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解读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735111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浅谈,慢性乙肝,的,防治,问题,2肝功检测的生化指标的意义(如ALT、AST、GGT),基本概念,1,.,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指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慢性感染,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也可能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也可能是暂时没有肝炎或肝纤维化的免疫耐受期。其具体标志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超过,6个月,。,2.,乙肝病毒携带者,:,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3.,乙肝患者,:,确切的说法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正在发病,表现出肝脏在受损状态,仅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称为乙肝患者。,4.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一个病理生理过程,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任何肝脏损伤在肝脏修复愈合的过程中都有肝纤维化的过程,如果损伤因素长期不能去除,纤维化的过程长期持续就会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肯定有肝纤维化,肝纤维化也可能是肝硬化,也可能还没发展到肝硬化,甚至可以逆转。,5.血清学转换:,HBsAg转阴,HBsAb转阳为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HBeAg转阴,HBeAb转阳为e抗原血清学转换。,HBV血清学检测,HBV血清学标志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Bc-IgM。,HBV血清学检测,HBsAg阳性表示HBV感染;,成人暴露于HBV后最早1-2周,最迟11-12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阳性,急性自限性感染时,血中HBsAg持续多为1-6周,最长可达20周。,抗-HBs为保护性抗体,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康复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者;,抗-HBc-IgM阳性提示HBV复制,,只存在于,乙型肝炎急性期,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抗-HBc总抗体主要是抗-HBc-IgG,只要感染过HBV,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体多为阳性。,HBV血清学检测,HBeAg 是HBV活动性复制的重要标记,当前C区基因发生突变时,HBeAg可为阴性而HBV仍在活动复制,甚至病情加重。,抗HBe:在HBeAg转阴后,与抗HBs同时出现,一般持续1-2年。其存在可能有2种情况:第一,e抗原消失、e抗体出现,病毒活动减弱,病毒量减少,肝炎症状减轻,发生肝硬化、肝癌几率下降,但仍具有传染性;第二,乙肝病毒基因突变,不能产生e抗原,或e抗原量很少,但是,乙肝病毒的量未减少,其发生肝硬化、肝癌的危险性没有显著变化,具体根据HBV-DND结果可知。,HBV-DNA存在于HBV的核心位置,与HBeAg几乎同时出现在血液中,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和灵敏的指标。,一、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h、煮沸10 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HBV已发现有,AI,9个基因型,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HBV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治疗效果有关。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并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二、流行病学,HBV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母婴,(,是我国慢性乙肝的主要原因,但他不是遗传性疾病,现在可以通过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及性,接触传播。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传播。,传染源,:各型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三、自然史,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婴幼儿期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人为地划分为4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1、免疫耐受期,其特点是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载量高(常常 10,6,IU/mL,相当于10,7,拷贝/mL,1IU相当于5-6拷贝,),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并可维持数年甚至数十年,或轻度炎症坏死、无或仅有缓慢肝纤维化的进展。,2、免疫清除期,表现为血清HBV DNA滴度 2000 IU/mL(相当于10,4,拷贝/mL),伴有AL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中度或严重炎症坏死、肝纤维化可快速进展,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3、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持续低于2000 IU/mL(相当于10,4,拷贝/mL)或检测不出(PCR法)、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炎症或仅有轻度炎症;这是HBV感染获得免疫控制的结果,大部分此期患者发生肝硬化和HCC的风险大大减少,在一些持续HBV DNA转阴数年的患者,自发性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13%年。,4、再活动期,部分处于非活动期的患者可能出现1次或数次的肝炎发作,多数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部分是由于前C区与或BCP变异所导致HBeAg表达水平低下或不表达),但仍有HBV DNA活动性复制、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成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这些患者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和HCC;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現自发性HBsAg消失(伴或不伴抗-HBs)和HBV DNA降低或检测不到,因而预后常良好。少部分此期患者可回复到HBeAg阳性的状态(特别是在免疫抑制状态如接受化疗时)。,关注点,并不是所有感染HBV者都经过以上四个期。新生儿时期感染HBV,仅少数(约5)可自发清除HBV,而多数有较长的免疫耐期,然后进入免疫清除期。