒素),化脓性病变 咽颊炎、扁桃体炎、迁徙性化脓性病变,(,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渗出),颌下淋巴结炎、颈淋巴结炎,内脏(肝、心、肾、脾)细胞变性、坏死、充血、出血,中毒性病变,皮肤 皮疹 脱皮,舌乳头充血肿胀 草莓舌 杨梅舌,,(皮疹及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休克),变态反应性病变,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程,2,3,周),风湿热、心肌炎、心内膜炎,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潜伏期,1,7 d,,平均,2,3 d,。,由于细菌毒力的强弱,侵入部位的差异,年龄和机体反应性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典型病例起病急骤,主要有发热、咽痛和全身弥漫性红疹三大临床特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类型,1.,普通型(典型猩红热),2.,轻型,3.,重型(中毒型),4,脓毒型,5.,外科型和产科型,临床表现,-,临床类型,1.,普通型(典型猩红热),根据病程可分为三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根据病情:三大特征性表现,发热、咽峡炎、皮疹(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临床表现,-,普通型,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可达,39,左右,,伴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一般中毒症状。,发热高低及热程与皮疹多寡及消长一致。自然病程约一周。,咽峡炎,咽痛明显,常影响吞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表面常附有点片状黄白色渗出物,易于擦去。软腭粘膜充血水肿,皮疹出现前常在软腭粘膜等处可见小米粒样点状红疹。,皮疹,临床表现,-,普通型,皮疹,多在,1,2,病日出疹,此时体温最高,全身症状也明显。,皮疹自耳后、颈部开始,,1d,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全身弥漫性充血潮红的基础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退色,伴有痒感。少数表现为带有小脓头的,粟粒疹,或出血疹。,在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肘窝、腋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或因压迫摩擦引起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称为,“,帕氏线,(pastia,线,),”,。,面颊部充血潮红,但口鼻周围常无充血,形成相对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皮疹约经,1,2d,达高峰,继之依出疹顺序开始消退,,2,3d,退尽,重者可持续一周。,疹退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越多越密脱屑越明显。轻者为糠屑状,重者脱皮早,多呈片状,个别在手掌、足底等处大片状脱皮,脱下的皮似指套或袜套状。脱皮历时,1,4,周不等。,与发疹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初期为,“,草莓舌,”,,,2,3d,后舌苔脱落,形成,“,杨梅舌,”,。,皮 疹,皮 疹,皮 疹,皮 疹,皮 疹,帕 氏 线,帕 氏 线,帕 氏 线,口周苍白圈,草 莓 舌,草 莓 舌,杨 莓 舌,皮 肤 脱 皮,皮 肤 脱 皮,临床表现,2.,轻型,近年多见,临床表现轻,病程短,但仍有发生变态反应并发症的可能,应予以注意。,3.,重型(中毒型),中毒症状明显,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休克等。近年少见。,临床表现,4,脓毒型,罕见。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儿童,,主要表现:咽部严重的化脓性炎症、坏死及溃疡,常可波及临近组织引起颈淋巴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亦可侵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及迁徙性化脓性病灶。,5.,外科型和产科型,病原菌经伤口或产道侵入致病,咽峡炎缺如,皮疹始于伤口或产道周围,然后波及全身,中毒症状较轻,预后较好,不需要隔离。,猩红热并发症,治疗越早,并发症越少。,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非化脓性关节炎,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病程,2,3,周,并发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全心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实验室检查,(一)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常在,80,以上,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二)尿液检查,常无明显异常。,并发肾炎时,蛋白增加,并出现红、白细胞及管型。,(三)细菌学检查(分泌物培养和涂片),咽分泌物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免疫荧光法检查咽拭子,涂片,可发现,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咽拭子培养到溶血性链球菌是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诊断的“金标准”。,在猩红热病程早期阳性率即相当高,对皮疹不太明显或典型的病例尤具诊断价值。,大概有,10,患儿培养阴性,再次培养又有一部分可获阳性结果。,要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用棉拭取材,棉拭轻轻刮拭两侧扁桃体隐窝、口咽部以及悬雍垂后的鼻咽部。取出棉拭时注意避免碰到舌和峡粘膜。,诊 断,临床有发热、咽峡炎、猩红热样皮疹,常规检查,血、尿、咽拭子涂片检查,流行季节当地有同类病例发生,鉴 别 诊 断,麻疹,风疹,药物疹,金黄色葡萄菌感染,:,某些金葡菌菌株也可产生红疹毒素而引起猩红热样皮疹。,鉴别点:金葡菌感染皮疹多在起病,3,5d,开始,持续时间短,消退较快;无皮肤脱屑;全身中毒症状重,皮疹消退后全身症状不减;查体常有局部或迁徙性感染灶;病灶分泌物可培养出金葡菌。,治 疗,(一),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6d,),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口腔卫生。,(二)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青霉素,80,万,IU,,,6,8 h/,次,肌注,疗程,5,7d,;,儿童,20,40,万,IU/,(,Kgd,),,2,4,次,/d,,肌注;,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螺旋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治 疗,(三)并发症治疗,化脓性病灶在青霉素的治疗前,可加大青霉素的剂量,若发生在青霉素治疗后,则应考虑改用其他抗生素。,并发风湿热者可抗风湿治疗,并发肾小球肾炎和关节炎可于相应治疗。,预 防,(一)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6d,,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有化脓并发症者隔离至痊愈。,接触者医学观察,7 d,。,注射长效青霉素,120,万,U1,次可使流行中止,并可防止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儿童机构有本病流行时,对有咽峡炎,扁桃体炎者,按猩红热治疗。,(二)切断传播途径,流行季节应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三)保护易感者,:,无适当疫苗可用。,重 点,1.,猩红热的病原体,2.,普通型猩红热的临床表现,3,、帕氏线(,pastia,线),4,、猩红热的毒素和蛋白酶,5,、猩红热病原治疗的首选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