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系统学案

上传人:zuime****idai 文档编号:243728936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管系统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脉管系统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脉管系统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脉管系统学案,一、组成,脉管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封闭的连续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分部于身体各部。,脉 管 系 统,1.心血管系,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容纳血液。,2.淋巴系,包括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容纳淋巴液。,1.输送血液和淋巴,,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运送激素至相应的靶器官发挥作用;,对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重要作用。,2.淋巴系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构成人体的重要防御体系。,3.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二、功能,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 (cardiovascular system),第一节 总 论,一、心血管系的组成,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consists of the heart, arteries, veins and capillaries.,1.心脏(heart) 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分四个腔。,2.动脉(arteries) 是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管壁厚,可分3层,内膜薄,中膜含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动脉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3.毛细血管(capillaries) 是介于动、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互相吻合成网。毛细血管数量多,管壁薄,通透性大,管内血流缓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4.静脉(veins),是引导血液回心的管道,小静脉由毛细血管汇合而成,在向心回流的过程中愈合愈粗。与相应的动脉相比较,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容血量大。多数有静脉瓣,,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身各部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循环特点:,起自左半心,止于右半心;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而将其代谢产物运送回心。,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 :,起自右半心,止于左半心;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是使静脉血转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动脉分支肺泡壁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肺各级静脉左心房。,循环特点:,二、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吻合管: 指在动脉与动脉、静脉与静脉、甚至动脉与静脉之间起连通作用的血管。,1.动脉间吻合,可吻合成动脉弓(arterial arches)、动脉网(arterial networks)、动脉环(arterial circle)。,借交通支相连,静脉吻合远比动脉丰富。常在脏器周围或脏器壁内形成静脉丛,以保证脏器扩大或腔壁受压时血流通畅。,2.静脉间的吻合,可吻合成静脉网、静脉弓、静脉丛(venous plexuses)。,3.动静脉吻合(arteriovenous anastomoses),指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借血管支直接连通。,这种吻合有缩短循环时间和调节局部血流量(regulating the local blood flow)和体温的作用。,主要分布于指尖、趾端、唇、鼻、外耳皮肤、生殖器勃起组织等处。,4.侧支吻合(collateral anastomoses),侧副支: 发自血管主干不同高度并与其平行的血管支。,侧副吻合: 指侧副支之间的吻合。在正常状态下,侧副支较细,吻合腔几乎不通。当主干血流受阻时,侧副支变粗大,代替主干运送血液,形成侧支循环(collateral circulation)。,一、心的位置、外形、毗邻,为中空性的肌性纤维性器官,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第二节 心(heart),外裹以心包。心的前方大部分为胸膜和肺遮盖,小部分为心包裸区,约23在前正中线的左侧, 13在右侧。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平对第58胸椎。,心的外形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条沟、一切迹、一交点。,心尖(cardiac apex) 朝向左前下方,平对左侧第肋间距锁骨中线内侧12cm(或距前正中线79cm)处。,心底(cardiac base),朝向右后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主要由左心房和部分右心房构成。