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休克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43734938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 休克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病理生理学 休克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病理生理学 休克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休克,shock,休克的经典描述,(classical description):,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脉压缩小、低血压;,尿量减少,神志冷淡,休克肾,休克肺,全身炎症反响综合症,(SIRS),休克(shock),休克的原因和分类,休克的发生机制,休克时细胞和器官功能变化,休克的防治原那么,多病因、,多发病环节、,有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机体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尤其是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休克是:,第 二 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Etiology and Classification),休克的原因和分类,一、按原因分类:,1、失血性休克,2、烧伤性休克,3、创伤性休克,4、感染性休克,5、过敏性休克,6、神经性休克,7、心源性休克,二、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1、血容量减少 低血容量性休克,三低一高:,CVP CO BP,TPR,2、血管床容积扩大 血管源性休克,3、心输出量急剧降低 心源性休克,三、按血液动力学(hemodynamics)特点分类,1、高排低阻型休克:可开展为低排高阻型,2、低排高阻型休克 :最常见,3、低排低阻型休克:血压明显降低、失代偿,第 三 节 休克的开展过程和发病机制,休克的分期及微循环变化,正常微循环结构,毛细血管灌流的局部反响调节,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与后微动脉收缩,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反响性增高,局部代谢产物,及组胺被去除,真毛细血管,网血流减少,真毛细血管,网血流增加,局部代谢产物,及组胺聚积,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反响性降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与后微动脉舒张,微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内皮素等,使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静脉收缩。,缩血管因素:,扩血管因素:,局部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激肽、 腺苷、前列腺素等,使血管扩张。,一、,休克I期,(,微循环痉挛期、,缺血性缺氧期),(stage of vasoconstriction or ischemic anoxi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内脏、皮肤等 心率加快 汗腺分 中枢神经系统,小血管收缩 心收缩力加强 泌增加 高级部位兴奋,面色苍白 脉搏细速 出 汗 烦躁不安,四肢冰冷 脉压减少,尿量减少,受体兴奋:微血管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其中前阻力增加较明显,受体兴奋:动静脉吻合支开放,此期:,少灌少流,灌少于流,脉压减小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一、,休克I期,微循环痉挛期、,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特点:缺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保证心、脑生命脏器的血液供给,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心率增加,心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末梢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增加,自身输血,自身输液,钠水重吸收增多,1、微动脉、后微动脉对儿茶酚胺的反响性明显降低 ;,2、静脉端血流缓慢、血浆外渗、有形成分聚集、血粘 度增加、白细胞粘附并被激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及淤血性水肿,使自身输血、自身输液停止,回心血量明显减少,血压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休克II期微循环特点:淤血,二、休克II期淤血性缺氧期,(stage of vasodilation or stagnant anoxia),灌而少流、灌大于流,。,微循环淤滞期的微循环变化,二、休克II期淤血性缺氧期,机制:,1、酸中毒: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响性降低。,2、缺氧:局部产生大量扩血管物质H+、组胺、 腺苷、K+ 等。,3、静脉端血流缓慢、有形成分聚集、血粘度增加。,4、内毒素激活凝血系统、激肽系统、补体系统或中性粒细胞,产生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微循环淤滞期临床表现及机制,三、休克期 微循环衰竭期,(stage of vasofailure or perfusion failure),1、微血管反响性显著下降:微血管麻痹、扩张,对血管活性物质无反响;,2、DIC:,血管内凝血、广泛性出血、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血液的凝固性增高,血液淤滞、血流缓慢,酸中毒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因子,内毒素可产生强烈促凝作用,DIC并非休克开展的必经阶段,DIC不一定发生在休克的晚期,微循环衰竭期的微循环变化,微循环特点:血流停止,,不灌不流,1、循环衰竭:血压进行性下降,2、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3、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休克期临床表现,休克发生机制示意图,第 四 节,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1、细胞膜损害,2、线粒体损害,早期ATP生成 ,,后期线粒体肿胀、 崩解。