但青少年和成年时期感染HBV,多无免疫耐受期,而直接进入免疫清除期,他们中的大部分可自发清除HBV(约9095),少数(约510)发展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关注点,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主要出现在免疫清除期,年发生率约为2%15%,其中年龄小于40岁、ALT升高以及感染HBV基因A型和B型者发生率较高。HBeAg血清学转换后每年大约有0.5%1.0%发生HBsAg清除。,关注点,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硬化发生率与感染状态有关。免疫耐受期患者只有很轻或没有肝纤维化进展,而免疫清除期是肝硬化的高发时期。肝硬化的累积发生率与持续高病毒载量呈正相关,HBV DNA是独立于HBeAg和ALT以外能够独立预测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还包括嗜酒、合并HCV、HDV或HIV感染等。,关注点,非肝硬化的患者较少发生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肝硬化患者中其年发生率为3%6%。HBeAg阳性和/或HBV DNA 2,000 IU/mL(相当于10,4,拷贝/mL)是肝硬化和HCC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ALT水平高也是肝硬化和HCC发生的危险因素。HCC家族史也是相关因素,但在同样的遗传背景下,HBV病毒载量更为重要。,四、预防,(一)乙型肝炎疫苗预防-1,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越早越好。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一)乙型肝炎疫苗预防-2,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37, 38 。也可在出生后12 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一)乙型肝炎疫苗预防-3,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g或10g酵母或10g CHO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5g或10g重组酵母或10g CHO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建议接种20g酵母或20g CHO乙型肝炎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接种一针60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是由重组酵母或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工程细胞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二)切断传播途经,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并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标准防护原则。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和任何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伙伴健康状况不明的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安全套以预防乙型肝炎及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三)意外暴露后HBV预防,在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1血清学检测 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ALT和AST,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2主动和被动免疫 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20mg),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 mg),(四)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在诊断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时,应按规定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该3种标志物均阴性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 DNA,水平,而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捐献血液、组织器官及从事国家明文规定的职业或工种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应定期进行医学随访。,五、临床诊断,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根据HBV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物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将慢性HBV感染分为:,(一),、慢性乙型肝炎;,(二),、乙型肝炎肝硬化;,(三),、携带者;,(四),、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一)慢性乙型肝炎,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eAg阳性、抗-HBe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2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根据生物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上述两型慢性乙型肝炎也可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二)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其病理学定义为弥漫性纤维化伴有假小叶形成。,1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级。影像学、生化学或血液学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证据,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2失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B、C级。患者已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亦可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再分为活动期或静止期。,(三)携带者,1慢性HBV携带者,多为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和HBV DNA阳性者,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HAI)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四)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除HBV DNA阳性外,患者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但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六、实验室检查,(一)生物化学检查,(二)HBV血清学检测,(三)HBV 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一)生物化学检查,1血清ALT和AST,血清ALT和AST水平一般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最为常用。,ALT在人体器官中的含量顺序为:肝、肾、心、骨骼肌、胰腺、脾脏、肺、红细胞、血清,中度肝功能损伤时升高。