,两面,胸肋面,(,sternocostal,surface),即前面,朝向前上方,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心的胸肋面隔心包被胸膜和肺遮盖,小部分隔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6,肋软骨相邻。,膈面(diaphragmatic surface),即下面,朝向后下方,贴于膈。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三缘(three borders),右缘 垂直,钝圆,由右心房构成。,左缘 圆钝,斜向左下,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下缘 近水平,较锐利,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四条沟,冠状沟(coronary sulcus)近似环形,是心房和心室表面分界的标志。,前室间沟(ant. interventricular groove) 在胸肋面的纵形浅沟。,后室间沟(post. interventricular groove)在膈面的纵形浅沟。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表面分界的标志。,后房间沟(interatrial groove) 是右肺上、下静脉与上、下腔静脉左侧缘连线之间的浅沟。是左、右心房表面的分界线。,心尖切迹(cardiac apical incisure) 在心尖右侧,为前、后室间沟会合处的凹陷。,房室交点(atrioventricular crux) 为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交汇处。,二、心腔(chambers of heart),心脏分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四个腔,同侧的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但左、右两侧由于房间隔和室间隔的存在而互不相通。,(一)右心房(right atrium),以界嵴(crista terminalis)(与表面的界沟相对应)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固有心房 即前部,向左前方的锥形突出部为右心耳,内面有梳状肌突起于表面。,腔静脉窦 即后部。有右心房的入口。,右心房的入口 即上腔静脉口(orifice of sup. vena cava)、下腔静脉口(orifice of inf. vena cava)、冠状窦口(orifice of coronary sinus)。,右心室的出口 即右房室口(right atrioventricular orifice),有三尖瓣附着。,卵圆窝(oval fossa) 为房间隔下部的一浅窝,是胎儿卵圆孔闭锁后的遗迹。,Triangle of Koch,tendon of Todaro,(二)右心室(right ventricle),以室上嵴为界分为右心室流入道(窦部)和流出道(漏斗部)两部。,室上嵴(supraventricular crest)是右房室口和肺动脉口之间的肌性弓状隆起。,1.右心室流入道又称固有室腔,是右室腔的主要部分,其腔内及壁上有肉柱、隔缘肉柱(septomarginal trabecula).,右心室的入口即右房室口,呈卵圆形,其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三尖瓣环围绕。,隔缘肉柱(节制索),指从室间隔连至右室前乳头肌根部的一个肌束,内有心传导系统的右束支纤维通过。,三尖瓣复合体(tricuspid complex) 包括纤维环、瓣膜、腱索和乳头肌等,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与血液定向流动有关。其中三尖瓣和乳头肌按其位置分别有前、后、隔(侧)瓣或乳头肌。,R. Ventricular cavity,Anterior cusp,Septal cusp,Posterior cusp,Anterior,papillary,muscle,Conal,papillary,muscle,Pulmonary,valves,Supra-,ventricular,crest,Moderator,band,Inter-,ventricular,septum,2.右心室流出道 又称动脉圆锥(conus arteriosus)或漏斗部,有右心室的出口即肺动脉口。口周纤维环上有三个肺动脉瓣附着。,(三)左心房,(left atrium),可分为左心耳和左心房窦(固有心房)两部分。,前者腔面结构与右心耳相似。后者腔壁光滑,有左心房的入口即左、右各一对肺静脉口。左心房的出口是左房室口,(四)左心室(left ventricle),左心室的位于右心室的左后方,呈圆锥形,左室壁厚约912cm,是右室壁厚度的3倍。,以二尖瓣前瓣为界分左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1.左心室流入道又称左心室窦部,有左心室的入口即左房室口。腔内有二尖瓣复合体(mitral complex),其组成和作用与三尖瓣复合体相似。,室壁上也有肉柱,较右室者细小,但乳头肌较右室者强大,可分为前组乳头肌和后组乳头肌。,2.左心室流出道 又称主动脉前庭(aortic vestibule)、主动脉圆锥或主动脉下窦,,此部室壁光滑,无肉柱,缺乏伸展性和收缩性。,有左心室的出口即主动脉口,口周有三个主动脉瓣附着,其结构和功能与肺动脉瓣相同。,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的腔为主动脉窦,(aortic sinuses),,分左冠状动脉窦、右冠状动脉窦、无冠状动脉窦三窦。,三、心的构造,(一)心纤维支架,组织特点:心纤维支架又称心纤维骨骼(fibrous skeleton of heart),位于房室口、肺动脉口和主动脉口的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质地坚韧而有弹性。,作用:将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的电生理活动分割开。提供了心肌和心瓣膜的附着处,在心肌运动中起支持和稳定的作用。,组成:左、右纤维三角、4个瓣纤维环(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圆锥韧带,室间隔膜部和瓣膜间隔等。,右纤维三角(right fibrous trigone) 位于二尖瓣环、三尖瓣环和主动脉后瓣环之间,与室间隔膜部相连续,又称中心纤维体,内有房室束通过。