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理教学论

上传人:laiq****ong 文档编号:243728553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地理教学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四章地理教学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四章地理教学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中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与发展,第一节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第二节 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第三节 中学生掌握地理技能与,发展地理能力的过程,第四节 地理教学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第一节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一、人地关系理论对地理教学过程的重大指导作用,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观,人与环境都是物质的,是可以认识的,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类与环境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以辩证唯物主义人地观指导地理教学,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自觉性和能力。,教学内容:,以人地关系为线索的新型教学内容体系。,二、地理教学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1.,广泛性:,地域范围:,乡土,国家,地球,宇宙,认识范围:,自然、社会,2.,综合性:,地理教学内容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地理环境,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自然与人文的综合。,分析,综合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3.,区域性:,地理教学内容以具体空间区域为认识研究单位,重在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重视空间概念的建立、,比较法是常用的方法,三、地图广泛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任何有效的地理教学都要充分利用地图,因为地图既是地理教材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已成为地理教学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因而也成为地理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广泛联系实际的过程,联系生活,联系时事,联系其它学科,第二节 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一、讨论:,地理知识的类型,1,、按学科分支划分,的地理知识系统,系统地理、区域地理和地理技术知识,2,、按地理要素,构成划分的地理知识系统,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3,、按教学要求层次划分,的地理知识系统,知道和记住、理解、应用的地理知识,4,、按认知层次划分,的地理知识系统,(,1,)地理感性知识,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地理现象,(,2,)地理理性知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理论,地理感性知识,地理理性知识,(,1,),地理感性知识:,反映地理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地理事实知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的。,地理分布,:,反映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上的空间分布状况,(,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坡向、相对位置等,),地理景观,:,反映地理事物景色或外貌的地理知识,是人们对地理事物表面认识的结果。,(,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理现象,:,反映地理事物表面的运动变化和联系的知识。,(,昼夜更替、四季、人口迁移、工业增长、海陆变迁等,),地理数据:,以量化形式反映地理事物特征的知识。,(,定量、顺序、比率数据,),(,2,)地理理性知识,:,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对地理感性知识经过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地理概念:,反映地理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的知识,在感性知识基础上经抽象概括而成。,分为:单独地理,(,地名,),概念、一般,(,普通,),地理概念和集合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知识,是人们在地理现象、地理景观等地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而得到的知识。,包括:地理联系的规律、地理演变规律和地理分布规律,地理理论:,反映广阔地域中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地理知识,,是由概念和规律组成的知识体系。,二、学习地理知识的心理过程,(,一,),学习地理感性知识,1.,地理感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在学生头脑建立地理表象,(,形象,),的过程,表象有两种: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地理记忆表象,: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经大脑记忆的过程而形成的地理事物形象。,地理想象表象,: 是对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综合加工而成的从未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形象。,2.,不同类型的表象的形成方法不同,地理记忆表象,:,教学中常用的有实地观察法、地理教具演示法等,地理想象表象,:,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语言描述和地图观察等方法。,练习:说明中国地形分布的教学思路,(,二,),学习地理概念,1.,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1,)从实例中抽象,建立地理表象,抽象、概括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形成观念内涵,),用词语概括这一概念,运用概念,例:回归线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地理表象,观察地球公转演示,了解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揭示本质属性,23.5,N(S),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最北,(,南,),界线,表示概念的词,回归线,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原有概念:直射、纬度、赤道,选择,适当,的词,概括,运用概念:,给出不同纬度,判断是否有太阳直射?,(,2,)地理概念的同化,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名称和基本含义,再让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有关概念去理解新概念,以达到完全掌握地理概念的过程。