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收集与保存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731153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收集与保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血液收集与保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血液收集与保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血液的收集与保存,收集血液样品的优点,血样含量稳定,污染机会少,不受肾功能影响,反映受检者近期接触毒物的水平,血液的收集与保存,注意事项:,当取血量在,以上时,当收集样品的环境有外源性化学物质存在增加了污染可能性时,以及测定血中易挥发性的化学物质时,均不宜采集末稍血,应采集静脉血。,血液的收集与保存,有些有害物质及代谢物在全血、血浆、血清和血细胞中分布是不同的,因此,在采样时必须根据检测的需要,采集不同的血液部分。,在进行金属分析时,必须考虑,EDTA,抗凝剂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影响测定结果,最好采用肝素抗凝。,血液的收集与保存,当测定血样中挥发性有害物质或代谢物时,为了避免因挥发而造成损失,使测定结果偏低,必须采集静脉血,而不能用末稍血。而且应迅速密闭容器,在低温下保存。,血液的收集与保存,采血过程中要避免污染,采样要在清洁无污染的场所进行,对采血部位的皮肤除常规消毒外,必要时还必须先清洗干净。,在需要采集血清或血浆或血细胞时,采血过程中要防止溶血。用注射器采静脉血时,在转移血液时应先把注射器针头取下,再将血样慢慢注入容器内,可避免发生溶血。取未梢血时,不得用力挤压采血部位,要尽量让其自然流出,避免因渗出组织液使血液稀释,并弃去第一滴血。,血液的收集与保存,在运输过程中,血样应避免强烈振动和大的温度改变。,血液冷冻后会溶血,为了防止溶血,可以将血液的各部分(血浆和血细胞)分别冷冻贮存。,如果血样临时存放过夜,可放在,4,保存,否则必须冷冻保存。,用于测酶活性的血样,必须尽快分析,放置时间过长会使酶活性降低。,缺点,给受检者带来创伤和疼痛,不易被受检者接受,储存条件要求较高,血样的选择,全血 血浆,血清 红细胞,测定目的,血样的选择,全血:,加入抗凝剂混匀,防止凝血。对大多数毒物来说血浆浓度与红细胞中的浓度成正比,所以测定全血也不能提供更多的数据。由于全血的净化较血浆和血清麻烦,特别是溶血后,血色素等可能会给测定带来影响,血样的选择,血浆,:,一般认为,当毒物在体内达到稳定状态时,血浆中毒物浓度与毒物在作用点的浓度紧密相关,即血浆中的毒物浓度反映了毒物在体内(靶器官)的状况,因而血浆浓度可作为作用部位毒物浓度的可靠指标。,取血和血样制备,取血,通常采取静脉血,有时根据血中毒药浓度和分析方法灵敏度。也可用毛细管采血。,制备,将采取的血液置含有抗凝剂(如:肝素、草酸盐等)的试管中,混合后,离心,分离血细胞,上清液即为血浆。,肝素:,是一种含硫酸盐的粘多糖,常用其钠盐、钾盐,它能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一般,lml,的全血需加的肝素,加入血样后立即轻轻旋摇,但勿太猛烈,以免导致血细胞破裂。,血清的制备:,血清是由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等影响下,引起血液凝结而析出的澄清黄色液体,经离心其量约为全血量的,30,一,50,。在室温高时,血凝过程进行得很快,宜在血凝后半小时内分离血清。当室温低时,血凝过程较慢,可将血液置,37,温度下加速血清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