,3、溶酶体破裂,细胞损伤,休克时代谢的变化,一、细胞代谢障碍: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1、糖酵解加强,乳酸增多(高血糖低血糖)。,2、脂肪代谢紊乱,游离脂肪酸增多;蛋白质分解增加。,3、能量代谢障碍:缺氧,三羧酸循环障碍,ATP合成减少;钠泵功能障碍,细胞水肿。,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1、ATP供给缺乏,细胞水肿和高钾血症。,2、代谢性酸中毒:缺氧,产酸增加;肾脏排酸减少,3、呼吸性碱中毒:早期缺氧、酸中毒,使呼吸加深加快,排出过多CO2,4、呼吸性酸中毒:呼吸中枢抑制、休克肺。,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第五节,与全身反响,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与全身反响,一、血管活性胺:,儿茶酚胺:神经递质、肾上腺髓质,微血管收缩、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组胺: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血小板,小动脉、静脉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5-羟色胺:肠道嗜铬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肥大细胞,微静脉强烈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小板聚集,二、调节肽:,1、内皮素endothelin,ET:,存在:CNS、心血管,作用:缩血管、正性心肌肌力、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影 响血压、心率、血管通透性,促进CSF形成,2、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存在:循环、组织,作用:收缩血管、调节血压、促进心肌肥大和平滑肌增生,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与全身反响,种类繁多、多数具有保护和损伤的双重作用,3、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anti-diuretic hormone,ADH),存在: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作用:抗利尿、缩血管,4、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存在:循环,作用:利钠、利尿、舒张血管、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肾素释放,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源性拮抗剂。,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与全身反响,种类繁多、多数具有保护和损伤的双重作用,5、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存在:神经系统、胃肠道、肺,作用:舒张血管、支气管、消化道平滑肌,促进腺体分泌,6、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存在:循环,作用:强大的内源性血管舒张剂,对胃肠道分泌、蠕动、,血流及其它脏器血流有调节作用,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与全身反响,种类繁多、多数具有保护和损伤的双重作用,7、缓激肽bradykinin,BK,存在:循环,作用:舒张微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动脉,收缩,小静脉,增加微血管通透性,8、内源性阿片肽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存在:CNS、交感神经节、肾上腺髓质、消化道,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降低血压、减少心输出量、减慢心率,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与全身反响,种类繁多、多数具有保护和损伤的双重作用,三、炎症介质与全身炎症反响综合征,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与全身反响,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SIRS: 指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炎症。,SIRS的原因:任何能够引起炎症细胞大量活化的因素 都可能引起SIRS,1、严重感染:以G(-)细菌及其内毒素为主,2、非感染性打击:变性坏死的组织细胞、缺 血、缺氧、免疫复合物等,诊断标准:,1、体温38或90次/分;,3 、呼吸20次/分或P aCO,2,12,10,9,/L,,或10%,具备以上的2项或2项以上即可。,SIRS时体内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全身高代谢状态、 高动力循环、多种炎症介质的失控性释放,SIRS的病理生理改变与发病机制,1、 播散性炎症细胞活化,2 促炎介质的泛滥,3 促炎-抗炎介质平衡失控,(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CARS):,代偿性抗炎反响综合症,指感染或创伤时机体产生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和对感染易感性增加的过于强烈的内源性抗炎反响。,稳态:,炎症局部促炎介质与抗炎介质保持一定水平的平衡,恶化:,SIRS占优势,可导致,细胞死亡,和,器官功能障碍,;,CARS占优势,导致,免疫功能抑制,,增加对感染的易感性。,混合性拮抗反响综合征,mixed antagonist response syndrome, MARS,SIRS与CARS同时并存且相互加强时,会导致炎症反响和免疫系统更为严重的紊乱,对机体产生更强的损伤,称为混合性拮抗反响综合征,MARS:,发病机制:,1、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缺血、缺氧、水肿,2、高代谢状态:交感肾上腺髓质高度兴奋,3、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MODS:,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速发单相型原发型:由损伤因子直接引起,病情开展较快,器官功能损伤只有一个顶峰。