,其过程为:,定义概念 理解概念 掌握概念 运用概念,例如:定义“天气”的概念,同化概念也需要建立地理表象,只是不需要大量实例。,省时间,学习效率高。,其前提条件是:,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与此相吻合。,练习:梅雨、锋等概念的教学设计,梅雨:,初夏产生在江淮流域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因值梅子黄熟,故名。,锋:,亦称锋面,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遇后的狭窄过渡区域。由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2,、地理概念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1,)明确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区别三类地理概念的特点,内涵,外延,教学中的特点,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单独地理概 念,丰富,狭小,对象明确,定义内容丰富,多用作地名,一般地理概念,狭小,丰富,定义明确,类属众多,地理思维活动的基础,集合地理概念,居上述二者之间,居上述二者之间,对象明确,不需明确定义,需用事实说明其特点,反映区域地理特征,三类地理概念特点,(,三,),学习地理规律,1.,学习地理规律的过程,(,1,)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出本质联系,做出判断(规律),建立表象,抽象出本质联系,做出判断,运用判断,例:学习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移动规律的过程,例:学习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移动规律的过程,建立表象,观察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抽象出本质联系,太阳直射点位移的空间范围:,23.5,N(S),,,时间:一年。,特定时间的特定位置:如春分日直射点的位置,做出判断,(规律),在,23.5,N(S),之间作周年位移。每年春分在,,夏至在,,秋分在,,冬至在,。,分析,语句,原有的概念赤道、纬度二分、二至,比较,综合,概括,这一途径多用于地理分布规律和地理演变规律的学习,运用判断,(,2,)利用地理推理学习规律,利用学生已有的地理判断,推理出新的地理判断,(,规律,),,再通过运用来理解规律。,例:气温垂直递减规律的推理过程如下:,学生已有的判断:,大气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下层大气的热源主要是地面长波辐射,,距地表越近,吸收长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推理:,近地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运用:,解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地理推理是复杂的思维形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2.,地理规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树立学生的空间概念。,许多地理规律决定于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的特点。,(,2,)注意通过应用规律以掌握规律,练习:,1,、推导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2,、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四,),学习地理理论,例:板块理论的学习过程,(1),建立新概念:,板块,(,大洋板块、大陆板块,),(2),形成概念体系:,岩石圈、构造带、板块、软流层、碰撞、张裂等,(3),形成规律体系:,上地幔下部放射性元素蜕变生热软流层岩浆沿生长边界上升板块移动张裂区形成消亡边界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入大陆板块下熔入软流层。,(4),明确基本观点:,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在不停的运动之中,。,三、学生学习掌握地理知识的一般过程,明确目的,形成动机自觉性和兴趣,直观展示语言描述,形成地理表象,讲解启发引导,形成地理概念规律和理论,记忆,记忆、保持已形成的知识,运用,实现,迁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教学过程,心理过程,认识过程,第三节 中学生掌握地理技能,过程,一、地理技能及其分类,定义:,地理技能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分类 :,地理技能,地理智力技能,地理动作技能,地理观察调查技能,地理分析技能,地图、图表的识认技能,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地理仪器的使用技能,地理统计、计算技能,地理智力技能,是认识地理事物或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头脑里遵循的合理、完善的活动方式,如:分析气候特征,地理动作技能,是在地理实验活动中,学生以一定的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动作。,如:绘制地图,二、,学生学习掌握地理技能的过程,一般阶段:,认识地理技能阶段,重复实践、自我体验阶段,活动自动化阶段,1.,认识地理技能阶段:,教师讲解 并提供示范,(,明确目的,提供示范,),目标:,在学生头脑中进行,活动定向,,形成活动,映像,,这是形成地理技能的起点和基础。,映像的清晰度是关键。,2.,重复实践,自我体验阶段:,(,练习阶段,),地理技能是依靠学生多次有效的练习,才能使学生掌握动作或心理活动方式并趋于自动化,从而形成技能。,两种技能练习的过程不同:,智力技能:,练习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地理思维方式和方法,动作技能:,练习的过程是练习中的活动映像与头脑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动作表象,(,教师教学中形成的,),不断对比,协调的过程。,3.,活动自动化阶段,(,形成地理技能阶段,),地理技能形成的明显特征是“活动自动化”,不需要由意识对活动进行一一调节和控制,而能自动实现,即“运用自如”。,两种地理技能达到自动化的标志是不同的 :,地理智力技能的自动化标志,:,内部语言控制,地理动作技能的的自动化标志:,动觉控制,4,、两者在教学上应注意的要点,以掌握地理知识为前提,以反复练习为途径。,地理智力技能应注意概括其步骤,地理动作技能在于动觉控制的练习,第四节 中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一、能力、智力、地理能力,1.,能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本领或本事。从心理学角度看,能力是人们完成各种活动时,必要的心理品质。,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一般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一切活动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的总和。智力就属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则是,指顺利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时所必须具有的能力的总和。如地理能力。,2.,智力,由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品质构成的一般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3,、地理能力,地理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地理活动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属特殊能力。