AST则以心肌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骨骼肌、肾脏等,重度肝损时升高。,2.GGT和ALP:反应胆道梗阻的酶,肝实质损伤时ALP轻度升高,很少上限3倍。GGTA升高还可反应酒精性或药物性肝损伤。,3,血清胆红素,通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但需与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所引起的胆红素升高鉴别。,4,血清白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可有血清白蛋白下降。,5,凝血酶原时间(PT)及PTA,PT是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肝病时PT延长,肝损害越重,延长越明显,预后越差。,PTA是PT测定值的常用表示方法,对判断疾病进展及预后有较大价值,,慢性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值PTA分别为70%、70%-60%、60%-40%,,近期内PTA进行性降至40%以下为肝衰竭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 20%者提示预后不良,,几乎无一幸存,。,6,胆碱酯酶,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对了解病情轻重和监测肝病发展有参考价值。,7,甲胎蛋白(AFP),AFP明显升高主要见于HCC,(大于300ug/L,持续1月),,但也可提示大量肝细胞坏死后的肝细胞再生。,也可见于其他肿瘤、妊娠。,(二)HBV血清学检测,-前面已讲,(三)HBV 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1HBV DNA定量检测,2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株检测,七、影像学诊断,可对肝脏、胆囊、脾脏进行B超、CT、MRI等检查。主要目的是监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进展、了解有无肝硬化、发现和鉴别占位性病变性质,尤其是筛查和诊断HCC。肝脏弹性测定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出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但其测定成功率受肥胖、肋间隙大小等因素影响,其测定值受肝脏脂肪变、炎症坏死及胆汁淤积的影响,且不易准确区分相邻的两级肝纤维化。,八、病理学诊断,肝组织活检的目的是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变程度、排除其他肝脏疾病、判断预后和监测治疗应答。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学诊断内容包括有病原学、炎症坏死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的程度。肝组织炎症坏死的分级(G14)、纤维化程度的分期(S14),九、治疗的总体目标,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十、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1,(1) HBeAg阳性者,HBV DNA 10,5,拷贝/ml(相当于20000IU/mL);HBeAg阴性者,HBV DNA 10,4,拷贝/ml(相当于2000IU/mL);,(2) ALT 2ULN;如用干扰素治疗,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3) ALT 40岁者,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III)。(2)对ALT持续正常但年龄较大者(40岁),应密切随访,最好进行肝活检;如果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 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应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59 。(3)动态观察发现有疾病进展的证据(如脾脏增大)者,建议行肝组织学检查,必要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应排除由药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应排除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在一些特殊病例如肝硬化或服用联苯结构衍生物类药物者,其AST水平可高于ALT,此时可将AST水平作为主要指标。,十一、干扰素a治疗,我国已批准普通干扰素a(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2a和2b)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一)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有下列因素者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1)治疗前ALT水平较高;,(2) HBV DNA 210,8,拷贝ml; 410,7,IU/mL,(3)女性;,(4)病程短;,(5)非母婴传播;,(6)肝组织炎症坏死较重,纤维化程度轻;,(7)对治疗的依从性好;,(8)无HCV、HDV或HIV合并感染;,(9)HBV基因A型;,(10)治疗12或24周时,血清HBVDNA不能检出;,其中治疗前ALT、HBV DNA水平和HBV基因型,是预测疗效的重要因素,(二)干扰素治疗的监测和随访-1,治疗前应检查,:(1)生化学指标,包括ALT、AST、胆红素、白蛋白及肾功能;(2)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及甲状腺功能;(3)病毒学标志,包括HBsAg、HBeAg、抗-HBe和HBV DNA的基线状态或水平;(4)对于中年以上患者,应作心电图检查和测血压;(5)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6)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以排除妊娠。,(二)干扰素治疗的监测和随访-2,治疗过程中应检查,:(1)开始治疗后的第1个月,应每12周检查1次血常规,以后每月检查1次,直至治疗结束;(2)生化学指标,包括ALT、AST等,治疗开始后每月1次,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1次;(3)病毒学标志,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检测1次HBsAg、HBeAg、抗-HBe和HBV DNA;(4)其他,每3个月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血糖和尿常规等指标;如治疗前就已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已患糖尿病者,应先用药物控制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糖尿病,然后再开始干扰素治疗,同时应每月检查甲状腺功能和血糖水平;(5)应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对出现明显,抑郁症,和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密切监护。,(三)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1流感样症候群,可在睡前注射IFN-a,或在注射干扰素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2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7510,9,/L和血小板 5010,9,/L,应降低IFN-剂量;12周后复查,如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和小板40岁,特别是男性或有HCC家族史者,即使ALT正常或轻度升高,也强烈建议做肝组织学检查确定其是否抗病毒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一般不需抗病毒治疗,但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生化、HBVDNA、AFP及肝脏超声显像检查。