,左纤维三角(left fibrous trigone) 位于主动脉左瓣环与二尖瓣环之间。,(二)心壁,1. 心内膜(endocardium) 被覆于心腔表面,与血管内膜相连续,各瓣膜即由此层褶叠而成。,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构成。,2.心肌层(myocardium) 是心壁的主体,由心肌纤维构成。,心房肌和心室肌不连续,分别附于心的支架即纤维结缔组织环上,仅借完成房室传导作用的特殊心肌细胞即心传导系统相连。心房肌和心室肌不同时收缩。,3.心外膜(epicardium) 被覆于心肌表面,为浆膜性心包的脏层。,心房肌的作用:括约作用,可阻止血液逆流。,分泌心钠素。,心室肌的作用:浅层肌和深层肌收缩可缩短心室,中层肌收缩可缩小室腔。将血液挤入大血管。,(三)心间隔,1.房间隔(interatrial septum) 又称房中隔,由两层心内膜夹以结缔组织及少量心房肌构成,在卵圆窝处最薄,分隔左、右心房。其位置与正中矢状面成45角。,2,.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 由心肌和心内膜构成,其位置与正中矢状面也成45角。分两部分:,肌部 与膜部的下部一起分隔左、右心室,膜部 以三尖瓣隔瓣附着缘分为上、下两部。 膜部是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3,.房室隔(atrioventricular septum)(了解),为房间隔和室间隔之间的过渡、重叠区域。,四、心的传导系统(conduction system of heat),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具有产生兴奋和传导冲动,维持心正常节律性搏动的功能。,包括下列结构: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区、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氏纤维网(Purkinje纤维),(一)窦房结(sinuatial node) 位于上腔静脉根部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二)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 位于右心房房间隔下部,冠状窦口前上方的心内膜深面。它接受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并将冲动传向心室。,(三)房室束及其分支(atrioventricular bundle and its branches) 房室束由房室结发出,在室间隔膜部后下缘分为左、右束支进入左、右心室,最后形成浦肯野氏纤维网(Purkinje纤维)。其中右束支通过隔缘肉柱(septomarginal trabecula)。,心脏的血供来源于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起于左冠状动脉窦、右冠状动脉窦。,五、心的血管,1.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起于主动脉左窦,经左心耳及肺动脉干之间向左行,主要分支有前室间支和旋支。,其供血范围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壁的一部分、室间隔前23及心传导系统的一部分。,2.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起于右冠状动脉窦,经右心耳和肺动脉干之间入冠状沟向后行,主要分支有右旋支、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等。,其供血范围是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左心室后壁、心传导系统的一部分。,(二)心的静脉 心壁静脉经过个途径回流入右心房。分别是:,1 .冠状窦及其属支(coronary sinus and its tributaries) 是心静脉血的主要回流途径,位于冠状沟后部。主要属支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经冠状窦口回流入右心房。,3.心最小静脉(smallest cardiac veins) 心壁的小静脉,直接回流入各心腔。,2.心前静脉(ant. cardiac v.) 起自右心室前壁,直接回流入右心房。,六、心的神经,心的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神经系统章节学习),七、心包(pericardium),为包裹心脏及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1.纤维性心包(fibrous pericardium) 是坚韧的结缔组织囊,上与大血管的外膜相续,下与膈中心腱愈着。,2.浆膜性心包(serous pericardium) 是一个完整的浆膜囊。壁层紧贴纤维性心包的内面,脏层紧贴心肌层和大血管根部表面(又称心外膜)。,心包腔(pericardial cavity),指脏、壁两层浆膜在大血管根部相移行围成的腔隙,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以减少心搏动时的摩擦。,心包横窦(transverse sinus of pericardium),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与左心房、上腔静脉之间。,心脏直视手术中,常经此窦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心包斜窦(oblique sinus of pericardium),位于左心房后壁与心包后壁之间,两侧为左、右肺静脉和下腔静脉。,心包前下窦(anterior inferior sinus of pericardium),位于心包腔的前下部,该窦位置低、心包炎形成的积液常在此窦,左剑肋角是穿刺抽取心包积液的常用体表标志。,八、心的体表投影,上述四点间的连线分别为心的上界、下界、左界和右界。,左上点 左侧第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处。,右上点 右侧第肋软骨上缘,距胸骨右缘1.0cm处。,左下点 左侧第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或在左锁骨中线内1 2cm)处。此点相当于心尖搏动部位。,右下点 右侧第7胸肋关节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