,学校地理能力包括:,地理观察能力 、 地理想象能力 、 地理思维能力 、 地理记忆能力 、地理空间能力 、 地理应用能力,、 地理创新能力,4.,地理能力与智力的关系,地理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地理活动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属特殊能力。,地理能力与智力是特殊能力与一般能力的关系,智力是基础,地理能力的发展又可促进智力的提高,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能通过发展地理能力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二、地理能力与地理知识、地理技能 的区别与联系,1,、地理能力与地理知识、地理技能的区别,三者分别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三个不同范畴的内容。,地理知识是,地理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地理技能是,在地理活动中合乎法则的方式,反映的是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的具体操作过程。,地理能力是,学习并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水平。,地理能力与知识的区别比较明显,但地理技能与能力的区别比较困难,地理技能与地理能力的区别见下表:,地理能力与地理技能比较表,比较项目,地理能力,地理技能,在地理活动中的作用,决定地理活动效率的因素。,决定活动方式的因素,对活动效率有重要影响。,适应性,广泛适应于各种地理活动,体现在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之中。,非扩展性的心理过程,只适应于具体地理活动中。,形成过程,受遗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影响、形成过程复杂。,主要通过有效的训练。,2,、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与地理能力的联系,(,1,)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是发展地理能力的重要因素,定向工具和活动方式。,(,2,)地理能力是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的必要条件,(,3),地理能力是在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并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发展的。,三、发展地理能力的途径,(一)一般途径,1,、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地理能力发展中的作用,(,1,)根据学生先天素质不同,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拓展学生能力,(,2,)激发兴趣与动机:浓厚的兴趣和正确的动机利于能力的发展,(,3,)培养良好的意志、性格等,良好的意志、性格等品质利于能力的发展,2,、搞好双基教学是发展地理能力的基础,(,1,)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的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能发展学生地理能力。,但只有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才能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主要从两方面着手:,进行启发式教学,加强地理技能的系统训练,(,2,)促进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关键,知识、技能的迁移过程就是地理能力的形成过程。,发挥重点地理概念和规律的作用,使教学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促进知、能的顺利迁移,(二)各种地理能力的培养途径,1,、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2,、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3,、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4,、地理记忆能力,的培养,5,、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6,、地理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五节 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品德是一个人按照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观念、情感和行为等。,一、道德要素间的联系,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础。,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关键,任何道德观念与情感只有在持久表现出道德行为时,思想品德才得到真正的发展和形成。,道德情感,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中起调节作用,是道德观念向道德行为转化的驱动力。,二、地理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1.,地理道德观念的形成,在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经过地理知识向道德知识的转化,再被学生接受,成为学生的信念,而形成学生的道德观念。,地理科学知识,道德知识,道德观念形成,学生理解,学生接受,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表率作用,地理道德观念的形成,例:“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的形成,地理知识:,自然资源的性质、分布、开发利用现状等。,道德知识:,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合理开发应该成为社会公德。,道德观念的形成:,学生对上述知识中珍惜自然资源等道德知识的认识还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能否成为学生的道德观念,还需要一个接受观念的过程即“信服”的过程。这与学生的原有道德基础及教师的讲解是否生动有说服力有关,也与教师的观念有关。,2.,道德情感的形成发展,地理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形成大都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经过学生的,自我体验,过程形成发展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学生自我体验、概括,教师情感的感染,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例:珍惜资源的情感的形成,3.,道德行为的养成,地理教学中,学生道德行为的方式是在地理活动中逐渐养成的。,道德行为方式的形成与地理技能的形成相似,也需要练习和指导,但它不同于技能,它是一定道德动机的外在表现,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的。,教学中,及时揭示各种地理活动的道德意义,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方式的重要途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动机,道德行动,地理技能训练,道德行为的养成,作业,自选一章教材,分析教材的主要知识类型,并讨论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分析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地理技能,并安排训练方式。,分析本章教材可进行的地理能力培养目标及方式。,分析教材的地理思想品德的发展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