,(二)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普通IFN-a 35 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注射,一般疗程为6个月。如有应答,延长疗程至1年或更长,2聚乙二醇IFN-a 2a 180 mg,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具体剂量和疗程可根据患者的应答及耐受性等因素进行调整。3聚乙二醇IFN-a 2b 1.01.5g/kg,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具体剂量和疗程可根据患者的应答及耐受性等因素进行调整。4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口服。在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至少1年(经过至少两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已达2年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5阿德福韦酯 1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可参照拉米夫定 (II)。6恩替卡韦 0.5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可参照拉米夫定。7.替比夫定60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可参照拉米夫定。,(三)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此类患者复发率高,疗程宜长。最好选用干扰素类或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1普通IFN-a 剂量用法同前,疗程至少1年。2聚乙二醇IFN-a2a 180mg,剂量用法同前,疗程至少1年。具体剂量和疗程可根据患者耐受性等因素进行调整。3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剂量用法同前,但疗程应更长:在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正常后,至少在巩固1年半(经过至少3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已达到2年半者,可考虑停药。由于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可以延长疗程。,(四)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eAg阳性者的治疗指征为HBV DNA 104拷贝/mL,HBeAg阴性者为HBV DNA 103拷贝/mL,ALT正常或升高。因需要较长期治疗,最好选用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其停药标准尚不明确。干扰素因其有导致肝功能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可能,应十分慎重。如认为有必要,宜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到预定的治疗剂量。,(五)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只要能检出HBV DNA,不论ALT或AST是否升高,建议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及时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因需要长期治疗,应好选用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不能随意停药,一旦发生耐药变异,应及时加用其他已批准的能治疗耐药变异的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治疗可导致肝衰竭,因此,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属禁忌证,。,(六)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预防和治疗,1.,严格掌握治疗适应证,:,对于ALT正常、HBeAg阳性的免疫耐受期,特别是当这些患者30岁时,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2.谨慎选择核苷(酸)类药物:开始治疗时宜选用抗病毒作用强和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3.治疗中密切监测、及时联合治疗:定期检测HBV DNA,以及时发现原发性无应答或病毒学突破。对合并HIV感染、肝硬化及高病毒载量等早期应答不佳者,宜尽早采用无交叉耐药位点的核苷(酸)类药物联合治疗。4.一旦发现耐药,尽早给予救援治疗,十,五,、特殊情况的处理,(一)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患者,经过规范的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若有治疗指征可以选用核苷(酸)类似物再治疗,(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无应答的患者,即治疗至少6个月时血清HBV DNA下降幅度2 log10,应改变治疗方案继续治疗。,(,三,)乙型肝炎导致肝细胞癌(HCC),对HBV DNA阳性的非终末期HCC患者建议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四,)妊娠相关情况处理,育龄期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若有治疗适应症,未妊娠者可应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并且在治疗期间应采取可靠措施避孕。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妊娠的患者,若应用的是拉米夫定或其它妊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治疗可继续。妊娠中出现乙型肝炎发作者,视病情程度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治疗。,(,五,)儿童患者,对于12岁以上(体重35kg)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其普通IFN-a治疗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与成人相似,剂量为36 MU/m2,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U/m2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也可按成人的剂量和疗程用拉米夫定治疗,或阿德福韦酯。,十六,、患者随访,治疗结束后,不论有无治疗应答,停药后半年内至少每2个月检测1次ALT、AST、血清胆红素 (必要时)、HBV血清学标志和HBV DNA,以后每36个月检测1次,至少随访12个月。随访中如有病情变化,应缩短随访间隔。对于持续ALT正常且HBV DNA阴性者,建议每6个月进行HBV DNA、ALT、甲胎蛋白 (AFP)及B超检查。对于ALT正常但HBV DNA阳性者,建议每3个月检测一次HBV DNA和ALT,每6个月进行AFP和B超检查;如有可能,应作肝穿刺检查。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特别是HCC高危患者 (40岁,男性、嗜酒、肝功能不全或已有AFP增高),应每36个月检测AFP和腹部B超 (必要时作CT或MRI),以早期发现HCC。对肝硬化患者还应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或上消化道X线造影,以观察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进展情况。,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