,迟发双相型继发型:出现在原发打击之后,病程中有相对稳定的缓解期,病程中有两个顶峰。,各种MODS中均有SIRS,源于炎症失控,一、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缺氧、肺泡外表活性物质减少 肺不张,休克肺,肺淤血、水肿、DIC、出血、透明膜形成,导致换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呼吸衰竭。,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SIRS时肺往往是最先受累的器官,四种主要病理特征:,肺泡毛细血管DIC、肺水肿、肺泡微萎限、透明膜形成,休克肺的病理变化,肺小血管的血栓、栓塞,肺不张,ARDS发病机制示意图, 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二、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肾:各种类型的休克伴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功能性肾衰:休克早期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 率降低,尿量减少,器质性肾衰:晚期肾小管坏死,三、心功能障碍,1、冠脉血流量减少,2、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3、心肌抑制因子:由缺血胰腺产生,引起心肌收缩力下 降、内脏阻力血管收缩,4、心肌内DIC,5、细菌毒素, 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四、脑功能变化,兴奋性神经递质大量释放:先兴奋后抑制,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脑疝,五、胃肠道:胃肠粘膜损害、应激性溃疡,六、肝功能:黄疸、肝功能不全,七、凝血纤溶系统:高凝纤溶抗进,八、免疫系统:补体C4a、C3a升高,C5a降低;IL-4、IL-10、IL-13过度表达, 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感染性休克:机体因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的休克。,高动力型休克G+:,机制:,1儿茶酚胺作用于受体,使动静脉短路开放,2感染灶释出一些扩血管物质:组胺、激肽等,低动力型休克(G-):,机制:,1儿茶酚胺作用于受体,2缩血管物质TXA2、血管紧张素、内皮素增,3血管内皮受损,促进DIC形成,4内毒素、MDF和H+抑制心肌收缩力,各型休克的特点,加,扩血管物质NO减少,过敏性休克:由于某些变应原引起已致敏机体发生,的型变态反响。,发病机制:,1致敏阶段,2发敏阶段,3临床病症阶段,各型休克的特点,心源性休克:由于急性心泵功能衰竭或严重的心率,常而导致的休克。,特征性表现:休克早期动脉血压明显下降,病人,CVP通常升高,1高阻力型心源性休克:较常见,血压下降引起 交感兴奋,2低阻力型心源性休克:较少见,见于大面积心梗,血液在心室淤积,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交感抑制,各型休克的特点,各型休克的特点,神经源性休克:某些病因引起的血管神经调节机制紊 乱和低血压状态。,主要表现为脑血流缺乏而发生的急剧意识障碍。,其它,失液性休克、烧伤性休克同失血性休克相似,创伤性休克:假设失血为主那么同失血性休克相似,假设疼痛为主那么同神经源性休克相似,休克的防治原那么,一、治疗原发病:止血、镇痛,抗感染。,二、发病学治疗,1、纠正酸中毒: H+Ca2+竞争、高血钾,2、补充血容量:原那么是“需多少补多少“及时尽早,晶体液:0.9%NaCL及5%GS,胶体液:低、中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白蛋白、 血浆及全血等。,晶体液:胶体液为3:1,3、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早期:充分扩容、舒张血管;,晚期:缩血管对肌性小静脉、微静脉轻度选择性收缩如酚妥拉明、硝普钠、6542,特殊类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缩血管药物 治疗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必需在纠正酸中毒的根底上使用,休克的防治原那么,4、保护细胞、组织和器官,改善微循环、补充能量、皮质激素等,5、拮抗体液因子,多种体液因子共同作用,单一拮抗剂效果不明显,6、防治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重在预防、器官支持治疗,三、支持与保护疗法,补充营养、增加食物中支链氨基酸比例、缩短禁食时间,休克的防治原那么,本 章 要 求,1. 掌握休克的概念,2. 掌握休克始动环节、各期的微循环变化、细胞和器官功能变化,3. 熟悉神经、体液和细胞因素在休克中的作用,4. 了解休克的防治原那么,1病例:病人男性,69岁,因交通事故被汽车撞伤腹部及髋部1小时来诊。人院时神志恍惚,X片示骨盆线形骨折,腹腔穿刺有血液,血压853kPa(6040mmHg),脉搏140次min。立即快速输血600ml,给止痛剂,并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肝脏破裂,腹腔内积血及血凝块共约2500ml。术中血压一度降至零。又给以快速输液及输全血1500ml。术后输5碳酸氢钠700ml。由于病人入院以来始终未见排尿,于是静脉注射速尿 40mg,共3次。4小时后,血压上升至125kPa(9060mmHg),尿量增多。次日病人稳定,血压逐步恢复正常。,(1)本病例属何种类型休克?简述其发生机制。,(2)在治疗中为何使用碳酸氢钠和速尿?,2病例:病人男性,21岁,患急性肺炎1天人某乡医院。当时血压1268kPa(9460mmHg),立即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其中参加氢化可的松100mg,去甲肾上腺素10mg,补液量每日1000mL。其间又肌注甲氧胺每次20mg(共3次),血压上升,不久又逐渐下降。尿量每日250ml,2天后,无好转而转入本院。人院时体检:精神萎靡,血压853kPa(6040mmHg),心率120次min,脉细弱。立即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参加5碳酸氢钠50mL。另一根静脉快速输注平衡盐液,并将酚妥拉明10mg,异丙基肾上腺素lmg分别参加5葡萄糖溶液中,红霉素每日15g静脉滴注。以上治疗开始2小时后,肢端转红,脉搏增强,血压上升到128kPa(9060mmHg)。第一天,总共输入液体45L,血压恢复到1468kPa(11060mmH4g),全天尿量共800mi。3天后病症好转,胸透右下肺纹理增粗。5天后痊愈出院。,(1)该病人属何种类型休克?其发生机制如何?,(2)本病例出现哪期休克?有何根据?,(3)病人为何有尿量减少和精神萎靡?,(4)在治疗中为什么先失败,而转院后才治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